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通过内镜下套扎进行治疗,术后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为期9个月。结果内镜下套扎术后3个月,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9个月,其发病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以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进展,临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实施套扎术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均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采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实施套扎术的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及术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复发率.结果 A级与B级患者PHG严重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A级、B级与C级患者PHG严重程度差异显著(P<0.05);术后4个月的PHG复发率最低,术后8个月、12个月的PHG复发率逐渐增高.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术能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该术式治疗效果与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前可结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价预期疗效,改善动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康合剂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套扎术治疗,治疗组套扎术后给予胃康合剂口服治疗,对其术前、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por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后无论是1周还是1个月后对PHG都有显著影响(P<0.05),造成新增PHG或者PHG程度的加重,而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周及1个月)比较,PHG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PHG演进(按照新增的PHG和加重的PHG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单纯内镜套扎治疗在短期内会加重PHG的严重程度,而胃康合剂能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PHG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关系。方法 对 47例食管曲张静脉采用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EVL) 2 2例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EIS) 2 5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食管静脉曲张消除后均行胃镜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胃镜下PHG的胃粘膜变化和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门静脉宽度。结果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后PHG的发生率为 19%,EVL组为 3 1.82 %,EIS组为 8%。内镜治疗前后门脉宽度变化 :EVL组治疗前为 15 .82± 4.76mm ,治疗后为 17.13± 4.95mm (P <0 .0 5 ) ;EIS组治疗前为 15 .3 3± 4.83mm ,治疗后为 15 .86± 4.62mm。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可能是PHG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EVL较EIV治疗更易诱发PHG。因此对已有PHG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时宜选择EI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后随访结果,并探讨其病因。结果:注射硬化剂前PHG14例,检出率16.3%。注射硬化剂后PHG发生率84.9%(73/8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明显增加和加重PHG。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食管曲线静脉套扎术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消化内科自 1998年起应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 EVL )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共 63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于后。1 临床资料1.1 材料 63例均为我科同期住院病人 ,男性 52例 ,女性 11例 ,年龄 2 7~ 76岁 ,中位年龄 55岁。 63例中肝炎后肝硬化 4 7例 ,酒精性肝硬化 10例 ,胆汁性肝硬化 1例 ,原发性肝癌 5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在中度以上 ,其中重度 4 8例 ,中度 15例 ,红色征全部为阳性。肝功 Child- Pugh A级 10例 ,B级 33例 ,C级 2 0例。1.2 方法 :63例均由内镜医师操作 ,其中 53例使用日本秋田 MD- 4 870 9气动式套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 8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S治疗患者,观察EVS治疗后12个月PHG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6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3例,治疗后12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分别死亡2例.治疗后12个月PHG发生率为41.0%(32/78),较治疗前的18.8%(16/85)明显增加(P<0.05).结论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12个月可导致PHG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EVS)和套扎(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后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和胃底静脉曲张(GV)的影响。方法对10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其中22例行注射硬化剂治疗,86例行套扎治疗。随访1年,观察内镜下EVS、EVL治疗后PHG及GV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PHG和GV发生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PHG发生率为64.81%,GV发生率为31.48%,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PHG与GV发生率分别为82.4%,39.8%,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EVS、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可增加PHG及G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食管静脉曲张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探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食管静脉曲张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肝硬变患者 2 11例 ,以内镜下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与PHG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变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 93 .8% ,PHG的发生率为 3 4.1% ,无食管静脉曲张 4例发生PHG( 3 0 .77% ) ,有食管静脉曲张的PHG发生率为 3 6.3 6% ,(P >0 .5 ) ,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发生PHG的占 44 .5 9% ,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发生PHG占 3 3 .0 6% (P >0 .0 1)。结论 :门脉高压是发生PHG的必须条件 ,但与食管静脉曲张无平行关系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肝硬化患者 4 7(男 35 ,女 12 )例 ,年龄 17~ 76(平均 5 2 )岁 .其中乙肝后 4 1例 ,丙肝后 4例 ,乙肝合并丙肝后 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腹部 B超及 CT检查确诊 .肝功 A级 15例 ,B级 19例 ,C级 13例 .慢性胃炎 (CG)组2 4 (男 19,女 7)例 ,年龄 2 4~ 6 5 (平均 4 7)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 2 1(男 12 ,女 9)例 ,年龄 2 9~ 6 1(平均 4 9)岁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诊断参照内镜诊断标准 (Am J Gastroenterol1996 ;91:5 5 4 - 5 5 8) .食管曲张静脉分度采用简单分级法… 相似文献
13.
食道静脉套扎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新方法。其特点 ;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 ,疗效确切 ,病人痛苦小 ,可以重复使用。我科自1 998年至 2 0 0 0年采用内镜下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 4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6例 ,男 40例 ,女 6例 ,年龄 38- 5 9岁 ,平均年龄 45岁 ,肝炎后肝硬化 36例 ,原发性肝癌1 0例 ,有出血史者 30例 ,套扎 2次或 2次以上者 1 0例 ,套扎术后出血死亡 1例。1 .2 器械PENEAX产EG - 2 930型电子胃镜 ,美国WIL SON -COOK公司产MBL - 6型六环套… 相似文献
14.
15.
16.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我院开展多年,为治疗肝硬化合并症,食管曲张静脉大出血,提供新的治疗方法.EVL是经消化内镜,用橡皮圈将正在出血的或曲张的食管静脉结扎,使其闭塞,以后逐渐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成为瘢痕愈合,达到阻断血流的目的,减少避免食管静脉破裂,大量鲜血从食管突然喷射状呕吐,防止出血性休克或可能发生致息死亡.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良好的心理护理是EVL 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12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内镜特点及与肝功能损害和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Olympus XO-230型电子胃镜观察胃黏膜病变和静脉曲张情况,对肝功能进行 Child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HG内镜表现以蛇皮样病变、猩红热样疹及樱红斑最为常见,其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PHG内镜特征明显,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脉高压65例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65例患者按胃镜下有无PHG分组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B超及胃镜检查资料。结果:发现两组的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氨水平及脾静脉内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是PHG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预防首次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病人168例,随机分成EVL组和普萘洛尔组,分别单独接受EVL和普萘洛尔治疗,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EVL组共有24例(28.6%)病人发生出血;普萘洛尔组有20例(23.9%)病人发生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病死率以及与出血相关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分别21.4% vs 17.9%, 7.1% vs 6.0%, 均P>0.05),EVL组出现不良事件43例,其中3例危及生命;普萘洛尔组发生不良事件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19% vs 19.05%,P<0.05)。结论: 普萘洛尔与EVL对预防首次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无明显区别,但普萘洛尔引起的并发症要少于EV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