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个性、躯体主诉、生活质量差异。方法对30例躯体化障碍和3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自编躯体症状主诉频数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进行评定,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躯体主诉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E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N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两组HAMD总分无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焦虑/躯体化及认知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抑郁症(P〈0.05),躯体化障碍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躯体化障碍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抑郁症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HAMD总分、HAMA总分、EPQ精神质因子、病程。结论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在个性、HAMA总分、躯体焦虑因子分、生活质量方面有差异,两者的个性、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征以及抗抑郁药物对伴发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88例患者,分析其症状分布的特征、精神障碍的诊断构成,并对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的39例给以帕罗西汀治疗,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睡眠障碍、心、肺部不适、头部不适以及胃肠道不适为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而临床上常常会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其中39例以躯体化症状就诊的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四周以后,HAMD17、HAMA的平均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躯体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有可能伴发躯体化症状,帕罗西汀对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特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的119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19例患者分为轻度、重度抑郁症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躯体症状。结果: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而重度抑郁组躯体症状与轻度抑郁组差异显著。结论: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非常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及经济损失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神经症和抑郁症躯体症状的特点及经济损失。方法:对初次就诊的神经症和抑郁症患者,采用自编躯体症状的特点及经济负担调查问卷,调查躯体症状及经济损失状况。结果:二者躯体症状所占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神经症组的病程显著长于抑郁症组,外院就诊次数也多于后组,从其他科至医学心理科就诊的时间间隔长。抑郁症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焦虑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因子分均高于神经症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低于神经症组。躯体症状组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因子分、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体质量、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均高于无躯体症状组。神经症组的直接经济损失重于抑郁症组。结论:抑郁症、神经症的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的表现有各自特点,躯体症状会加重抑郁和焦虑症状,均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西酞普兰与奎硫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奎硫平治疗伴有躯体不适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伴有躯体不适主诉的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合用组(西酞普兰加用奎硫平)和单用组(单用西酞普兰),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1、2、4、6周时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第4、6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及0.05)。合用组有效率86%,显著优于单用组的有效率62%。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奎硫平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差异。方法:50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组)、50例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组)和5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躯体症状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因子分及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高于情绪症状组(P<0.01或P<0.05),情绪症状组在强迫、抑郁因子评分及HAMD的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因子分高于躯体症状组(P<0.05或P<0.01)。躯体症状组与情绪症状组仅在述情障碍因子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上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以躯体化症状为主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前者更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是否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症躯体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抑郁患者躯体症状调查表,对41例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文化程度、性格、求医方式上与无躯体症状患者有显著差异,治疗上多需合并用药,临床疗效无差异。结论:是否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尚有其他某些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符合CCMD - 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并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14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5 8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为期 6周的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疗效 ,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观察副作用。结果 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显效率分别为 85 19%和 81 4 8% ,无显著差异。两组的HAMD减分率亦相当 (P >0 0 5 )。两组的HAMA减分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的副反应相当 ,且均较轻。结论 帕罗西汀和氟西汀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均显著 ,抗抑郁效果两药相当 ,抗焦虑效果前者优于后者。两者副反应均较轻。  相似文献   

10.
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抑郁症躯体化表现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0例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患者(A组)和30例情绪症状为主的患者(B组)及30例健康正常者(C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及短时(10min)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A、B、C3组HRV分析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分别为(50.84±19.92)ms、(94.93±28.80)ms、(105.77±22.05)ms,A组显著低于C组(t=5.68,P〈0.01),较B组低(t=3.73,P〈0.05);3组LF/HF分别为(6.26±2.11)ms、(3.51±2.44)ms、(1.80±1.07)ms,A组显著高于C组(t=6.35,P〈0.01),较B组高(t=2.50,P〈0.05);A组HAMD评分(28.30±6.26)分高于B组(24.35±6.69)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3.14,P〈0.05);A组HAMA评分(22.70±4.92)分显著高于B组(13.05±4.71)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6.17,P〈0.01);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HRV指标SDNN、LF、HF、VLF和LF/HF均呈中度相关(r分别为0.49、0.61、0.58、0.50、0.63)(P〈0.05或P〈0.01)。结论:躯体化症状表现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多伴有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以躯体症状与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两种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损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7例,按不同的主诉分成两组,用病史问卷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与评定;出院后1年随访时,再次进行HAMD评分,同时采用SDS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年后随访发现,两组的社会功能存在极显著差异;患者的社会功能与随访时的HAMD评分、复发次数、迟滞因子分和阳性家族史等因素相关。结论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能保持较好的社会功能,关键在于早期识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米氮平、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诊断标准的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米氮平、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药物均能迅速起效,第2周末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治疗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四药总体疗效相似,均起效较快,度洛西汀、米氮平和帕罗西汀不良反应相对少,依从性好。提示四种药物均为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一线药物,度洛西汀、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头晕为主诉的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观察明确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57例以头晕为主诉的SBI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并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躯体化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8周,以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治疗前后HAMA、HAMD、SSS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因子(SSS-S)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 ①通过SSS评定,61.7%的患者存在心理障碍; ②经ICD-10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躯体化障碍患者32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后头晕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缓解, HAMA、HAMD、SSS、SSS-S及SSS-S中单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以头晕为主诉的SBI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明确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后头晕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复发及双相抑郁患者精神症状的差异。方法:对首次抑郁发作患者(首发组,24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复发组,57例)及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25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和比较。结果:HAMD、HAMA评分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MR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P=0.007);双相组(6.6±9.0)显著高于首发组(2.8±3.4)和复发组(2.2±3.2)(q=3.86,q=4.40;P均<0.05)。双相组HAMD中的躯体焦虑因子分、体重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复发组(P<0.05或P<0.01);双相组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如意志活动、愤怒、幻觉、易激惹、激越、思维联想加快、破坏或攻击行为、活动增加显著高于首发组及复发组(P<0.05或P<0.0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可出现与躁狂相关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和98例不伴躯体症状患者采用自编抑郁症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疾病严重度一致。但躯体症状组平均病程显著延长,慢性病者及女性患者较多,治疗起效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延迟,部分社会功能缺陷较情感症状组明显。结论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病程慢性化趋势明显,对治疗起效缓慢,部分社会功能缺陷明显。  相似文献   

16.
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方法:39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用帕罗西汀20~40mg/d治疗,共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帕罗西汀治疗2周、4周、6周后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帕罗西汀对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疗效良好,安全,患者依从性好,适宜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与躯体症状的关系。方法:对55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SSS-S)、中文版神经症被束缚自评量表(SSTN)评估;应用点探测任务测试注意偏向;分析注意偏向与躯体症状关系。结果:抑郁组负性注意偏向分和负性脱离指数显著 0(t=3. 15,t=2. 78; P均0. 01);抑郁组负性注意偏向分与SSTN评分和负性脱离指数呈正相关(r=0. 29,r=0. 53; P均0. 05);SSTN评分与HAMD和SSS-S评分呈正相关(r=0. 34,r=0. 38; P均0. 05)。结论:抑郁症患者有明显负性注意偏向,其与抑郁、躯体不适症状无直接相关,可能是通过被束缚状态的中间机制影响症状。  相似文献   

18.
阿立哌唑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合并阿立哌唑组(合用组)和氟伏沙明组(单用组),各30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用组在治疗1周末评分差异已有显著性(P〈0.01),单用组在治疗2周末差异才有显著性(P〈0.01),合用组HAMD因子分在焦虑/躯体化和绝望感方面下降较单用组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有些抑郁症患者伴有很多躯体化症状,甚至以此为主诉,易发生误诊.本研究对是否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就诊于我院和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21分;排除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盐酸舍曲林组各38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以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1周时降分显著低于盐酸舍曲林组(t=-2.839,-2.862;P <0.01),其余各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和42.1%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