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对10名健康人,10名心功能代偿的心脏病人,15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淋巴细胞内外钾、钠、钙、镁浓度和心功能测定。淋巴细胞由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将分离出来的淋巴细胞反复洗涤,破细胞膜后测定其电解质浓度,同时计细胞数,计算淋巴细胞内电解质含量。细胞外电解质浓度测定以血清为标本,钾、钠用电极法,钙、镁用化学法。心功能由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表明,心功能不全组淋巴细胞内钙含量比正常组增高,心功能代偿的心脏病人血清钠浓度增高,心功能不全组血清钠浓度增高更明显。淋巴细胞内钙含量与心肌舒张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换瓣和先天性心脏病人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其中风心组19例,先心组16例,用放免法分别于诱导前、后及术毕测定T3、T4、FT3、FT4、及TSH。结果:两组病人术毕T3、FT3显著低于术前;风心组术前、术毕T3、FT3均显著低于先心组;风心组心功能Ⅳ级病人术前、术毕T3均显著低于心功能Ⅱ~Ⅲ级者。结论:我们认为,T3替代疗法主要适用于术前心功能较差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功能不全(以下简称心衰)为临床心血管常见病,病死率较高,因此应用药物降低其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益气活血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平行设计的方法。同步观察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心功能分级疗效、心衰记分、阻抗心功能等指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益气活血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5%),提高左室泵功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血液动力学效应,为中医急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过速(Tdp)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遇到的7例Tdp的临床资料,以及QT间期、心功能、血电解质水平、药物与剂量和患者性别等与Tdp的关系。结果:7例Tdp患者,由氨碘酮引发的5例,于服药2~7d发生,总剂量1.8~4.6g;索他洛尔引发的2例,于服药8d和10d发生,总剂量1.28g和2.88g。QT同期0.51~0.62s,3例有低血钾,5例有心功能不全,4例合用地高辛。6例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引发Tdp。低血钾、心功能不全和合并应用地高辛等因素可能增加Tdp的发生,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5岁。上腹部不适8年入院。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前检查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阿托品试验:生理盐水20ml稀释阿托品1.5mg后静脉注射,即刻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抽搐,意识不清。...  相似文献   

7.
43例健康人和175例心脏病患者作心-肺运动试验,以评价心功能不全的程度。采用自行车运动递增负荷试验,通过监测每分钟换气量(VE)、氧摄取量(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来确定无氧代谢阈值(AT)。同时也测定峰值VO2(PVO2)和%AT。AT[ml/(min·kg)]和PVO2[ml/(min·kg)]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男性上述值均高于女性。%AT值(从年龄和性别预测的AT值经校正后的AT百分数)在心功能不全组随NYHA级别增高而降低;心功能Ⅰ、Ⅱ、Ⅲ级分别为85.3%±10.3%、74.7%±14.1%和58.8%±12.8%。12例间隔3h所测AT值重复性好(r=0.85)。结果表明,心-肺运动试验的指标,特别是AT可以用作评价心功能不全的客观指标及其心功能不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离体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对G蛋白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膜Giα2、Giα3和Gsα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功能受到明显损伤,缺血预处理组心功能显著恢复。各组心脏Gsα含量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组Giα含量明显升高,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iα2和Giα3含量分别下降41.3%和34.5%,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升高。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系统功能障碍,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细胞膜信号转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尔硫Zhuo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混合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1例常规口服阿斯匹林,硝酸酯类,美托洛尔2周疗效不好的混合型心绞痛患,后两周加用地尔硫革,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共4周,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1)合用地尔硫Zhuo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缺血性ST-T明显改善。(3)加用地尔硫Zhuo前后心功能无显性变化。(4)出现2例窦性心动过缓,经调整用药后恢复。结论 混合型心绞痛患联合应用地尔硫Zhuo及美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心衰是指经休息、限盐、吸氧、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自96年我们使用心先安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56例,选自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顽固性心衰的诊断,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心先安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6~72岁。心功能分级;Ⅳ级23例,Ⅲ级9例,基础心脏病:肺心病18例,高心病4例,风心病6例,冠心病(例。对照组: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心功能分级:N级16例,Ⅲ级8例。基础心脏病:肺心病12例.心肌病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AM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10例AMI病例,根据AMI前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将其分为两组。A组有缺血预适应,B组无缺血预适应,将AB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小面积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而左心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限制梗塞的扩大,维护了梗塞后心功能,降  相似文献   

12.
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1997~1998年连续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为顺逆行结合组16例,首剂顺行灌注,然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200mL/h,30min增加灌注200mL,控制灌注压力4.0~5.3kPa(30~40mmHg);顺行灌注组14例,首剂灌注后每20min重复灌注1次.监测桡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的pH值乳酸浓度乳酸摄取率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顺逆行结合组pH值降低程度较顺行灌注组少(P<0.05);乳酸摄取率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高(P<0.05);心肌酶释放水平及手术后降低恢复程度,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低及快.[结论]顺逆行结合灌注使心肌灌注更均匀,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期间的能量利用,减少心肌损害,促进心肌的修复,使心肌得到较好的保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心酮滴丸对急性心肌梗塞犬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分为对照组、吉罗益心酮片组及益心酮滴丸25、50和100 mg•kg-1组,每组6只。采用麻醉开胸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心酮滴丸各剂量组AST、CK及LDH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01);与吉罗益心酮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益心酮滴丸各剂量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益心酮滴丸对急性心肌梗塞犬的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传导阻滞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合并心脏传导阻滞的5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脏传导阻滞在AMI中的总发生率为38%;与前壁心梗比较,下壁AMI以房室阻滞(AVB)为主;相对于下壁、前壁以束支传导阻滞多见;有心脏传导阻滞者,其住院死亡率、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结论 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心脏传导阻滞是影响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强心方中三味主药黄芪、附子、葶苈子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 构建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第2天开始经食道给予药物治疗,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对照组(PBS)、黄芪总提取物单独给药组(HQ)、附子总提取物单独给药组(FZ)、葶苈子总提取物单独给药组(TLZ)、1/3剂量混合给药组(黄芪总提取物+附子总提取物+葶苈子总提取物,Mix)、全剂量混合给药组(黄芪总提取物+附子总提取物+葶苈子总提取物,Mix full-dose)。给药30d后观察各组分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给药30d后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心脏功能相对于PBS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心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PBS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减少,心室重构程度显著减轻(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程度降低(P<0.05)。 结论 黄芪、附子、葶苈子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改善小鼠的左室重构,减轻心肌组织纤维化以及心肌细胞肥大,并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尤其是1/3剂量混合治疗组好于全剂量混合治疗组,这些结果对于中药临床上剂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和磷酸肌酸激酶(CK-MB同功酶)活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AMI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所有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Ⅰ均为阴性;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8例CTnⅠ阳性,25例CK-MB阳性。结论CTnⅠ是一个特异、敏感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5例临床确定为心肌梗塞(心梗)的病人~(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象表明急性心梗心肌放射性分布呈缺损改变,陈旧性心梗80%呈缺损改变,其余表现稀疏。心电图对心梗病灶的检出率仅为核素心肌断层的58.8%。心血池显象表明心梗病人的各项心功能参数、室壁运动、相位图和相位直方图,与正常人比较呈现明显异常。两项检测结果的结合可明确心梗的部位、程度、范围,病人的心脏功能状态,以及由此估计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与心功能变化。方法:缝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小鼠结扎后,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增大;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降低。病理切片提示心肌缺血后早期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膜不完整表现,晚期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坏死。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有否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63例尸解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方法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并行尸体解剖63例,26例曾给予溶栓治疗,37例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性别、年龄、CHD的危险因素,梗死次数,心肌酶学、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早期溶栓治疗心脏破 发生率较非溶栓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哌仑西平对兔心肌梗死 (MI)后心率变异性 (HRV)、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3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组和哌仑西平组 ,2周后测量HRV、BRS、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性 (VERP D)和室颤阈值 (VFT)。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后HRV各指标和BRS明显降低 ,VERP D明显增加 ,VFT降低。哌仑西平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后HRV各指标和BRS ,减小VERP D ,增加VFT。HRV、BRS与VERP D、VFT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哌仑西平增加心肌梗死后迷走神经活性 ,增加心肌电稳定性。哌仑西平增加心脏迷走神经活性 ,可能是其抗心室颤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