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胎脑细胞脊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用孕13天(E13)大鼠胎脑细胞悬液,以慢速注入法移植于同种成年大鼠脊髓白质的侧索及后索、中央管及灰质中。移植后分1天、2周、4周、12周等4组,用光镜检查在脊髓内不同部位移植的胎脑细胞,存活、生长、分化、成熟以及与宿主脊髓嵌合等情况。结果表明:①移植于成鼠脊髓侧索、后索及中央管等不同部位,90%以上移植成功,胎脑细胞的存活、生长、分化极为良好,术后4周形成神经毡样结构,且多与宿主灰质嵌合;②灰质内移植组的宿主脊髓灰质损伤严重,神经元多变性、坏死消失;③移植于脊髓不同部位的方法将有助于脊髓前、后以及中央等各种类型损伤的修复,探讨是否有可能建立脊髓内不同移植部位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胎脑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组织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减轻宿主急性脊髓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使移植的胎脑细胞能更好地存活、分化 ,与宿主脊髓组织整合 ,以替代受损或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方法 用妊娠 13天的大鼠胎脑为移植物 ,采用细胞悬液立体慢速注射法 ,依脊髓损伤类型移植于脊髓白质不同部位。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①单纯脊髓损伤后 ,损伤脊髓发生出血 ,变性坏死 ,液化呈囊腔 ,最终形成胶质瘢痕 ;②损伤后早期移植胎脑悬液后明显减轻了继发性病理改变 ,减轻胶质瘢痕的形成 ;③依造成的后脊髓损伤类型进行的按损伤部位移植 ,胎脑细胞80 %存活 ,分化 ,并与宿主脊髓组织整合 ,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突触及器官样分化 ,构成“中继”的形态学所见。结论 按损伤部位移植的方法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损伤区残存的神经组织 ,避免损伤脊髓遭受第二次损伤 ,尤其是脊髓灰质  相似文献   

3.
<正>从一个健康的86岁男性体内取得的多潜能干细胞(iP SCs)可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后有免疫缺陷的成年小鼠身上,在C5半侧切3个月后,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 SCs)不但存活还分化成神经元,其神经胶质细胞不但从病变部位伸长出成千上万的轴突,并且几乎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一样长。这些诱导多潜能干细胞衍生的轴突从损伤脊髓白质生长出来,经常穿越灰质,并且和大鼠神经元形成突触。接着,宿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也穿入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移植物并分化形成轴突。这些结果表明,内在的神经机制容易克服成体脊髓损伤后的抑制性微环境(inhibitory milieu)的影响,从而生长出许  相似文献   

4.
用成年SD大鼠20只在脊髓的低位胸髓完全横断损伤,分别在1周和1月后,用富含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胚鼠脑干中缝组织悬液植入损伤尾侧的脊髓内,动物存活2个月,脊髓作5-HT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胚5-HT能神经元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5-HT纤维大多在灰质中延伸并向靶区分布,(2)损伤后1周移植组的5-HT能神经元存活量,5-HT纤维在宿主脊髓内延伸距离,以及5-HT末梢再分布的密度都  相似文献   

5.
用成年SD大鼠20只在脊髓的低位胸髓完全横断损伤,分别在1周和1月后,用富含5一羟色胺(5—HT)神经元的胚鼠脑干中缝组织悬液植人损伤尾侧的脊髓内,动物存活2个月,脊髓作5—HT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胚5-HT能神经元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5-HT纤维大多在灰质中延伸并向靶区分布,(2)损伤后1周移植组的5-HT能神经元存活量,5-HT纤维在宿主脊髓内延伸距离,以及5-HT末梢再分布的密度都优于损伤后1月移植组.  相似文献   

6.
用BrdU标记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上胸段灰质细胞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伟哉  郭国庆  卢洪伟 《解剖学报》2000,31(4):289-291,I001
目的 观察脊髓灰质细胞的分化发育,寻找脊髓移植时胎鼠脊髓取材的最佳时间。方法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上胸段脊髓灰质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孕鼠于E10de腹腔注射BrdU,胎刀脊髓上胸段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脊髓后角,脊髓侧角的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较少,前角仅有少量的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孕鼠于E11d腹腔注射BrdU,胎鼠脊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了NGF家族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种神经因子及受体反应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对10只成年狗和2只猴施行肋间神经—脊髓移植及同侧脊髓半横断。术后出现伤侧或双侧后肢瘫,1~2周后功能恢复。于124~366天的不同时期,切断移植神经,4只动物又出现与第一次术后同样的后肢瘫。组织学检查证明这4只动物移植的肋间神经在脊髓内。说明移植的神经对维持后肢运动有一定作用。植入神经末端在脊髓内有丰富的纤维生长。它们分布于距神经末端一定范围的灰质和白质中。移植神经与远段脊髓灰质神经元的直接联系是恢复脊髓功能的解剖学基础。肋间神经—脊髓移植术的效果取决于对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本身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胚胎脊髓腹侧组织块植入缺损运动神经元的大鼠脊髓内;同时把带有神经的拇长伸肌移放到脊髓移植物旁,其神经的断端插入移植的部位。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脊髓移植物,经HRP逆行追踪、乙酰胆碱酯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组化染色等方法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移植的胚胎脊髓神经元的存活与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 μL 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 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 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 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 < 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移植神经干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结构与功能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全横断性大鼠部分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神经干细胞60d后,在横断处下方3mm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轴突再生的上运动神经元,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在宿主内的分化,同时用体视学方法观测脑干红核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的神经元密度变化。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法观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等。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内存活并向前后方向迁移到脊髓内,部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NF-200和GAP-43阳性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后在红核和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可见有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胞体,脊髓横断处附近脊髓组织的溃变程度减轻,红核及躯体感觉运动区内神经元密度高于未移植组,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明显好于未移植组。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黄巨恩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5,26(3):252-255
SD大鼠于出生24h内行左侧坐骨神经钳压术,造成左侧腰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缺损。5 ̄12周后,作为脊髓移植的受体鼠。供体为胚龄13 ̄14d的SD大鼠胚胎,取其脊髓腹侧组织块作为移植物,植入受体鼠左侧腰段脊髓的背外侧部。将受体鼠右侧带神经的Mu长伸肌移放到脊椎旁,神经的断端插入胚胎移植物处。术后动物存活6 ̄8周,行组织学(包括电镜)、AChE组织化学、ChAT免疫组织化学和HRP逆行追踪等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髙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在损伤脊髓内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的可能性.方法:应用低温包埋免疫电镜技术观察迁移在损伤脊髓内1、3、5周后的移植BMSCs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迁移在损伤脊髓内1、3、5周后的移植BMSCs表达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谷氨酸脱羧酶(GAD)和突触素(synapsins)的情况.结果:移植1周后,迁移在损伤脊髓灰质内的BMSCs细胞器不发达,不具有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移植3周后,迁移在损伤脊髓灰质内后的BMSCs细胞器开始发达,具有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移植1周后,迁移在损伤脊髓灰质内后的BMSCs不表达ChAT、GAD和突触素.移植3周后,迁移在损伤脊髓灰质内的BMSCs开始表达ChAT、GAD和突触素.结论:移植BMSCs在损伤脊髓内可部分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李兵仓  胡建 《解剖学杂志》1998,21(4):288-292
目的:探讨胎鼠脊髓在成鼠损伤脊髓神经通路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E14大鼠胚胎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后30、50、70天时,通过坐骨神经和红核引入CB-HRP,取移植部位脊髓做冰冻切片,经TMB组化显色后,再分步制成电镜标本,然后在电镜下观察移植物和宿主脊髓的纤维联系。结果:术后30天时,来自背根的轴突再生进入移植物,附近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突起此时向移植物内发送新支。术后50天时,来自背根有的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否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应用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新生大鼠的皮肤在体外经分离细胞、培养、诱导增殖以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等过程,将诱导产生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处,30 d和60 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皮肤分离细胞在培养10 d时,呈悬浮生长的细胞已增殖成若干细胞球,并呈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阳性染色,表明是神经干细胞球.在体内可观察到脊髓损伤处有许多带有绿色荧光的移植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有些还迁移到较远的宿主脊髓组织内.存活的移植细胞有些呈现nestin阳性、MAP2阳性及GFAP阳性.结论经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在受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34+/CD45+细胞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后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CD34、CD45单克隆抗体鉴定后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脊髓横断处尾侧,分别在术后24 h、48 h、1周、2周、4周和8周行左心腔内灌注,取出脊髓,连续切片(片厚 10 μm),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有无绿色荧光细胞,并观察荧光细胞的分布范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CD45+细胞的存活。 结果: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且多分布于灰质中,散在或聚集成片;免疫组化法可见切片中有CD34+/CD45+细胞散在。 结论: CD34+/CD45+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的脊髓中存活,并可迁移至脊髓横断处头侧,且随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胚胎嗅球嗅鞘细胞(OECs)和胚胎中脑腹侧细胞(VMCs)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PD)S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12只PD模型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单独VMCs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和联合移植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OECs和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OECs来源于5~7d绿荧光鼠的嗅球嗅鞘,VMCs来源于孕13~14d绿荧光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于移植后4、14周灌注取脑,切片后做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胚胎中脑腹侧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移植4周后单独VMCs组及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都可检测到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14周后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单独VMCs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胚胎中脑腹侧细胞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促使纹状体神经元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对大鼠移植的胚胎脊髓组织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园山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5,26(4):361-366
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和体视学方法,探讨了胰岛素对移植在缺损运动神经元的脊髓内的胚胎神经元存活与生长有无促进作用。将13 ̄14d胚龄大鼠脊髓腹侧组织块,移植到受体大鼠左侧腰段缺损运动神经元的脊髓背外侧部。同时将受体鼠右侧带神经的长伸肌移在左侧腰段脊椎旁,使其神经断端插入脊髓移植物的同一位置内。胰岛素组的胚胎移植物及覆盖其表面的硝酸纤维素膜,均经胰岛素生理盐溶注 过,对照组仅用单纯生理盐溶液浸泡。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