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染色品状体前囊膜来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的技术。方法:家兔10只,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分别于术后1天、1周处死5只后摘除眼球作病检。白色白内障80例(8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品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所有兔眼术后均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病理切片示所有标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试验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术中和术后反应,实验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80%,两组撕囊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P=0.0338)。结论:白色白内障用0.5%的吲哚青绿染色后可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着色容易,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3.
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前囊膜染色的方法。方法 对12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手术.用0.1%台盼蓝(trypanblue)前囊膜染色后.再做连续环形撕囊。58眼先在前房内注入空气泡,置换房水,在气泡下进行前囊膜染色:70眼在前房内先注入弥散性强的黏弹剂,应用特制的前囊膜染色针头(其末端封塞.出孔位于近末端弯曲面下方).在黏弹剂下进行前囊膜染色。结果 12.8眼均获得满意的前囊膜着色。在气泡下染色前囊膜.同时伴有角巩膜隧道切口、辅助穿刺切口和虹膜隐窝着色。19眼染色过程中前房气泡逃逸,其中,4眼局部角膜内皮细胞着色。在黏弹剂下行前囊膜染色,术中前房稳定,无角膜内皮细胞着色.无角巩膜隧道切口、辅助穿刺切口和虹膜隐窝着色。结论 白色白内障的眼底红光反射缺失.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困难。通过前囊膜染色增加了前囊膜与其下晶状体皮质的对比度.应用特制的前囊膜染色针头,在黏弹剂下行前囊膜染色,简单便捷,使前囊膜染色范围更具可控性.减少了染色剂对眼内其他组织的潜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5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撕囊成功率、术中的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反应等指标。结果:患者458眼中撕囊成功441眼(96.3%),17眼(3.7%)囊膜出现放射状撕裂,以剪刀剪出一囊膜瓣再完成撕囊。术中后囊膜破裂9眼(2.0%),术后轻度角膜水肿94眼(20.5%),中度水肿29眼(6.3%),重度水肿8眼(1.7%),水肿均在2~10d内消退,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第1d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视力>0.3者329眼(71.8%),术后1wk视力>0.5者417眼(91.0%)。结论: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虽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熟练后成功率较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和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混38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结论 后囊连续形撕囊是处理后囊浑浊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缺乏激光治疗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头抽吸方法在白色膨胀白内障撕囊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针头抽吸方法后连续环形撕囊(CCC)治疗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15°穿刺刀在3:00位作辅助切口,注入带有灭菌空气的台盼蓝染色剂约0.1mL进行前囊膜染色,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再用3.2mm穿刺刀作上方角膜缘切口,保持主切口偏小,然后用一个1mL带27G针头,斜面朝上,穿刺前囊膜抽吸液化皮质,斜面侧向旋转不扩大前部的穿刺口,轻轻压迫晶状体核,继续将前移的核后部的液化皮质吸走,用足够的黏弹剂填充前房,随后用3.2mm穿刺刀扩大角膜切口,完成CCC。

结果: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应用此方法,155眼成功完成了环形撕囊,成功率93.4%。

结论:白色膨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过程中,应用针头抽吸方法,通过吸走足够的液化皮质,清除部分膨胀晶状体,不但减轻了晶状体和囊袋的压力,从而可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而且减少了因前囊膜不完整带来的手术操作不便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高轴区的长期透明。  相似文献   

8.
连续环形撕囊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历史回顾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各种不同的截囊技术也发展起来,近年来一项非常重要的进展就是连续环形撕囊术,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可以将人工晶体稳固植入晶体囊内,而且也确保了晶状体囊内超声乳化过程的安全,因此特别适应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撕囊术是1985年由德国的Neuhann[1]和加拿大的Gimbel[2]两人在同一时期各自发明的,第三倡议者是日本的Kimiyashimizu。根据Gimbel提出的撕囊术(capsulorhexis)一词,是由词根 capsulo(它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微量美蓝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汪子瑛  张鹰  王东初  易国武 《眼科》2001,10(6):333-334
目的:探讨以微量美蓝着色前囊膜提高白色白内障前囊在术中的辨别率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水分离针抽取1%美蓝注射剂0.01ml,注入前囊中央表面,轻轻磨擦30s,粘弹剂置换出空气,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32例39例眼中35只眼中35只眼获得圆形或类圆形撕囊口,占89.7%,3只眼产生1个方位放射状裂口,1只眼产生2个方位放射状裂口,术后未见明显前房反应和裂隙灯显微镜下所见的内皮反应。结论:微量美蓝前囊染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但必须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白色白内障治疗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在无眼底红光反射下,尤其在晶状体囊袋张力升高情况下,往往难以顺利完成晶状体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我科采用皮质抽吸法后再行CC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26例(243眼)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中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 243眼中228眼(93.82%)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79眼(73.66%)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Ⅰ级核16眼和Ⅱ级核93眼全部旋拨成功,Ⅲ级核70眼旋拨成功(占61.95%),部分病例,需做前囊松解切口。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时,在Ⅰ、Ⅱ级核是安全有效的、部分Ⅲ级核及Ⅳ级核做前囊松解切口后也能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U型单针在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术中的运用。方法对30例36眼白内障施行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运用自制的U型单针娩核、清除12卢钟处的晶状体皮质。结果36眼白内障晶状体核全部顺利娩出,且12点钟处皮质清除干净,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顺利。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连贯性好、损伤小、成功率高,无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确保了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相似文献   

13.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彬川  张莉 《眼科研究》2000,18(4):372-374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32只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用截囊针刺开后囊,注射粘弹剂至 Berger氏间隙,弧形剪开后囊使之翻转形成起始瓣,以撕囊镊撕除3mm大小之圆孔。术后随访5~28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有后囊环形撕囊完成困难,撕囊失控,囊袋不完整。术后并发症为人工晶状体后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偏心及囊样黄斑水肿。随访时矫正视力 0. 8以上者 45只眼,0. 4~0. 6者32只眼,0.1~0. 3者4只眼。随访81只眼显示周边后囊均有不同程度混浊,视轴区均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保持视轴区透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和经验密切相关,在开始进行后囊环形撕囊术时,应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性过熟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老年性过熟白内障168例197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连续环形撕囊组)83例98眼,B组(开罐式截囊组,对照组)85例99眼.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A组3眼,B组12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术后持续性高眼压:A组5眼,B组14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 老年性过熟白内障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操作简便易学,连续环形撕囊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前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近3a在我院眼科住院手术的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术中均于前房内注入0.6mg/mL台盼蓝约0.2mL,使前囊膜着色成淡淡的蓝色,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记录术前,术后1wk,1mo不同时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并对其进行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台盼蓝染色后,所有术眼均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为下一步手术鉴定了成功的基础.术前,术后lwk,1 mo不同时段记录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过熟期及全白等难度较大的白内障手术,用台盼蓝染色前囊膜后,连续环形撕囊更易行、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一种改进的撕囊方法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首先在前房内注满黏弹剂,用穿刺刀和囊剪在前囊上面做一个倒"T"形切口,形成两个三角形囊瓣.用注吸针头将溢出的乳糜状皮质吸出,及时补充黏弹剂,用撕囊镊夹持囊瓣的一个角,完成环形撕囊操作.结果 392例白色白内障手术中,有385例顺利完成环形撕囊操作,成功率98.21%.结论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这种改进的撕囊方法.可以解决在撕囊时液化呈乳糜状皮质溢出,影响前囊撕囊操作的观察和判断的问题,并降低囊袋内的压力,可以明显提高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因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