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7只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服补气活血中药运动组。后两组负重7.5g游泳至衰竭后即刻,取血测定血清LDH、GOT、CK活性和MDA,取心肌、白肌和红肌测定MDA、SOD。结果表明:(1)安静时不同类型风纤维自由基代谢及其防御体系存在差异;(2)力竭运动使体内自由基代谢增强,但对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影响不同,这与肌纤维的募集有关;(3)力竭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升高,但不是MDA升高所致;(4)补气活血中药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阻抑运动所致的自由基代谢增强,保护组织细胞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提示“气虚血瘀”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2.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CK、LDH、SOD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 2 3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赛后 5min ,血清CK、LDH、SOD活性最大 ,均显著高于赛前 ;赛后 1小时CK、SOD较赛后 5min显著下降 ,恢复 2 4小时后继续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赛前 ,表现出升高出现早 ,恢复速度慢的特点 ;赛后 1小时LDH较赛后 5min显著下降。结果表明 ,跆拳道比赛后及恢复期血清酶活性变化与比赛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和赛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疲劳消除情况以及运动损伤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运动及补充芦荟对糖尿病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运动及补充芦荟对糖尿病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成年雄性SD大鼠成糖尿病模型 ,观察运动、补充芦荟、运动结合补充芦荟对糖尿病大鼠血清SOD、GSH -Px、CAT、MDA及胰岛素、血糖的影响。结果 :各干预组血清SOD、GSH -Px、CAT活性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安静组 (P <0 0 5 ) ,MDA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糖尿病安静组 (P <0 0 5 ) ,其中补充芦荟 +运动组较补充芦荟组和运动组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运动和补充芦荟均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 ,改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 ,而以运动结合补充芦荟效果更显著。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的综合疗法 ,易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心率(HR)与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应激水平的评价指标,分别探讨精神疲劳与运动疲劳时应激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读书任务和笔算作业,研究精神疲劳时HR与HRV的变化;基于上肢力竭型运动,研究运动疲劳时HR的变化。结果高强度精神负荷过程中,受试者在实验伊始就达到了较高的应激水平,随着精神疲劳程度的增加,HR减小而HRV增大,表明精神疲劳程度与应激水平反相关,可能与生理抑制性保护有关;随着运动疲劳程度的增加,HR增加,表明运动疲劳程度与运动应激水平通常正相关,体现了机体的补偿性调整。结论精神疲劳与运动疲劳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存在较大差异,这可以从精神应激与运动应激的机理、主要承载器官和负荷强度的差别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正> 自1958年首次报道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增加以来,随后许多研究表明运动达到一定强度时,可引起血清酶活性的明显增加,并且表明许多因素能够影响运动时和运动后各种血清酶活性的变化。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结果中,以研究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脏、脑组织内)、乳酸脱氢酶(LDH、主要分布在心脏、骨骼肌、肝、红细  相似文献   

6.
采用力竭运动方式,连续观察大鼠运动后线粒体钙含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发现运动后即刻线粒体钙含量显著性增加,48小时后仍未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虽;Na~+-K~+-ATP酶活性运动后即刻显著性下降,24小时后基本恢复。结果提示运动性线粒体钙聚积与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和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力竭运动导致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股四头肌红肌肌肉匀浆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升高,红肌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也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升高与这两种酶活性显著升高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一次性力竭运动使大鼠股四头肌红肌自由基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股四头肌红肌生物膜的完整性丧失及损害,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8.
胆红素对急性运动所致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所致疲劳的机理以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 ,以大鼠急性运动为模型 ,对运动过程中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以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急性运动后即刻 ,大鼠线粒体MDA含量、GSH -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恢复 12小时后MDA含量、GSH -Px活性基本恢复 ;总SOD、Mn -SOD、Cu -Zn -SOD酶活性在运动后即刻有下降的趋势 ,运动后 12小时基本恢复。胆红素处理运动组与胆红素处理运动恢复组的这些指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结果提示 :胆红素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 ,提高总SOD、Mn -SOD、Cu -Zn-SOD活性等途径来保护急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测定了 8名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不同强度训练期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是反映古典式摔跤运动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 ;血清CK能比较灵敏地反映摔跤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 ,且受干扰因素相对较少 ;血清睾酮、皮质醇和T/C比值能较好地评价运动员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学机理以及寻求安全有效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制剂,设计了强化训练导致疲劳的大鼠模型,用组织化学方法及细胞光度测定法,对运动疲劳状态下的大鼠骨骼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糖元含量,以及应用理气扶正类中药复方对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能有效地减少运动应激对骨骼肌的损伤,以及迅速恢复肌糖元的含量,对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及消除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70%VO2max疲劳运动和口服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清雄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和方法:以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为实验对象,以中等强度(70%VO-2max)跑台耐力运动至疲劳为运动模型,观察中等强度一次长时间疲劳性运动对雄激素分泌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口服不饱和脂肪酸对疲劳运动时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一次长时间疲劳性运动后,血清总睾酮(totaltestosterone,TT)和游离睾酮(freetestosterone,FT)水平明显下降;服用亚油酸(linoleicacid,LA)运动至疲劳后,FT水平增加,较未服用LA组F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次长时间疲劳运动导致雄激素水平及其生物活性的降低,而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影响血清中FT水平。不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改变运动后内源性雄激素的分布状态,改变疲劳运动后低水平的雄激素活性状态,对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疲劳的恢复具有生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力竭性运动后血清酶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高压氧对力竭性运动后血清酶活性恢复的影响,将2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两组受试者均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进行渐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运动后5分钟抽取静脉血。然后高压氧组在20分钟内进入高压氧舱吸氧恢复,对照组在自然条件下恢复。2小时后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e-酮丁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几种血清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经过2小时的恢复,高压氧组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o-酮丁酸脱氢酶的活性与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多参数的自行车运动主观疲劳量化评估方法,可直观快捷反映骑行者疲劳程度,降低运动过量造成的损伤。方法首先模拟哈佛登阶实验对自愿者运动能力进行分级,同步采集自愿者骑行时的踩踏频率、速度、功率、呼吸次数和心电,并分析出自愿者心率变异性参数;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适用于各人群的运动性疲劳量化评估模型。结果各人群主观疲劳评估值与本文模型建立的疲劳评估值基本一致。用线性回归方程对疲劳评估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各人群主观疲劳评估值与本文设计的疲劳评估模型评估值基本一致,两者评估值的拟合直线效果良好,且相关性系数Q0.95,显著水平系数P0.05。结论本文模型能有效实现自行车运动主观疲劳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诱导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2(HSP72) mRNA与大鼠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安静对照组(C)、1周运动组(T1)、2周运动组(T2)和3周运动组(T3).安静对照组不运动,T1组、T2组和T3组分别以75%VO2max强度进行1周、2周、3周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天,每天1小时.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小时分别以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HSP72mRNA的表达,以MPA-I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同步记录心肌力学参数,以酶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结果:(1)T1和T2组心肌细胞HSP72 mRNA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T3组.(2)T1组大鼠血清CK、CK-MB和AST活性较C组明显升高;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均值逐渐降低.(3)运动1周后LVSP、dp/dt max 和dp/dt min较C组均有下降,而LVEDP也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均值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运动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心肌细胞HSP72 mRNA表达有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以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建立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模型的初步设想;结合不同学科关于心理疲劳的研究结果,从理论认识角度将运动性心理疲劳分成两个主要层次,其一为负性情绪性心理疲劳,其二为外周与中枢信息加工能力下降性心理疲劳。分析讨论两个不同层次与性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联系、特点、差异;分析阐述了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心理疲劳的可行性以及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提出了采用不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不同层次与性质的心理疲劳的研究设想与思路,如用内分泌激素等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负性情绪性心理疲劳,用ERP等生理指标检测评价认知性心理疲劳等;提出进行相关研究时应特别注意检测手段与指标的检测效度、敏感性、适用条件、综合评价、个体差异等,以避免研究工作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与脑中γ-氨基丁酸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正> 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运动的类型有关。如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出现的疲劳,往往以肌肉中能源物质的消耗及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这些外周因素为主,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产生的疲劳,则往往以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保护性抑制的中枢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机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疲劳组,并让疲劳组动物运动至疲劳,然后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组织间液、股直肌、臀浅肌中乳酸、LDH同工酶以及阴阳离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疲劳时各组织乳酸值均显著升高(p<0.01),并存在肌组织>组织间液>血液的乳酸浓度梯度关系;各组织LDH同工酶谱分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特点为:血清LDH_1升高(P<0.01),组织间液LDH_5升高(P<0.02),臀浅肌LDH_5升高(P<0.02),股直肌LDH_4升高(P<0.01);各组织Ca~(++)、Cl~-浓度升高(P<0.01),并出现血液>组织间液>骨骼肌的浓度梯度;另外,K~+、HPO_4~-还以骨骼肌降低和血液升高的形式、Na~+以血液降低和骨骼肌升高的形式(P均<0.01)形成特殊的外周梯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夏训期服用中药生脉饮对女子散打运动员体能与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14名女子散打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训练内容相同,实验组饮用含中药生脉饮40ml+酸梅汁160 ml的饮料,对照组只饮用酸梅汁饮料200 ml,每日上下午训练结束时各1次,持续4周。4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相关测试,包括体能测试、血常规、生化及免疫指标,采用日常训练状态监控测量表和RPE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定量表进行日常机能监控。结果:饮用生脉饮4周后,实验组最大摄氧量、全力击打沙袋运动后7 min血乳酸值、IgG和IgM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肌酸激酶和血清睾酮实验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训练状态监控测量表和RPE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定量表数据显示两组运动员均未出现过度疲劳。结论:夏季饮用生脉饮对女子散打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疲劳恢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提高运动员免疫球蛋白含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后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表达的变化,探讨CAⅢ与骨骼肌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刺激组.运动组参照Bedford方案进行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疲劳;刺激组采用低频电刺激的方法诱发大鼠腓肠肌疲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CAⅢ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趾长伸肌及血清CAⅢ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大鼠腓肠肌的肌张力峰-峰(P-P)值逐渐降低,与刺激开始时相比,刺激10min即显著降低(P<0.05);而疲劳指数(FI)则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刺激40min时FI高达52.14%左右.(3)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大鼠腓肠肌CA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比目鱼肌及趾长伸肌CAⅢ的表达水平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诱发疲劳后均可引起相应骨骼肌CAⅢ表达下调(前者表现为比目鱼肌,后者为腓肠肌),表明骨骼肌疲劳的发生可能与其CAⅢ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人员疲劳特征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填写疲劳评定量表,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924名军事飞行人员的疲劳评定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 结果 ①评定疲劳症状阳性343人,占37.1%;疲劳症状阴性581人,占62.9%.②对343例疲劳症状阳性飞行人员予以中医体质判定,结果属正常体质111人,占32.4%;偏颇体质232人,占67.6%.偏颇体质出现疲劳症状阳性的几率更大(x2=120.805,P=0.000).③各种体质类型出现疲劳症状阳性的频率有差异,偏颇体质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体质,出现疲劳症状阳性较高的前5种体质类型为气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④疲劳评定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分析显示:因子1(疲劳严重程度)、因子2(疲劳的环境特异性)、因子3(疲劳的心理影响)及总分与8种偏颇体质呈正相关,与平和体质呈负相关.结论 军事飞行人员疲劳特征与其中医体质属性存在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