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超声乳化术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角膜缘相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组)和观察组(角膜上方或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 wk;1,3 mo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及视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 wk;1,3 mo平均角膜散光度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均明显降低,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角膜中心远处的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散光度,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14-1917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于2009-02/2010-03选取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79例84眼,年龄60~80岁,患白内障时间为8~15a不等,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化分成超声乳化组42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42眼,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d;1wk;1mo时的视力、角膜散光程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84眼随访0.5~24(平均15)mo。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后1,3d视力较超声乳化组恢复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wk;1mo时两组间视力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wk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mo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1wk和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并发症中的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较快。该手术安全、实用、经济、创伤小、技术难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手术切口的差异对眼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司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298-2301
目的:比较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角膜知觉以及泪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1wk;1,3mo行角膜知觉测量和泪液分泌试验,用日本HANDAYA角膜知觉计分别测量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角膜知觉阈值(以测定器的尼龙丝长度表示),用天津晶明泪液分泌试纸测量术前,术后1d;1wk;1,3mo患者的泪液分泌量。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各点角膜知觉显著下降,小切口手法碎核组角膜知觉以颞侧和中央下降最为明显,减退值分别为26%,24%;其次是上方、鼻侧和下方,分别减少:19%,14%,14%。术后3mo上方、下方、鼻侧的角膜知觉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超声乳化组上方角膜知觉下降最为明显,减少47%。术后1wk;1mo各点角膜知觉均有所恢复,术后3mo除了下方外,各点角膜知觉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1d泪液分泌量均增加,术后1wk泪液分泌逐渐减少,术后3mo泪液分泌量略低于术前水平。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对患者角膜知觉影响较小,术后角膜知觉恢复较快;两种手术方法均对患者泪液分泌功能产生影响,但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刘畅  张瑞君  张薇  李栋 《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180-118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Ⅳ级硬核白内障352例(368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切核组和不切核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wk,1mo时的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 结果:不切核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k和1mo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切核组较不切核组角膜散光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lmo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切核组较不切核组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在Ⅳ级硬核白内障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不切晶状体核,适当扩大切口,顺利出核的方法更为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上方角巩膜缘作隧道切口,采用水分离游离小硬核,使用三角形1/4碎核器和移核镊碎核及移核,对18例(2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摘出白内障,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9%),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2.13D±0.98D;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0眼(占91%),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1.03D±0.77D。结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硬核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Ⅳ级硬核白内障121例(13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卢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wk、1mo时的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k和1mo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卢乳化组角膜散光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1mo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 )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硬核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较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经济、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6-05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35眼,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68眼)和对照组(50例67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3mo时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mo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视力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角膜散光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手法碎核摘除术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效果显著,可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发症低,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吴兵  杨建  杨学龙  孙峰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48-1549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劈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前节、眼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裸眼视力(LogMAR)1.095±0.171,矫正视力(LogMAR)0.994±0.158.术后1wk裸眼视力(LogMAR) 0.321±0.214,矫正视力(LogMAR)0.276±0.179.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52、29.211,P<0.01);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0.93±0.34D,术后3mo为 0.95±0.29D,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05);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处理中具有优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硬核白内障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Ⅳ级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7间81眼81例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资料。Ⅳ级硬核白内障81例81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n=41)和小切口组(n=4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d;1,3wk和3mo时的视力、角膜散光和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超声乳化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小切口组。术后1d和1wk时小切口组视力好于超声乳化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wk和3mo时视力和角膜散光无明显差别,中央角膜厚度正常。小切口组手术并发症更多。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经济实用,手术效果和超声乳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研究、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正确选择白内障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01/2013-05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137例185眼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139例185眼患者资料,观察比较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后视力,角膜水肿,角膜散光,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d,视力恢复中切口组高于超声乳化组,术后第3d;1,3mo视力恢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角膜水肿情况超声乳化组(45眼)高于中切口组(20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5,P=0.0006);两组病例术中后囊膜破裂无显著差异(χ2=0.094,P=0.759)。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术后1wk;1,3mo平均性手术诱发性角膜散光,在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术式诱发性角膜散光度数有显著性差异(u=6.661,6.880,4.187,均P=0.00)。术前、术后1d;1wk;1,3mo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眼压无显著性差异(u=1.858,0.963,0.471,1.349,1.388;P=0.063,0.335,0.638,0.177,0.165)。而囊外摘除组与超声乳化组,术后第1d较术前眼压均升高,有显著差异(u=19.86,19.39;均P=0.00),此后1wk;1,3mo,术眼眼压较术前均有显著性降低,降压幅度大约为2~3mm Hg,两组眼压变化趋势相同。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相当,对眼压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且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由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仪器价格低廉等优势,且基层医院大规模防盲手术对象大部分为硬核白内障,结合当地基层医院和医生的实际情况,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更适宜对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开展大规模防盲手术。  相似文献   

11.
陈勇  夏林  边建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17-1919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劈核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情况,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wk的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术后1d,1wk,1mo的术眼裸眼视力,术后1mo的散光度,术后2wk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wk,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 但观察组术后2wk的角膜内皮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都具有视力恢复好、术后散光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势,但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大,术后角膜内皮厚度更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FLACS(观察组)和传统超声乳化术(对照组)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各42例42眼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超声功率、实际及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后3d角膜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矫正远视力(CDVA)、裸眼远视力(UCDVA)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变化情况均为:术后3d>术后1wk>术后1mo,而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FLACS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昊  张勇  乔光 《国际眼科杂志》2009,9(4):700-701
目的:对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比较其术后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晶状体核硬度≥ⅡI级(LOCSⅡ分级标准)的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术后1mo时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更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标准同轴3.0 mm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08/2015-08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88例8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44例,完成38例,脱落6例)和观察组采用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44例,完成40例,脱落4例),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术中有效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及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前及术后1、7、30 d角膜内皮细胞数、切口角膜厚度、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角膜散光变化。
  结果:两组术中有效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7、30d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d切口角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7、30d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标准同轴超声乳化术均可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但前者可缩减轻角膜散光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治疗麻风病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优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0-01/2013-01在广州麻风村筛查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麻风病患者共72例72眼。按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散光; 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mo,1、2a。

结果:术后1mo观察组视力的恢复较对照组快,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a内的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均较对照组小(P<0.05);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麻风患者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快、对角膜散光影响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孙娟  许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8):1301-1304

目的:分析角巩膜缘切口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01/2017-01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8例132眼,按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A组,52例74眼)与角膜切口组(B组,46例58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测定两组裸眼视力、BCVA、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统计两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患者BUT、泪液分泌量及角膜染色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组内、组间不同时间裸眼视力、BCVA、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BUT、泪液分泌量、角膜染色评分均有差异(P<0.05),A组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BCVA优于B组,角膜散光度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低于B组,BUT长于B组,泪液分泌量高于B组,角膜染色评分低于B组(均P<0.05); A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角巩膜缘切口下超声乳化手术可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度,减少对泪膜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