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关荣 《医学文选》2006,25(2):322-323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这一概念。它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是由于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c-kit蛋白发生变异而引起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0%。以往常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和对其深入研究。已证实GIST为非定向分化的肿瘤,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普遍接受的GIST的诊断概念是:胃肠道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及非淋巴性肿瘤,由梭形及上皮样细胞组成,且表达CD117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肿瘤,以往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和形态学表现将其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等。近10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证实GIST并不是真正的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而是一种独立的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或单独组成并以原癌基因c-kit突变为特征的间叶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早先,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许多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由于残留有平滑肌或神经束,而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GIST成为消化道临床病理学的研究热点。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常使GIST的确诊和及时治疗遇到困难。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GIST作一小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并非真正的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目前大量研究证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远比平滑肌源性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多见。近年在病理诊断中已明确使用GIST这一名称。但在GIST的起源、分化、命名等方面尚存有争议,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上皮样或奇异型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以及胃肠道自主神经瘤等都曾用来描述这种肿…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的肿瘤,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病理免疫组化的发展和电镜技术的进步,其诊断准确性明显升高。现对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关荣 《微创医学》2006,25(2):322-323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这一概念[1].它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是由于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c-kit蛋白发生变异而引起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0%.以往常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和对其深入研究,已证实GIST为非定向分化的肿瘤[2],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1 985年以前 ,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 ,许多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由于残留有平滑肌或神经束 ,而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 ,GIST成为消化道临床病理学的研究热点。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前认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大多数是平滑肌源性肿瘤,通常被认为是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极少部分为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这一概念,认为胃肠道间质瘤为一组独立的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病理诊断对其有较多的认识,而在影像诊断中这一方面的报道则较少。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3例,探讨GIST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IST)最新的诊断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c-kit蛋白(CD117),遗传学上有c-kit基因突变[1].关于GIST的诊疗治,是国内外关注及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1 概述 1960年Martin首先报道一种胃壁的胞质丰富的肌样肿瘤细胞.1983年Mazur和Clark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分析,发现一组非平滑肌源性、非神经源性肿瘤,将其命名为间质瘤[2],从此GIST作为一种特殊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而被广泛地应用.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肿瘤细胞中c-kit基因发生获得性功能突变,进一步明确了组织蛋白酶L基因CtSl'与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王余广  陈雷  白玉雪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00-100,9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普遍接受的GIST的诊断概念是:胃肠道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及非淋巴性肿瘤,由梭形及上皮样细胞组成,且表达CD117蛋白。间质瘤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应该涵盖了以前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因此,目前我们必须将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由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的观念转变到以胃肠道问质瘤为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65例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常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作者总结分析了65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瘤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徐亮  易其林  周业江  付华 《四川医学》2004,25(4):395-39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12年36例GIS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发生部位:胃16例,小肠18例,结肠2例。肿瘤直径2~18cm(平均7cm),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和腹部肿块。术后随访1~5年,病死率17%(恶性为44%)。结论 GIST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光镜下不易与平滑肌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肉瘤,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近几年GIST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目前认为GIST定义为是一类特殊的、通常CD117免疫表型阳性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上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基因蛋白产物KIT,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驱动[1].但这类全新概念的实体瘤却在生物学特性上差异很大,各家所持观点不一,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深究,下面就GIS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是由于C—kit或PDGFA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而引起的胃肠道叶间源性肿瘤。我们收集2002年9月-200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17例,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征,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以便对手术愈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胃肠间质瘤诊断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童 《吉林医学》2012,(1):190-192
<正>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原始或幼稚的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起源的间叶性肿瘤,既往多被诊断为胃肠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K运用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重新评估了胃肠间叶源性肿瘤的组织发生,提出了GIST的概念[1]。但直到1998年,HI-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c-kit和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GIST发生的关键[1].绝大多数GIST为散发性,家族性GIST是GIST中的少见类型.本文回顾并总结了PebMed数据库迄今所收录的23例家族性GIST文献报道,就其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基因学、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对家族性GIST这一少见的遗传性肿瘤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空肠恶性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较为罕见,传统上大多将它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研究表明此类肿瘤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肿瘤,我们报道1例空肠恶性间质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以期提高对空肠恶性间质瘤的重视和认识,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GIST这一概念,10年前Hirota等发现了其分子特征。目前GIST被定义为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巢蛋白(nestin)以及功能未知蛋白(discovered on GIST1,DOG1),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它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由于其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点,即GIST可以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也可同时向两双向分化,但GIST与胃肠道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相比,又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肿瘤.目前对GIST的认识可归纳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并且表达CD117或CD34和CD117同时表达的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