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马钱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主要功效是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兴奋健胃、凉血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目的:观察马钱子对实验性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室温条件下,对给药组家兔灌胃马钱子粉混悬液;对照组家兔灌胃生理盐水,1次/d。给药后7,14,28 d各作X射线影像学检查,比较对照组与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情况。给药后14,28 d时耳缘静脉取血,与给药前作血清学比较,检测分析家兔骨折模型血清碱性磷酸酶,微量元素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质量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家兔骨X射线影像学结果显示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后14和28 d给药组家兔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P < 0.05)。微量元素中,对照组家兔给予生理盐水后28 d时血清Fe质量浓度高于给生理盐水前(P < 0.05);给药组家兔给药后14 d和28 d血清中Ca、Zn水平均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给药后14 d Mg,F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P < 0.01,P < 0.05);给药后28 d F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P < 0.01)。说明马钱子可以增加骨折家兔碱性磷酸酶和微量元素水平,对家兔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丹酚酸B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观察丹酚酸B静脉注射给药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不同浓度丹酚酸B后检测正常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其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丹酚酸B 2mg/kg、6mg/kg、18mg/kg对家兔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并对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 :丹酚酸B静脉注射给药对家兔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是第三代吡酮酸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急性毒性:小鼠和大鼠口服LD_(50)大于5000mg/kg。小鼠静注和肌注给药的LD_(50)分别为223.88 mg/kg和大于1000mg/kg。亚急性毒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环丙沙星3个剂量组(100、250和500mg/kg/天)和溶剂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口服一次,共给药2月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各组的给药初期摄水量均高于对照组,雄鼠250和500mg/kg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4.
乌拉坦静脉注射所致的溶血现象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使用动物麻醉药乌拉坦分别给家兔和大鼠静脉注射,发现其可致溶血,而腹腔注射则无此副作用。同时观测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乌拉坦溶血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乌拉坦后40min、60min时红细胞压积和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与注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通过这一实验首次证实乌拉坦静脉注射可导致溶血,而且这一副作用引起了血液流变性变化,无疑也会影响其它相关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立了测定家兔血浆中灯盏花素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浓度的 RP- HPL C法 ,研究灯盏花素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色谱柱为 Diam onsil TMC18柱 (钻石 ,4 .6 m m× 2 5 0 m m,5 μm) ;流动相为 p H3.0的磷酸盐缓冲液 (0 .0 2 mol磷酸二氢钠用磷酸调 p H至 3.0 ,用 0 .4 5 μm水性滤膜滤过 ,即得。) -甲醇 -乙腈 (6 5 :35 :10 ) ;流速 1m l.m in- 1 ;柱温 2 5℃ ;检测波长 :334nm。灯盏花素静脉注射给药后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结果表明 ,灯盏乙素的药 -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 t1 /2 α和 t1 /2 β分别为 1.2 9± 0 .5 3m in和10 .4 0± 1.97min;Vc为 14 8.1± 118.6 ml;CL 为 5 7.5± 31.7m l· min- 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镇冲降逆止呕方对麻醉家兔浆膜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胃电电极与RM6240生物采集系统,描记胃电曲线,记录各组给药前10min及给药后10、20、30、40min的胃电活动.结果 镇冲降逆止呕方能减弱家兔胃电活动的振幅和频率,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灌胃给药6 ml/kg后,胃电活动的振幅和频率分别从给药前的(0.78±0.11)mV 、(3.29±0.37)次/ min 降为(0.58±0.09)mV 、(2.58±0.26)次/ min,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镇冲降逆止呕方能明显减弱家兔的胃电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60Co 辐射家兔造成外周血免疫系统损伤后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对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以健康家兔随机分为11组,每组6只,分别为:阴性组、阳性组、Vc实验组和VE实验组。阴性组与阳性组分别灌胃花生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Vc通过静脉注射给药,VE 为灌胃法给药。Vc的剂量组为:10 mg·kg-1,20 mg·kg-1,Vc 40   mg·kg-1,Vc 80 mg·kg-1;VE 的剂量组为:5 mg·kg-1,10 mg·kg-1,20 mg·kg-1,40 mg·kg-1,80 mg·kg-1。Vc,VE 连续给药5 d。于试验第3 d阳性组及各Vc、VE给药组的家兔进行4.5 Gry的60Co照射,试验第5 d家兔麻醉后剖腹取腹腔静脉血,分别测定外周血几种免疫细胞数量变化。结果未经任何保护阳性组的淋巴细胞(LYM)高于阴性组的百分数量(P<0.05),Vc和VE给药各组的LYM均低于阳性组。经辐射作用后LYM数量随Vc剂量增加呈现轻微下降趋势,单核细胞(MON)数量无明显变化,而粒细胞(GRA)数量随Vc剂量增加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观察其对家兔的毒性作用,并研究其物理、磁学性质,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阴性对比剂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磁强计及1.5T超导型磁共振仪等测定其相关理化指标。选取家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按1.25ml/kg耳缘静脉注射样品、对照组按1.25ml/kg耳缘静脉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后于饲养2周末,检测其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并行MR检查观察实验组肝、脾的增强效果。结果:成功制备USPIO,核心粒径小于10nm,饱和磁化强度为47.2emu/g。给药后饲养2周,家兔无死亡。给药2周末予MR检查,实验组肝、脾在T2WI信号降低,对照组肝、脾在T2WI信号未见降低;两组家兔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脾组织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实验组家兔肝、脾内分布少许铁蓝色颗粒,而对照组均无铁蓝色颗粒。结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USPIO符合作为磁共振成像阴性对比剂的要求,通过给药家兔血清学、病理组织学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说明USPIO生物相容性较好且毒性低,可作为磁共振的阴性对比剂用于肝、脾等部位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托咪酯0.5 mg/kg组、依托咪酯1 mg/kg组、依托咪酯2 mg/kg组、水飞蓟素(SIL)组(200 mg/kg,阳性对照),每组6只。对照组和模型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依托咪酯给药组分别静脉注射0.5 mg/kg、1 mg/kg、2 mg/kg依托咪酯0.2 mL,SIL组静脉注射200 mg/kg SIL 0.2 mL,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然后模型组、依托咪酯给药组和SIL组腹腔注射0.2%CCl4(10 mL/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橄榄油,24 h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损伤;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TUNEL染色评估肝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  相似文献   

10.
郭少杰 《医学信息》2007,20(9):1665-1667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速度的心律平对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分为快速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分别以15mg/min和7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给药,复律后立即停药,未成功转复的病人在第20min重复给药一次,观察两组用药后半小时、1小时的一次给药有效病例数、二次给药总有效例数、一次给药起效时间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给药有效率快速组为88%,常规组为66%,X2=6.83,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二次给药总有效率快速组和常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和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起效时间快速组6.65±2.46 min,常规组为12.65±2.63 min,两组一次给药平均起效时间比较t=10.66,P<0.001,平均起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发生率低,无差异.结论 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显著,而且快速注射(15mg/min)比缓慢注射(7mg/min)更加符合心律平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效率高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尔康注射液给予动物后的热原反应,对复尔康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家兔法进行热原检查。结果:复尔康注射液静脉给药后无热原反应。结论:复尔康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的治疗,它症状控制快,避免了全身用药的缺点,在较少的毒副作用下获得满意的疗效。我科应用超声电导靶向治疗仪和特制贴片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旨在为超导给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药:水杨酸(北京化工厂,AR);头孢哌酮钠(白云山制药厂,批号0408051);头孢哌酮对照品,含量92·9%(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420-9402);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1·2仪器:Agilent1100型色谱仪。1·3动物与分组:家兔64只,平均体重(2·5±0·43)kg,随机分成2组,每组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进行家兔尿生成实验,探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的导尿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组学生完成家兔改良蕈样膀胱插管,观察静脉注射50%葡萄糖、0.1%呋塞米和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前后家兔尿量的变化。结果 应用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的家兔导尿尿滴数为(55±16)滴/分,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85±17)滴/分]和0.1%呋塞米溶液[(135±22)滴/分]后增加尿量,静脉注射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65±20)滴/分]后尿量减少(P<0.01)。结论 改良蕈样膀胱插管技术导尿效果显著,葡萄糖和呋塞米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抑制尿生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静脉单次给药、局部给药和静脉多次给药的不同,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提供合理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按不同给药途径和剂量随机分为3组:22例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20 mg/kg氨甲环酸(A组),22例术中局部注射20 mg/kg氨甲环酸(B组),22例首次静脉注射20 mg/kg氨甲环酸联合术后24 h内每3 h静脉给药10 mg/kg (C组)。分别记录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168.3±43.8) mL,B组(175.0±52.2) mL,C组(171.2±55.6) mL;总失血量:A组(832.5±230.6) mL,B组(884.3±271.0) mL,C组(689.6±245.5) mL;术后引流量:A组(283.4±66.8) mL,B组(176.3±44.2) mL,C组(159.6±43.5) mL。各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无差异,但B、C组平均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C组总失血量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单次局部给药和静脉多次给药均能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同时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MDR)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粉防己碱以不同频率和时间间隔给药对抗癌药物表阿霉素进入肿瘤组织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裸鼠背部皮下接种人口腔上皮癌(耐药株KBV和非耐药株KB)细胞,按粉防己碱给药次数和提前表阿霉素给药的时间,试验分组为:组1(单次,提前48h)、组2(单次,提前24h)、组3(单次,提前2h)、组4(两次,提前72h和24h)、组5(两次,提前48h和24h)、组6(两次,提前24h和2h)、耐药株对照、敏感株对照。粉防己碱(50mg.kg-1)腹腔注射给药,表阿霉素(8mg.kg-1)尾静脉注射给药。分别于表阿霉素给药后3小时取血、解剖取心脏和肿瘤组织,HPLC法测定血液和心脏组织中表阿霉素的含量,质谱法测定肿瘤组织样品的表阿霉素的含量。结果:耐药组裸鼠表阿霉素血液含量为7.2±1.1 ng.ml-1,心脏组织中为60.1±20.2ng.g-1,与敏感组的测定值一致,但肿瘤中的含量只有8.4±3.9ng.g-1,与耐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2、3、5肿瘤组织中表阿霉素含量同耐药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相互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组4(-48,-24h)的肿瘤组织浓度高于耐药对照组,同时心脏组织中的含量比耐药对照组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粉防己碱提前48h或24h给药似有较好的抗MDR效果,且既能提高耐药肿瘤中表阿霉素的浓度,又减少表阿霉素对心肌的药源性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给大鼠静脉或肌肉注射13(n)_-~3H—氧化苦参碱。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血药浓度并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不同途径给药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实验用Wisar雄性大鼠,每组4只,体重242.1±17.2克13(n)H—氧化苦参碱比放射性15.6ci/毫克分,子放化纯度99%。临用前加非放射性载体(20mg/ml)配成放射性浓度为100uci/ml的注射液。尾静脉或右后肢肌肉注射。放射性剂量均为25uci/100克体重。静脉注射后5、10、15、20、25、30、40、50、60、70、80、90分钟尾尖取血10ul。肌注后5、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实验当天体重及基础体温将42雄性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广藿香油高、中、低(2%、1%和0.5%)3个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6组均按1 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 mg/L)复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0.5 h后经耳缘静脉给药,空白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5% 吐温80,西药、中药阳性组和广藿香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注射对应剂量药物,观察各组家兔体温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家兔体温、IL-1β、TNF-α、cAMP和PGE2显著上升(P<0.01或P<0.05);广藿香油对发热家兔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广藿香油高剂量组给药后1.5~5.5 h,家兔体温分别升高(1.06±1.55)、(1.62±1.36)、(1.38±1.22)、(0.98±0.98)和(0.48±0.95) ℃,广藿香油中剂量组给药后3.5~5.5 h,体温分别升高(1.47±0.73)、(1.15±0.68)和(0.63±0.54) ℃,广藿香油低剂量组给药后各时点均有降低发热家兔体温的趋势;广藿香油可明显抑制血清中TNF-α和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有降低血清中IL-1β和下丘脑中PGE2含量升高的趋势。结论: 广藿香油对家兔内毒性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中TNF-α和下丘脑中cAMP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人体及动物实验采样方法,均是在体外进行,存在诸多的弊端。 目的:利用微透析活体采样技术,建立眼后节清醒动物药代动力学模型,比较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在兔玻璃体内的通透性。 方法:纳入15只兔,制备眼内炎模型。将微透析探针植入清醒兔眼玻璃体内24 h后,随机分成3组,即静脉注射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分别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注射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连续检测兔眼玻璃体万古霉素的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 结果与结论:静脉注射组兔眼玻璃体内的药物浓度较低,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兔眼给药后72 h,玻璃体内万古霉素的浓度均高于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微透析方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连续、在线、活体检测清醒动物玻璃体内药物浓度;单次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后,玻璃体内不能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脏釆血和颈总动脉釆血对比色法测定家兔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家兔(雌雄不限)分为心脏釆血组和颈总动脉釆血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水杨酸钠溶液(2ml·kg-1),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0min和40min釆血,处理血样,分光光度计在510nm下测定血浆水杨酸的光密度值,计算其半衰期。结果:心脏釆血组家兔10%水杨酸钠溶液的半衰期比颈总动脉釆血组明显延长(P0.05),颈总动脉釆血组家兔的实验数据较心脏釆血组更为稳定。结论:颈总动脉釆血法较心脏釆血法对水杨酸钠半衰期的测定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ALA)和血卟啉单甲醚(HMME)水凝胶栓剂,评价其对直肠肿瘤组织的光敏剂递送效率.方法 将皮下移植人直肠癌细胞SW837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水凝胶栓剂直肠局部给药组、皮肤局部给药组、瘤内注射给药组和静脉注射给药组.用荧光光谱仪测量直肠壁、皮肤和皮下肿瘤中原卟啉(PpⅨ)和HMME的浓度,荧光光谱系统测定相应的光敏剂分布情况.结果 ALA水凝胶栓剂直肠局部给药组的PpⅨ浓度分别是皮肤局部给药组的9.76倍(1 h)和5.80倍(3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肤局部给药后2h,ALA在肿瘤组织内达到最大穿透深度(3~6 mm).而HMME水凝胶栓剂直肠局部给药后,直肠壁中的HMME浓度极低,且皮肤局部给药后的最大肿瘤穿透深度不足2 mm.结论 与皮肤相比,ALA更易穿透黏膜屏障,以水凝胶栓剂形式直肠局部给药有望成为ALA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直肠癌的一种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