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DC)在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中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 2 0 μg/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 5 0 0 μg/LGM CSF 2 0 0 μg/L白细胞介素4 (IL 4) ,从BALB/c受鼠骨髓培养未成熟DC及成熟DC ,然后负载Wistar大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抗原。将两种DC回输至糖尿病小鼠体内 ,7d后分别将Wistar大鼠和SD大鼠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 ,监测移植物存活情况 ,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 ,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负载MHC抗原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体内胰岛迅速被排斥 ,负载MHC抗原未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胰岛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 ,但以SD大鼠作为供者的胰岛移植物迅速被排斥。耐受鼠的脾细胞对Wistar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微弱 ,而排斥鼠脾细胞则出现明显增殖反应。结论 未成熟DC预处理受者可诱导T细胞无能 ,并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免疫缺陷树突状细胞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耐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受体来源免疫缺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 DC)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BALB/C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缺陷DC,负载Wistar大鼠MHC抗原。将上述DC通过尾静脉回输糖尿病小鼠体内(预处理组), 7d后分别将Wistar或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受体鼠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检测T细胞增殖及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胰岛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 0 5 ),而以SD大鼠胰岛细胞作为供体的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明显改变。免疫缺陷DC预处理受体鼠T细胞增殖反应微弱,且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负载异种MHC抗原的免疫缺陷型DC预处理受体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无能,以及TH1 /TH2细胞因子的低表达,从而有效地延长异种胰岛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激活性Akt1基因(Adv-CA-Akt1)转染大鼠胰岛对异种移植胰岛功能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BALB/C糖尿病小鼠为受体,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胰岛,体外培养,Adv-CA-Akt1转染后异种胰岛移植.受体小鼠分3组,实验组:Adv-CA-Akt1转染的大鼠胰岛体外培养24 h,小鼠肾被膜下移植,并口服环孢素A(CsA)30 mg·kg-1·d-1;CsA组:未转染胰岛移植,同剂量环孢素口服;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每只接受300胰岛当量(IEQs)移植.检测术后血糖,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组织病理学.结果 实验组和CsA组术后2 d血糖即降至正常,胰岛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21.0±3.65)d和(9.0±2.54)d,而对照组血糖短暂下降后再次升高,胰岛功能存活时间(4.2±2.6)d.实验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1.0±5.67)d比CsA组(17.0±3.35)d和对照组(10.0±1.52)d明显延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肾被膜下见较多有功能胰岛细胞团,而CsA组和对照组胰岛素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Adv-CA-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胰岛功能,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小鼠移植经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胞外段Fc融合蛋白(sIL-1RI-Ig)基因修饰的胰岛细胞对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Ad-sIL-1RI-Ig体外转染Balb/c小鼠的胰岛细胞,并将其移植给糖尿病C57BL/6小鼠,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检测移植局部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血糖水平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达(39±3)d,而移植正常胰岛细胞的小鼠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为(9±2)d(P<0.01).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胰岛素分泌量随糖负荷增加而升高,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的小鼠呈相似变化趋势(P>0.05).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移植局部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RANTES等水平明显下调;病理学观察发现移植局部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少于移植正常胰岛细胞的小鼠.结论 sIL-1RI-Ig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后,可通过表达sIL-1RI-Ig,阻断IL-1的作用,降低TNF-α、IFN-γ、RANTES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提高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激活型Akt1基因转染大鼠胰岛对异种胰岛移植功能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提取大鼠胰岛培养转染,AO/EB和Tunel染色检测存活和凋亡;BALB/C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分4组,实验组:Akt1转染胰岛联合应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Akt1组:移植Akt1转染的胰岛;未转染组:单纯胰岛移植,CTLA-4Ig组:单纯胰岛联合应用CTLA-4Ig;观察胰岛移植后功能存活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Akt1转染胰岛体外细胞抗凋亡生存率提高了25%;实验组移植物功能存活(32.5±6.6)d,平均生存时间(39.6±5.9)d比Akt1组(15.4±3.5)、(22.5±1.7)d和CTLA-4Ig组(18.7±4.5)、(21.7±3.5)d未转染组(4.5±2.8)、(6.8±3.1)d明显延长(P<0.05).结论 激活型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应用CTLA-4Ig,可减少移植胰岛凋亡,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猪Sertoli细胞(NPSCs)与大鼠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对延长大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及其主要的机制.方法 将糖尿病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单纯移植组(n=6):单纯移植1500个胰岛当量(IEQ)的SD大鼠胰岛细胞至糖尿病大鼠的左肾包膜下;(2)分侧移植组(n=4):将1500个IEQ的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左肾包膜下,同时将1×10~7个NPSCs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右肾包膜下;(3)混合移植组(n=6):将1500个IEQ的SD大鼠胰岛细胞和1×10~7个NPSCs混合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左肾包膜下.移植后每天监测各组的血糖水平,以了解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获取移植物标本,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物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移植组、分侧移植组和混合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5.7±1.0)d、(5.3±0.5)d和(16.3±1.4)d,混合移植组存活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5).单纯移植组移植区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CD3+T淋巴细胞;混合移植组移植区Bcl-2基因呈高表达;各组移植区HO-1基因均有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 NPSCs与大鼠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可以延长大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NPSCs抑制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促进Bcl-2基因高表达的局部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鼠肝星状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糖尿病组、单纯胰岛移植组及与肝星状细胞共同移植组.单纯移植组于肾被膜下移植入同种异体胰岛300个;共同移植组移植入肝星状细胞(3×105个)与同种异体胰岛(300个)混合物.分别于移植术后监测受体小鼠血糖值及正常血糖维持时间;血糖正常一周后移植组及糖尿病组小鼠分别采血检测血清中TGF-β,TNF-α,IL-1β,IFN-γ的含量,同时取出移植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术后共同移植组受体正常血糖维持时间为(23.75±8.96)d,单纯胰岛移植组受体正常血糖维持时间为(11.9±6.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体血清中TNF-α、IL-1β、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移植组受体血清中TGF-β含量为(2292.31±5.87)pg/ml,单纯移植组为(1246.55±38.91)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共同移植组胰岛素表达量大,并且在移植物周围有生物包膜形成.结论 在同种异体移植模型中,肝星状细胞可能通过高分泌TGF-β、局部形成包囊等方式保护胰岛移植物并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注胰岛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对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同系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联合谷氨酸脱羧酶-65在体外诱导童贞T淋巴细胞分化成胰岛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以已发生糖尿病的NOD小鼠为受者,将分离得到的尚未进展为糖尿病的NOD小鼠的胰岛(500胰岛当量)移植至受者的肾包膜下,对照组不行移植,只观察血糖变化;单纯胰岛移植组只进行胰岛移植,不输注胰岛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实验组于术前1d静脉输注1×106个胰岛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然后进行胰岛移植.术后检测受者的血糖,以判断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观察胰岛移植物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血糖持续高于11.1 mmol/L;单纯胰岛移植组小鼠的血糖于术后1~2 d降至正常,到7~17d时开始陆续升高,并维持在术前水平,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2.2±2.6)d;实验组小鼠的血糖于术后1~2 d降至正常,至第27天开始有小鼠血糖升高超过11.1 mmol/L,第43天时,所有小鼠的血糖均超过11.1mmol/L,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35.2±4.3)d,明显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0.01).单纯胰岛移植组的移植胰岛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胰岛细胞严重破坏,胰岛素染色未见完整的胰岛存在,仅有极少量残存的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实验组第15天时移植胰岛形态完整,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分泌胰岛素的胰岛大量存在.结论 体外诱导产生的胰岛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可以延缓自身免疫系统对移植胰岛的破坏,明显延长NOD小鼠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CD45RB抗体或联合抗Tim-1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以及胰岛移植模型,前者用抗CD45RB抗体和(或)抗TGF-β抗体治疗,后者用抗CD45RB抗体联合抗Tim-1抗体治疗并加用或不用抗TGF-β抗体,观察移植物长期存活时间。分离胰岛移植物长期耐受的受体B细胞,过继输注至胰岛细胞移植模型小鼠体内,经抗TGF-β抗体治疗后观察移植胰岛的存活情况。在体外将经双抗体治疗14 d的移植有胰岛细胞的受体B细胞与脂多糖(LPS)混合刺激培养过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LAP+细胞的比例。结果抗CD45RB抗体治疗后有6/9的同种异体小鼠心脏长期存活,但若加用抗TGF-β抗体治疗则所有移植心脏均被排斥。在小鼠胰岛细胞移植模型中,抗CD45RB抗体联合抗Tim-1抗体治疗后有90%移植物长期耐受,但加用抗TGF-β抗体后则无1例移植物长期存活。B细胞输注治疗后,8/9的胰岛移植物不被排斥,而加用抗TGF-β抗体后则移植物很快被排斥。B细胞体外刺激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19+LAP+细胞在B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增高(P0.0001)。结论抗CD45RB抗体或联合抗Tim-1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需要TGF-β,其可能受调节性B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沉默的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诱导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免疫耐受.方法 供体乃44大鼠,受体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6).A组(半成熟DC组)移植前7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半成熟MyD88沉默DC(2×106细胞数),B组(未成熟DC组)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未成熟DC(2×106细胞数)和C组(阴性对照组)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3组均于注射7 d后行大鼠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术,观察统计各组受体存活情况,检测受体血清中的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等的变化.结果 半成熟MyD88沉默DC组[(13.7±1.2)d,n=6]较未成熟DC组[(8.0±1.0)d,n=6,P<0.05]和阴性对照组[(6.0±0.8)d,n=6,P<0.05)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同时受体血清中IL-2和IFN-γ等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改变亦较轻微.结论 MyD88沉默的半成熟DC具有独特的表形和功能,能够诱导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延长受体术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Sertoli细胞诱导大鼠肝内胰岛移植物免疫豁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究睾丸Sertoli细胞能否对肝内共移植的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以及共移植的睾丸Sertoli细胞最佳数量。方法将同种大鼠胰岛及不同数量的睾丸Sertoli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的肝内,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胰岛功能、并检测移植物内胰岛素和Fas配体(FasL)表达以及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胰岛移植组平均存活期为(5.6±0.8)d,同时与胰岛细胞在肝内共移植的睾丸细胞数增加至1×107个时,平均存活期为(41.4±4.61)d,明显延长(P<0.05),胰岛移植物中有大量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和表达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在移植物周围有大量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结论睾丸Sertoli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在肝内共移植,通过诱导局部豁免而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且同时共移植1×107个Sertoli细胞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IκBα突变体基因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IκBαM-Dc)对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IκBαM基因转染WF大鼠骨髓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以wF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行同种肾移植.术前7 d,受体输注供体IκBαM-DC作为IκBαM组,未输注IκBαM-DC的受体作为对照组,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和术后肾功能变化.术后第14天检测受体T细胞对供体成熟DC及第三方大鼠成熟DC的反应性.结果 IκBαM明显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IκBαM组受体鼠移植肾存活时间为(32.5±7.8)d,较对照组移植肾存活时间(8.5±1.7)d明显延长(P<0.01);而其术后7 d血清肌酐为(57.3±8.2)μmol/L,较对照组血清肌酐(498.0±46.3)μmol/L明显减低.肾移植术后,IκBαM组受体T细胞对供体成熟DC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第三方大鼠成熟DC的反应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达IκBα突变体的供体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受体大鼠T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免疫低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诱导供体胰岛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高表达对异种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对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对照组、体内诱导组、体外诱导组、体内阻断组及体外阻断组5组,改良Gotoh法提取胰岛,移植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膜下.比较各组受体移植后血糖维持正常时间,糖刺激试验检测胰岛功能,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物内和血清IL-10、TNF-α、IL-1β及INF-γ及其mRNA表达.分别以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组织内HO-1mRNA及蛋白表达.病理学检查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血糖维持正常时间为(9.33±1.37)d,与体内诱导组的(16.33±1.51)d及体外诱导组的(14.33±1.5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诱导组优于体外诱导组(P<0.05).受体阻断的两组血糖控制时间则与对照组相近,分别为:体内阻断组(9.67±1.03)d,体外阻断组(9.17±1.47)d.体内、外诱导组及对照组胰岛于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糖刺激下,体内诱导、体外诱导及对照组分别为:(187.68±19.93)、(137.22±11.73)及(91.25±12.64)μIU·ml~(-1)·10islets~(-1)·45 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接受经诱导处理的胰岛的两组小鼠血清IL-10含量[体内诱导(72.97±9.74)pg/ml、体外诱导(70.84±3.56)pg/ml]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0.57±3.93)pg/ml]及阻断两组[体内阻断:(39.78±3.00)pg/ml、体外阻断:(35.42±4.30)pg/ml].两诱导组胰岛移植物的IL-10 mRNA表达强于对照及阻断两组.IFN-γ、TNF-α及IL-1β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体外诱导两组HO-1mRNA、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体内诱导组HO-1mRNA高于体外组,但两组HO-1蛋白表达相当.体内、外阻断组HO-1mRN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当.病理学检查示两诱导组移植物内淋巴细胞浸润少于对照及阻断两组. 结论 CoPP体内、外诱导He-1高表达可促进胰岛功能,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体内诱导对异种移植胰岛保护效应强于体外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胰岛细胞高表达血红素加氧酚1(HO-1)后,对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 (1)将分离和纯化的供者(BN大鼠)胰岛细胞分为CoPP诱导组和未诱导组.CoPP诱导组供者在分离胰岛细胞前3天和前1天腹腔注射2.5 mg/kg的CoPP,未诱导组不注射CoPP.诱导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胰岛细胞中HO-1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葡萄糖刺激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胰岛素释放水平.(2)Lewis大鼠经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后建立糖尿病模型,取10只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大鼠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受者,随机平均将受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移植经CoPP诱导和未经诱导的供者胰岛细胞.移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发生排斥反应后胰岛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oPP诱导组胰岛细胞高表达HO-1,而未诱导组不表达HO-1;CoPP诱导组和未诱导组供者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在低糖刺激下分别为(15.65±0.89)mU/L和(12.28±0.89)mU/L(P>0.05),在高糖刺激下分别为(46.60±1.13)mU/L和(19.01±1.49)mU/L(P<0.05),刺激指数分别为2.98±0.10和1.55±0.01(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胰岛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20±5.67)d和(5.60±1.14)d(P<0.05);当受者发牛排斥反应时,对照组胰岛移植物周边可见明显的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单个核细胞浸润,而实验组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较轻.结论 CoPP可诱导大鼠胰岛细胞高表达HO-1,其对胰岛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移植高表达HO-1的胰岛细胞能显著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异种移植中的免疫递呈及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 (DC)对异种抗原的免疫递呈作用 ,并探讨未成熟D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BALB/c小鼠骨髓诱生未成熟DC及成熟DC。将DC与小鼠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作为异种移植体外模型 ,以胰岛细胞作为靶细胞检测细胞毒效应。结果 MLC结果表明保留DC组及体内、外致敏成熟DC组刺激指数 (SI =2 .0 9,3 .91,2 .81)与去除DC组 (SI=1.0 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体内、外致敏未成熟DC组 (SI =1.0 8,1.16)与体内、外对照组(SI =2 .98,2 .8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细胞毒检测表明成熟DC诱导T细胞最大杀伤活性为 61% ,而未成熟DC诱导T细胞最大杀伤活性为 9%。结论 DC主要以间接方式递呈异种抗原 ,而未成熟型DC可诱导异种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无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鼠Sertoli细胞是否能在异体内起到诱导局部免疫耐受、保护共移植异体胰岛的作用.方法 以糖尿病C57小鼠作移植受体,随机分4组,每组6只;以正常BALB/C小鼠为胰岛供体,正常C57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作为Serloli细胞供体.A组:单纯移植异体胰岛;B组:移植来源于C57小鼠的Sertoli细胞+BALB/C小鼠来源的胰岛;C组:移植均来源于BALB/C小鼠的Sertoli细胞及胰岛;D组:假手术组.监测各组移植受体的血糖尿糖变化,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A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为(6.50±2.35)d;B组为(55.67±4.84)d;C组为(51.33±5.05)d;D组未观察到血糖正常.B组及C组的移植方式均可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移植物存活期均较A组有明显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的移植物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来源的睾丸Sertoli细胞在异体内可起到诱导局部免疫耐受的效果,对共移植同种异体胰岛起到保护作用,其效果与自体睾丸Sertoli细胞相当.  相似文献   

17.
抗CD40L单克隆抗体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抗CD40L单克隆抗体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糖尿病大鼠行异种胰岛移植后的血糖变化,糖尿病大鼠和移植物的生存情况及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 ELISA法检测糖尿病大鼠细胞因子IL-2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全部糖尿病大鼠在胰岛移植后第(2.3±0.2) d血糖降至正常,对照组血糖在移植后第(8.1±0.6) d开始明显升高,治疗组血糖在移植后第(18.5±1.2) d开始明显升高,明显晚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2±8.2) d]较对照组[(10±2.1) d]显著延长(P<0.01).③糖尿病大鼠生存时间,治疗组[(35±6.5) d]显著长于对照组[(21±5.7) d ],P<0.05.④对照组在移植后第(3.2±0.3) d IL-2及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至移植后第(7.3±0.5) d达到高峰; 治疗组IL-2及TNF-α的水平在移植后第(22.6±1.7) d开始明显上升,至移植后第(28.5±2.2) d达到高峰,明显晚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抗CD40L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延长受体大鼠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与西罗莫司(SRL)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对异种胰岛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取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佐星,制成糖尿病模型.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将糖尿病小鼠分为7组,各组均于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SD大鼠胰岛300胰岛当量.CTLA4Ig组分别于移植当天及移植后第2、4、6天腹腔注射CTLA4Ig 0.5 mg/d;SRL组分别于移植当天及移植后第1、2天给予SRL灌胃,0.2 mg·kg-1·d-1,其后隔天用药1次,共用2周;MRI组分别于移植当天及移植后第2、4天腹腔注射仓鼠抗小鼠CD154单克隆抗体(MR1)0.5 mg/d;CTLA4Ig和SRL联用组(SRL联用组)、CTLA4Ig和MRl联用组(MR1联用组)以及CTLA4Ig、MR1和SRL联用组(三药联用组)各药物的剂量与用法同上述各组;对照组仅行胰岛移植,不予以药物.观察至移植后200 d,通过监测受者血糖水平来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各组移植物的存活(即无排斥反应)时间.发生排斥反应者,或未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物存活时间>200 d者,取移植胰岛,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 d,该组最终均发生排斥反应.SRL组、MRl组和CTLA4Ig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4 d、98 d和77 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三组中分别有90%(9/10)、62.5%(5/8)和83.3%(5/6)的小鼠发生排斥反应.SRL联用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30 d,明显长于上述4组(P<0.01),有50%(3/6)的小鼠发生排斥反应.MR1联用组以及三药联用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数均>200 d,分别有42.9%(3/7)和25%(2/8)的小鼠发生排斥反应.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时,其移植胰岛破坏严重,可见大量CD4+和CD8+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IgG、IgM和补体C3沉积.其它组发生排斥反应者的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相似.SRL联用组存活200 d的小鼠,其移植胰岛组织中未见或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染色阳性,未见IgG、IgM和补体C3沉积.结论 短期联合使用CTLA4Ig和SRL能显著延长小鼠体内大鼠来源的胰岛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转染人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在胰岛移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携带人HO-1基因的腺病毒对新分离的SD大鼠胰岛细胞进行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使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及放线菌酮诱导凋亡。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每只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门静脉内置入约1200个胰岛当量的胰岛后,观察糖尿病大鼠血糖及体重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内移植胰岛细胞的胰岛素、HO-1蛋白表达及表达CD3抗原的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转染人HO-1基因的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纯胰岛细胞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为(5.33±4.18)d,转染人HO-1基因的胰岛细胞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0.56±4.33)d,两组比较,P<0.05;转染人HO-1基因的胰岛细胞培养48 h即见人HO-1蛋白表达;肝内移植7 d后移植物有人HO-1蛋白表达;移植胰岛周边及胰岛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单纯胰岛移植组明显减轻。结论大鼠胰岛转染人HO-1基因能够增加体外培养胰岛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并能延长体内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减轻淋巴细胞对胰岛的浸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转染CTLA4Ig基因)的同供体大鼠DC细胞对同种大鼠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 链尿菌素(STZ) 6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制作SD大鼠糖尿病模型,胶原酶法分离、Ficoll 40 0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GM CSF +IL 4诱生培育的方法,获得高纯度的DC ,含目的基因CTLA4Ig重组腺病毒AdvCTLA4Ig ,转染同供体DC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大鼠肾包膜下,免疫组织化学、Dot ELI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TLA4Ig基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DC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受体大鼠的血糖浓度变化,同时观察受体存活情况。结果 实验组DC细胞有CTLA4Ig表达,而对照组DC细胞没有CTLA4Ig表达,实验组正常血糖维持时间(17.3±2 .4)d较对照组(10 .1±1.5 )d、空白对照组(8.3±1.2 )d显著延长,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受体大鼠存活天数分别为(3 4.5±3 .4)d、(14 .7±2 .3 )d和(11.2±1.4)d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表达CTLA4Ig基因的DC细胞可能诱异胰岛移植免疫耐受,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