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毛囊无色素性黑素细胞(amelanotic melanocytes,AMMC)和于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及其受体c—kit(SCF/c—kit)信号通路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白癜风皮损头皮组织毛囊和30例正常人头皮组织毛囊进行HMB-45、NKI/beteb、c—kit3种特异性抗体染色,观察毛囊AMMC的形态分布特征及c—kit的表达,并以HPIAS-1000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3种特异性标志物表达的强弱,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结果白癜风皮损头皮组毛囊AMMC的NKI/beteb染色的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头皮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皮损头皮毛囊组AMMC的c—kit染色平均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头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头部皮损毛囊AMMCckit的表达异常,其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角蛋白在头皮中的分布及其在干细胞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头皮及毛囊结构中表达分布情况。方法:将头皮病理切片和游离培养的毛囊使用不同类型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角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CK15主要分布在毛囊隆突部,部分毛囊外根鞘最外层也有一定的表达;CK19主要分布在汗腺、毛囊外根鞘最外层和皮肤的基底层;CK16在表皮层和毛囊外根鞘均有阳性表达;CK10主要分布在头皮表皮的基底上层和皮脂腺腺泡的最外层。结论:不同类型角蛋白在头皮和毛囊结构中具有明显差异性,CK19和CK15阳性表达细胞可能具有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皮肤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记物CK15、CD29阳性细胞在人体不同类型皮肤的分布特点及干细胞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人体正常的头皮、包皮及躯体、脚掌的皮肤标本各6例,依次设为A、B、C、D四组.分别行石蜡切片后做HE染色和CK15、CD29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统计CK15、CD29染色阳性细胞的PU值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K15、CD29阳性细胞的含量: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和包皮的表皮基底层含量最多,躯体皮肤的表皮基底层其次,脚掌的表皮基底层几乎没有;D组与A、B、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5、CD29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在头皮主要位于毛囊隆突部,在包皮和脚掌皮肤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在躯体皮肤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钉突部.结论 CK15、CD29标记的皮肤干细胞在不同类型皮肤的分布和数量均明显不同.此分布特点可能为临床上治疗创面愈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C57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细胞共移植诱导裸鼠毛囊重建的实验研究。方法取C57-GFP新生及成年小鼠分离表皮与真皮,分别制备成年小鼠原代真皮-表皮混合细胞(按1∶1比例混合)、成年小鼠原代真皮细胞、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激发绿色荧光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的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毛囊干细胞标志。取Balb/c裸鼠,分别将成年小鼠原代真皮-表皮混合细胞(A组)、成年小鼠原代真皮细胞(B组)、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C组)及生理盐水(D组)移植至裸鼠皮下,术后4、5、6周行大体观察,6周时取移植部位皮肤行G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毛囊形成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分离、培养的C57-GFP新生及成年小鼠表皮及真皮细胞均能激发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的第3代真皮细胞中毛囊干细胞标志,显示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强阳性,表明细胞多为真皮鞘细胞;部分细胞表达毛乳头细胞标志CD133、多能聚糖及毛囊隆突部标志角蛋白15。裸鼠皮下移植实验:大体观察示A组可见接种部位皮下呈灰黑色,但未见毛发穿出皮肤表面;B、C、D组裸鼠皮肤均无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形成新的、完整的毛囊结构或参与形成毛囊;B组GFP阳性细胞多表达于毛囊真皮鞘、外根鞘;C组GF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毛囊真皮鞘、外根鞘、毛乳头,在汗腺中也有表达;D组GFP染色呈阴性。结论小鼠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细胞在裸鼠体内相互作用可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而仅移植新鲜分离或培养的真皮细胞则主要参与毛囊形成,无法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  相似文献   

5.
朱洪智  陈俊荣  卢涛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58-1761
毛囊无色素性黑素细胞可以作为皮肤黑素细胞的储库,给白癜风的治疗提供黑素细胞来源。人黑素细胞(melanocyte,MC)起源于胚胎神经嵴,在胚胎发育2~5周开始向表皮和毛囊移行。向表皮移行的黑素细胞最终定居在基底膜上,形成连续产生黑素的成熟黑素细胞;而向毛囊移行的黑素细胞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位于生长期毛囊毛母质和漏斗部具有黑素合成活性的黑素细胞;另一种是分布于生长期毛发外毛根鞘(Outer Root Sheath,ORS)中,无黑素合成活性、未活化的无色素性黑素细胞(amelanotic melanocyte,AMMC)。  相似文献   

6.
利用毛囊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重建全层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利用毛囊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全层皮肤重建的实验方法.方法取美容手术切取的头皮组织,K19免疫荧光染色定位毛囊干细胞,消化、分离、体外培养,以胶原-成纤维细胞聚合物为基质,采用气-液界面对第2代毛囊干细胞立体培养14 d,建立全层皮肤培养模型,并行组织学及K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K19免疫荧光染色定位毛囊干细胞存在于毛囊外根鞘处,与成纤维细胞联合体外气-液界面立体培养14 d,获得的皮肤类似物,可见真皮基底膜形成,表皮多层上皮有序、多角形排列,上层细胞出现角化,真皮部成纤维细胞均匀分布于胶原基质中,角质细胞形成分化特异标志物K1染色阳性.结论毛囊外根鞘处的毛囊干细胞具有高增殖能力并向表皮细胞分化,可成功利用毛囊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皮肤重建,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游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构建及形态学检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游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离体培养人头皮毛囊形态变化。方法: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建立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毛囊的形态变化;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囊长度;3H-TdR掺入检测毛囊DNA合成率;组织学检测用冰冻切片光镜观察和电镜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毛囊有不同程度的生长,随时间后移形态结构由清晰逐渐变为模糊;冰冻切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楚分辨出毛囊的结构;培养3天毛囊的内外根鞘中可见凋亡细胞,内皮根鞘较外皮根鞘明显多见。结论:在离体培养人头皮毛囊时,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是合适的选择,该模型也是筛选促进或抑制毛发生长药物的良好模型;离体培养毛囊组织学检测用冰冻切片可以简化步骤;透射电镜可以用来观察离体培养的毛囊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也可以用来协助观察细胞凋亡的状况。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囊长度简单可行,辅以3H—TdR掺入则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胚胎皮肤中的干细胞,分析皮肤干细胞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发育过程中在胎儿皮肤中的迁徙、增殖分化特征,探讨皮肤干细胞与皮肤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 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SP法检测整合素-β1、角蛋白19(K19)、K14、K10和PCNA的表达。结果 胚胎发育期可见整合素-β1阳性的细胞在基底层散在分布。随胎龄增加,整合素-β1表达减弱,表达范围减小。同时,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K19均在表皮基底层强烈表达。表皮分层期后,K14阳性细胞从基底层向上延伸至亚基底层。而K10作为表皮终末分化细胞的标志,主要分布在表皮的中层和外层。此外,在毛囊发育过程中,胎皮表皮嵴的细胞相互聚集成团,形成毛囊初级原基,表达整合素-β1、K19、K14及PCNA为阳性。随着毛囊的形成、成熟,皮肤干细胞主要聚集在与表皮相延续的外根鞘、毛囊隆突部及毛母质,表达整合素-β1、K19、K14和PCNA为阳性。结论 (1)皮肤的发生、发育与角蛋白的程序性改变密切相关;(2)毛囊的发生、发育受到毛乳头的诱导作用。毛囊成熟期后,皮肤干细胞主要迁移至与表皮相延续的外根鞘、毛囊隆突部及毛母质等处。此外,还发现毛乳头及其周围组织内分布着单核样细胞表达整合素-β1、K19和K14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TGF-β各亚型与其受体在猪皮肤及毛囊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两种异构体(TGF—β1和β2)及其受体(TGF—ORII)在黑毛白皮小香猪皮肤及毛囊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GF-D亚型及其受体在黑毛白皮小香猪皮肤及毛囊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TGF-β蛋白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后期及退行期的毛囊外根鞘和内根鞘细胞,在皮下脂肪细胞中亦有弱阳性表达。TGF—β2的蛋白颗粒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有阳性表达,在真皮乳头层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强阳性表达。在毛囊的退行期,毛囊外根鞘细胞、毛隆突细胞和结缔组织鞘成纤维细胞中有阳性表达。TGF-β R Ⅱ主要存在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在毛囊结缔组织鞘中部分成纤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中有阳性表达,特别是在退行期早期的毛乳头基质细胞、外根鞘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退行中晚期的外根鞘部分细胞中有阳性表达,但明显减弱。TGF-β1、TGF—β2和TGF—β R Ⅱ在猪皮肤中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7.0±2.5,24.2±3.1,13.2±2.9。结论:TGF—D的异构体及其受体主要表达于毛囊生长期晚期和退行期早期,可能在毛囊从生长期向退行期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逐步深入,毛囊干细胞有望作为稳定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构建,并应用于临床。目前的研究表明,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各种细胞成份都来源于位于真皮层的毛囊外根鞘隆突区的毛囊干细胞,即毛囊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其分化方向有可能是受细胞增殖分化的内源性生物信号通路和外源性微环境调节控制的[1-6]。本文就近年来毛囊干细胞特性、定向分化生长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新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利用毛囊干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Chitosan-gelatin membrane,CGM)进行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方法将体外扩增培养的毛囊干细胞接种于CGM,构建组织工程表皮膜片,裸鼠背部作直径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将毛囊干细胞-CGM复合物覆盖创面。回植后1周、4周和12周分别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毛囊干细胞在CGM上生长良好。毛囊干细胞-CGM修复裸鼠后1周切片示创面有新生上皮覆盖,表皮分化良好,而对照组残留较大未愈创面。修复后4周和12周可见对照组收缩较实验组显著。结论体外构建的毛囊干细胞-CGM可以修复裸鼠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种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对体外培养的毛囊黑素细胞形态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毛囊内黑素细胞。多巴氧化法测酪氨酸酶活性,硝酸银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三种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可以显著增强酪氨酸酶活性(P〈0.05);银染色细胞显示CpG-1826和CpG-2006组胞体变得肥大,黑素化明显,树突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部分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可促进毛囊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和树突增加,为白癜风皮损复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ultured epithelial autografts (CEA) can be isolated and skin cell sprays can be produced for applica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wound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ich cell types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human scalp and whether these cells can be used for spray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Outer root sheath cells (ORS), keratinocytes, melanocytes, dermal papilla cells (DP), and dermal sheath cells (DSC)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scalp tissue. Isolat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expanded and sprayed in an in vitro model. Growth behaviour, morphology and cell counts were compared with non-sprayed cells. RESULTS: With acceptable time,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personnel a sufficient amount of keratinocytes, ORS, melanocytes, DP cells and DSC cells could be achieved. The cells are sufficient for application as a cell spray. Cells, positive for Integrin alpha6, Cytokeratin 19, CD73 and CD105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cultures. CONCLUSIONS: Human scalp is suitable to gain epidermal and dermal ce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cell spray transplantation. Further studies ha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cells can be combined to produce wound specific skin substitut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毛囊干细胞结合电纺纳米丝素纤维,构建组织工程尿道膜片的可行性。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分离兔毛囊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毛囊干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扩增,计算细胞的最大扩增倍数及克隆形成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K19、p63、CD29的阳性表达率。将毛囊干细胞接种在电纺纳米丝素纤维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尿道。应用组织学、荧光染色法观察组织工程尿道的体外构建情况。结果兔毛囊干细胞与兔毛囊细胞的最大扩增倍数分别为(5.92±0.77)×10^4倍和(6.61±3.62)×10^3倍;兔毛囊干细胞与兔毛囊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07±1.18)%和(3.95±1.01)%。K19、p63、CD29在毛囊干细胞中表达率分别为(89.36±6.69)%、(92.10±5.49)%和(89.98±6.89)%;在兔毛囊细胞中分别为(39.38±2.20)%、(40.78±2.61)%和(40.57±2.79)%;毛囊干细胞在支架上能形成复层上皮样结构,AE1/AE3染色阳性。结论兔毛囊干细胞结合电纺纳米丝素纤维,能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尿道,可用于体内修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毛囊干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对来自15例男性AGA患者和3例正常人的头皮,采用双重免疫荧光的的方法检测毛囊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CK15标记的毛囊干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对照组、患者枕部、脱发过渡区和脱发区,除脱发过渡区与脱发区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毛囊中CK15阳性的细胞中均无TUNEL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毛根鞘,总的TUNEL阳性细胞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毛囊干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可能参与男性AGA的脱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大面积脱发的理想方法。方法:分别用FUT(follicle unit transplantation)技术切取梭形头皮条,用FUE(follicle unit extraction)技术于枕部散在提取毛囊,然后分离毛囊周围多余组织,用宝石刀在脱发区打孔后,用移植笔将分离好的毛囊植入脱发区。结果:60例通过本方法治疗的患者均达到了理想的植发效果。结论:FUT+FUE治疗大面积脱发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离体培养条件下氟对人头皮毛囊各部位凋亡的影响及硒对氟影响的拮抗作用。方法构建人头皮游离毛囊培养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筛选浓度后,分为不同组;制作冰冻切片,利用TUNEL法原位检测各组毛囊不同位置的凋亡数量并做统计分析;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照相。结果原位凋亡染色发现,1mmol/L和10mmol/L的氟化钠能使游离培养5d的人头皮毛囊中外根鞘、真皮鞘和毛乳头,及毛球下部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0.01mmol/L的亚硒酸钠能拮抗1mmol/L氟化钠对外根鞘、毛球部的促凋亡作用(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对游离培养的第5天的人头皮毛囊的凋亡具有不同作用,一定浓度的氟化钠能促进游离毛囊一定部位的细胞凋亡。0.01mmol/L的亚硒酸钠对一定浓度的氟化钠的促凋亡作用具有拮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毛囊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细胞膜片,检测培养的细胞膜片的结构,为进一步进行动物试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分离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细胞膜片。该膜片构建成功后,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HE染色、角蛋白15和角蛋白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过1.2周的培养,细胞连接成片,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将细胞膜片消化下来,HE染色显示该膜片由2~4层细胞组成,电镜观察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基质分泌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膜片大部分细胞K15染色阳性,少量细胞K10染色阳性。结论由毛囊干细胞构建的细胞膜片与人正常表皮结构类似,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