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长期效果的益处和不足。对88例患者106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后1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对于HSS总分的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取单因素的方差分析+SNK-q检验,在手术后10年,膝关节会发生显著的功能减退,膝关节功能减退的严重程度与时间有比较明显的联系,而到了15年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发生严重程度不一的膝关节功能减退的症状。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对于早中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膝关节的良好功能,而且复发率相当低。但膝关节退变是膝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长期治疗后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全膝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人工关节假体置入患者膝关节部位,以替代原有的病损关节,达到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力线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对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膝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晚期累及膝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300例患者(337膝)的资料,其中男62例,女238例,平均(65.61±8.40)岁。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存疾病、术前检查、手术信息、住院其他信息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相关资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①共9例患者在术后30 d内出现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33%;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手术时间、年龄、病程和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并发症组患者手术时间大于无并发症组(OR=1.023,95%CI:1.001-1.045,P=0.037),年龄大于无并发症组(OR=1.163,95%CI:1.025-1.319,P=0.019),病程大于无并发症组(OR=1.110,95%CI:1.031-1.195,P=0.006),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大于无并发症组(OR=31.736,95%CI:4.053-248.517,P=0.001);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年龄、病程及手术时间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30 d内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865,0.685。 ORCID: 0000-0003-2279-2742(沈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机体关节部位,特征为持续性滑膜炎症,研究提示促炎性的细胞焦亡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明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例(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期选取伴膝关节积液的骨关节炎患者30例(骨关节炎组),健康受试者40例(对照组)。检测并记录3组受试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水平和类风湿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关节液中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4项因子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清中的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 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在不同膝关节滑膜病变中的诊断、治疗作用,分析不同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关节镜下诊断、治疗的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拟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1例,膝关节慢性感染5例,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12例,膝关节滑膜结核5例,半月板损伤4例,不明原因3例,记录关节镜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治效果。结果关节镜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术后10例患者更正临床诊断,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滑膜结核,1例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术后复发,其余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总有效率80.0%。结论关节镜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而且微创可彻底切除病变的滑膜组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矫正畸形,缓解疼痛,增强患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从2006年4月~2010年6月施行49例全膝置换术,我们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使患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锡  李苗  白希壮 《解剖科学进展》2013,19(1):20-22,2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MEKK7)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表达与活性变化,探讨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性关节炎(OA)及非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滑膜中TAK1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利用磷酸化抗体比较其活性差异,以验证TAK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TAK1 mRNA和蛋白在RA病人膝关节滑膜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A和行膝关节镜探查术未见异常的病人,其TAK1酶活性亦高于OA和行膝关节镜探查术未见异常的病人。结论 TAK1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48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3岁,平均40. 5岁。其中半月板损伤16例,骨性关节炎17例,滑膜皱襞综合症4例,滑膜炎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大骨节病1例,类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8.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国内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滑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制,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相关蛋白。 方法:选取6例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及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得到的滑膜组织,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 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滑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获得130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数,选取其中分辨清楚的39个点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29个蛋白质,其中21个蛋白质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其功能涉及功能代谢、细胞信号传导、抗氧化、分子伴侣等。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表达差异蛋白质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实施肌肉骨骼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的47例膝关节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阴性组)和47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炎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总结两组患者膝关节滑膜厚度、关节积液、血流分级的差异性。结果阴性组患者滑膜厚度、积液检出率、血流总检出率等较骨关节炎组更高(P0.05);阴性组高度活动障碍、中度活动障碍、低度活动障碍患者滑膜厚度与患者血流信号为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实施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辅助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病18例24膝,其中类风湿关节炎5例、晚期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12例和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18例中,PS型固定平台假体14例,CR型旋转平台假体4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18例24膝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均获随访6—16个月。术后4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1.9分,其中优14膝、良8膝、可2膝,优良率91.7%。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是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关节周围挛缩软组织能否得到充分松解、胫骨截骨是否恰当,术后功能锻炼是否规范等,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中注入核心肽,可以明显抑制病情活跃度且抑制滑膜的浸润增生。但由于T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联系密切,核心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滑膜细胞还是通过T细胞介导抑制滑膜细胞尚缺乏研究。目的:对比观察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切取的病变滑膜组织滑膜细胞,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率。取第3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分5组干预: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组、10,25,50μmol/L核心肽组。MTT法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增殖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体外增殖速度较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快(P0.05)。3种剂量的核心肽均可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相关性,高剂量时,核心肽更明显表现出对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只有中、高剂量核心肽显示出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小于其对骨性关节炎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提示核心肽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直接作用,高剂量核心肽在体外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而中、高剂量核心肽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背景:伴随膝关节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及拓展,全膝关节置换日益成为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炎的最佳方案。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0-01/2008-07襄樊市襄阳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51~83岁,平均63.9岁;其中严重骨性关节炎92例,创伤性关节炎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均行全膝关节置换。采用HSS评分标准对置换后膝关节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置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本组患者置换后优118膝(77%),良30膝(20%),可5膝(3%),优良率达97%。置换后人工膝关节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5例双膝置换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9例置换后短期(3个月内)发生膝关节疼痛,经体格检查膝关节无红肿、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摄X射线平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行股神经封闭并配合物理治疗后症状缓解。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IL-17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SENP家族分子表达与Cyr61表达间的关系,取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与鉴定,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了经IL-17刺激后,滑膜细胞中SENP家族分子与Cyr61表达格局。结果显示:经IL-17刺激后,有四例滑膜细胞Cyr61的表达上调,同时SENP6的表达也上调,另外四例经IL-17刺激Cyr61未见上调的滑膜细胞,其SENP6的表达却未见上调。初步分析表明IL-17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SENP6表达与Cyr61表达存在正相关性,提示SENP6可能在IL-17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Cyr61的表达中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ncRNA LINC01419对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21例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及21例因骨折式创伤截肢者的膝关节正常滑膜组织;分离培养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将其分为si-NC组、si-LINC01419组、pcDNA组、pcDNALINC01419组、miR-NC组、miR-320a组、si-LINC01419+anti-miR-NC组、si-LINC01419+anti-miR-320a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1419和miR-320a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1419和miR-320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滑膜组织相比,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治疗严重双侧膝关节病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双膝关节病患者47例94膝,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骨性关节炎1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24 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前膝关节KSS评分平均38分,出院前膝关节KSS评分平均78分,随访平均评分88分.感染病例为零.结论:应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治疗功能严重受损的双侧膝关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表现:滑膜炎、软骨破坏,不常累及膝关节,但65%-75%的患者最终将累及双侧膝关节,90%以上的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膝关节受累。 关节活动度: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 背景:以往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关节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4例(64膝),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生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该研究已获得常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年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 < 0.01),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明显降低(P < 0.01);②术后1例患者发生感染,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结果证实,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ORCID: 0000-0003-1810-3780(周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发生关节炎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炎症为主,有骨质增生,同时又可以是身体其他部位受到侵犯的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患。本病急性期及发作期常需住院治疗。我院2003年至2005年收治急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6例,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膝关节检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160个膝关节作为观察组,抽取80例健康体检者16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膝关节检查,比较两组关节的化膜厚度以及内部血流信号的分级。结果 (1)观察组的膝关节滑膜厚度为(3.79±0.63)mm,明显厚于对照组的(1.50±0.20)mm,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0级所占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其2级和3级所占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43.75%和31.2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膝关节检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的评估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2008年6月~2015年8月手术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患者25例。将患者分为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组(9例)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16例),术后平均随访40.5月(12~96个月)。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分。TKA组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American knee score,AKS),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采用Lysholm评分。结果随访期间TKA组未有患者复发,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6.25%。TKA组AKS评分膝评分部分由术前的(42.2±3.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9.6±2.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52.1±3.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4±2.1)分。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组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4±4.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9.9±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技术有直接关系。目的:总结12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效果,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凝血因子Ⅷ监测和替代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方法:以瑞金医院凝血因子替代方案为标准,结合患者实际凝血因子水平,搭配有经验的医生,对12例(17膝)男性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采用Cleveland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根据Cleveland膝关节评分,优8膝,一般3膝,差3膝,1例大腿截肢患者和2例关节融合患者不参与该评分。根据KSS评分,膝关节评分从置换前(23.6±9.0)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6.7±12.1)分,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置换前(25.2±28.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65.7±39.8)分。结果可见对于血友病膝关节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合理的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但是风险较大,需要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