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1例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中PDCD4和Ki-67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细胞增殖指数(PI)和细胞凋亡指数(AI)表示增殖与凋亡。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和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型(肿瘤部位)、TNM分期无关,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PI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细胞PI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与TNM分期有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AI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细胞AI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型(肿瘤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病理分级有关(P<0.01);喉鳞状细胞癌PDCD4阳性表达的细胞PI低于阴性组(P<0.05),细胞AI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PDCD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均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oxM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及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FoxM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喉鳞状细胞癌、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以及20例癌旁组织中FoxM1mRNA表达情况。结果:FoxM1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喉鳞状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及癌旁组织中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蛋白的表达随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P<0.05);随T分期增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表达增加(P<0.05)。FoxM1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癌原发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FoxM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肿瘤组织中吲哚胺2,3 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达,探讨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和23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DO和BIN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5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而在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DO表达为17.39%,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喉癌IDO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IN1在5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而在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B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65%,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BIN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IDO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增高,BIN1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肿瘤组织中,IDO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BIN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喉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颈部转移淋巴结中IDO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B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患者临床特征紧密相关,这两者可能是影响喉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FLIP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LIP和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LIP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PTEN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喉癌组织以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FLIP和PTEN的表达。结果:FLIP在喉癌中的表达阳性率(77.8%)高于癌旁组织(33.3%)(P〈0.05),FLIP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均有关。PTEN在喉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5.0%)高于癌旁组织(0),(P〈0.01),PTEN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肿瘤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FLIP与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FLIP可能是喉鳞状细胞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标记物。PTEN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也可能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部位)、TNM分期无相关性,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免疫印迹结果亦显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结论:PDCD4蛋白低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PDCD4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安全缘、声带息肉、转移淋巴结和无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淋巴结在分子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5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随机抽取的27例癌旁安全切缘、22例声带息肉与57例标本中1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喉状细胞鳞癌、转移淋巴结、无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安全缘和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51/57)、88.9%(24/27)和95.5%(21/22),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安全缘中PTEN的阳性表达程度较声带息肉中为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PTEN的阳性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无转移淋巴结中均未见PTEN的表达,18例转移淋巴结阳性患者喉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阳性率均为94.4%(17/18),但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表达强度较喉鳞状细胞癌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过程中,PTEN可能发生部分变异,属喉鳞状细胞癌癌变的早期分子事件,但与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无关.喉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在分子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K4、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K4和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分别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63.3%、46.7%,在癌旁组织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25%、90%。CDK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CDK4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s=-0.786,P<0.05)。结论:p16的低表达和CDK4的高表达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p16的低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KAI1基因在人类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试图阐明KAI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蜡块40例及转移的淋巴结13例,以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蜡块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单克隆抗体在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AI1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62.50%(25/40)、30.77%(4/13),且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基因的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病理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 KAI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较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性下降,该基因可能在喉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和蛋白激酶C(PK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喉部组织中IGF-IR及PKC的表达情况。结果:IGF-IR及PK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喉部组织及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0.05)。IGF-IR在TNM分期Ⅲ~Ⅳ期、颈淋巴结转移及高分化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较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中低分化癌患者表达增强(P<0.05)。PKC的阳性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IR与PK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38,P<0.05)。结论:IGF-IR及PK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IGF-IR和PKC的表达对喉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喉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Maspin和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aspin、Ets1的表达。 结果 Maspin、Ets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增殖活性Ki-67相关(P<0.05);Ets1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增殖活性Ki-67相关(P<0.05)。Maspin、Ets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1)。 结论 Maspin、Ets1共同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反映了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利于进一步阐述喉鳞状细胞癌演变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标本中ColⅠ、COlⅣ、Fn的表达.应用VIDAS图像分析仪分析其图像的积分光吸收度(iOD),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癌周正常组织中,ColⅠ表达明显且完整,ColⅣ和基膜Fn表达呈现出一种完整的线状结构.间质Fn则呈完整的网状结构;而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降低,三者的表达逐渐下降,完整性亦逐渐破坏和消失,其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lⅠ、ColⅣ、Fn的表达表现出高度一致性,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进展、颈淋巴结的转移,其表达均逐渐下降,且表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lⅠ、ColⅣ、Fn的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对了解喉鳞状细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手术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Ki-67和拓扑异构酶Ⅱα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topoⅡα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强度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例喉鳞状细胞癌及8例(对照组)声带息肉中Ki67、topoⅡα的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患者Ki67,topoⅡα的阳性率(43.86%,45.74%)明显高于对照组(5.66%,5.98%)(P<0.01),Ki67、topoⅡα的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topoⅡα/Ki67的比值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topoⅡα的表达强度可判断癌组织分化程度,topoⅡα/Ki67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PCR)技术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kp2 mR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40例喉鳞状细胞癌Skp2 mRNA中位拷贝数为6 622.54 copy/μg RNA,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0 copy/μg R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Skp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中颈淋巴结转移组Skp2mRNA中位拷贝数为617 138.4 copy/μg RNA,颈淋巴结无转移组为0 copy/μg R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中颈淋巴结转移组和颈淋巴结无转移组Skp2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kp2基因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FQ-PCR为一精确检测喉鳞状细胞癌Skp2 mRNA表达的方法,Skp2 mRNA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更加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蛋白表达以及BRM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70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原发灶、6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和4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BRM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探讨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BRMS1蛋白表达及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相关分析。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声门上型喉癌原发灶、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有BRMS1蛋白表达,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BRMS1蛋白表达下调(P<0.05)。MSP法检测发现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BRMS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原发灶中检测到34例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44例BRMS1蛋白低表达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检测到32例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6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M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声门上型喉癌中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下调密切相关(rs=0.66,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下调。BRMS1蛋白表达下调与声门上型喉癌的P-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基因表达下调相关,也可能是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BRMS1基因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对喉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Feulgen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对298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DNA倍体情况及Ki67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着DNA非整倍体肿瘤和DNA二倍体肿瘤;DNA非整倍体肿瘤中Ki67表达高于DNA二倍体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喉鳞状细胞癌中DNA倍体的不同和Ki67表达的高低是影响肿瘤死亡的独立因素(P =0.003,P=0.007).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DNA倍体和Ki67表达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率相关,是判断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估计的提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喉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唐氏综合征侯选区域1(DSCR1)基因的表达,了解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DSCR1基因对喉咽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使用兔抗DSCR1抗体DCT3,检测DSCR1基因蛋白在喉咽鳞状细胞癌与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将其与临床资料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DSCR1基因表达阳性率94.9%,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9,P<0.01);DSCR1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R1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肿瘤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以及吸烟史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SCR1基因在喉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喉鳞状细胞癌中DNMT1基因蛋白的表达,其中66例喉癌组织同时进行实时定量PCR,并分析其DNMT1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DNMT1 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96例喉癌鳞状上皮细胞中DNMT1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96/96),36%(8/22)癌旁组织的鳞状上皮细胞中DNMT1蛋白表达为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mRNA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和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但与患者吸烟史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NMT1可能在喉癌中表达增高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吸烟可能诱导DNMT1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IL-17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上的分布特点。探讨在LSCC发生、发展中IL-17的表达与TAMs分布及新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SP技术对32例LS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7、CD68及CD34的表达情况,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LSCC组织黏膜炎症程度及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IL-17在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定位。结果:①LSCC组织中IL-17、CD68、微血管密度、总炎症细胞数、腺体数较癌旁组明显增多(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7在LSCC中高表达(P<0.01),在不同病理分化组中IL-1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CD68+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576,P<0.05)。③IL-17及CD68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IL-17主要定位于巨噬细胞。④IL-17的高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正相关(r=0.743,P<0.05)。结论:IL-17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导致肿瘤炎症的发生。IL-17可能在LSCC的浸润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及其靶基因c-myc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mRNA和蛋白2个水平检测STAT3和c-myc基因在56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吸收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STAT3和c-myc基因的mRNA和蛋白高表达;STAT3和c-myc基因的mRNA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STAT3和c-myc基因的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和c-myc基因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622 4、0.7012,均P<0.01).结论:STAT3基因及其靶基因c-myc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沉默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EphA2)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A2、VEGF蛋白在69例喉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A2和VEGF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均<0.05),EphA2蛋白表达尚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P<0.05),且EphA2和VEGF蛋白表达均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P均<0.05)及转移(P均<0.05)密切相关,而二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喉鳞癌组织中EphA2及VEGF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phA2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显示,淋巴结有无转移及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为喉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phA2与VEGF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提示二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