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红斑性肢痛症:16例均为青年女学生,于1986年2月上旬发病,初起下肢或足底阵发性剧烈疼痛,时有麻痛,继之是烧灼样、针刺样剧痛,有的伴有红、肿、热,行走困难,喜冷怕热,遇热和脚抬高疼痛加剧,夜晚尤甚,难以入眠。经维生素B1治疗无效。取三阴交(...  相似文献   

2.
红斑性肢痛症系肢端血管舒缩调节障碍之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常与寒冷有关,本病虽不常见,但患者极为痛苦,经试用针刺治疗15例,效果尚满意,现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15例均为青年女学生,于1982年2月中旬发病,当时天气寒冷,其症状大致相同,出现下肢端或足底阵发性剧烈疼痛,初起时是麻痛,继之是烧灼样、针刺样剧痛,有的伴有红、肿、热,行走困难、喜冷怕热、遇热和脚抬高或活动后疼痛加剧,尤其是晚上痛甚,难以入眠。疼痛发作有的已持续一周多,经维生素B_1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3.
红斑性肢痛症主要表现为足趾烧灼样疼痛,患处皮肤发红,发热,多在夜间发作,得温痛加,得冷痛减。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19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25~34岁10例,35~44岁7例,45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2个月。治疗方法1.针刺 取太冲、足三里和足临泣、三阴交。每次取1组穴位,两组交替使用。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泻法,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2.穴位注射 取血海、中平穴。每次取1对穴位,交替使用。用5ml注射器配5号长针头,吸取丹参注射液(本院制剂室生产)2ml…  相似文献   

4.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植物神经疾病,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皮温升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中青年。口服西药阿斯匹林或血管收缩剂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复发率高。我们近年采用针刺治疗,疗效较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2~50岁;病程最短7d,最长6个月;发于双下肢6例,四肢3例,全身1例。临床表现以肢体为重,尤其是足趾、足底的阵发性红、热、肿、痛、皮肤潮红,疼痛呈灼样剧痛,夜间发作次数较多。温热、活动、  相似文献   

5.
陈××,女,20岁。1988年12月17日诊。无明显诱因,双足趾呈痉挛样疼痛五天,夜重昼轻,得冷痛减,遇热痛增,行走不便。服止痛片等西药,痈无减轻。查:双足趾端皮肤红赤、焮热,活动自如,浸泡冷水后,痛能减轻。舌质红,苔薄微黄,脉滑数。  相似文献   

6.
某些学者认为红斑肢癌症是一种少见疾病,但广州地区屡见不鲜。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近十余年来我们采用针刺趾端出血的方法治疗此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仅将今年春季治疗的20例红斑肢痛症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彩红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83-1184
<正>陈某,女,20岁,2002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阵发 性疼痛5个月,加重1周。患者自2002年11月不明原因出现 双下肢疼痛,疼痛常于夜间发作,经消炎止痛等治疗疼痛无缓 解,就诊前1周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患者只能将两下肢浸泡 于冷水中方能暂时缓解。就诊时见患者双下肢下1/3及足背  相似文献   

8.
李××,女,42岁。1987年9月28日诊。患者两足火灼样阵发性疼痛,皮肤青紫,坐卧行走难忍,尤其夜间疼痛明显,已历时一月余。凉水洗脚后,疼痛迅速缓解,但须臾疼痛又发,曾在某医院理疗、封闭、针灸、服中药效果不显,改用西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不但未效,反增恶心腹胀。后经河医一附院检查,确诊为红斑性肢痛症。延余诊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83年至1964年的12年时間內,遇到紅斑性肢痛症1例,用中医刺血疗法获得治愈,今报告于下: 病例报告李××(住院号89623),女,13岁,农民,安徽省定远县人,于1963年11月19日入本院外科治疗。主訴为双足陣发性紅、热,刀割样剧痛伴局部肿脹。自廿多天前,患儿突感双脚趾端发麻,照常在地里挖山芋,一天后,双側坶趾端蹠面开始出現陣发性剧痛,第三天疼痛蔓延到其他足趾,并經蹠面上行至踝关节,痛时局部皮肤紅热,血管搏动增强,但出汗不多。昼夜約各发作3—4次,每次經1C—30分钟才緩解。如  相似文献   

10.
张某,男,12岁。因发作性四肢疼痛1周,头痛2天入院。1周前活动后出现四肢烧灼样疼痛,疼痛难忍,疼痛持续1h自行缓解。以后遇热、活动后反复发作,经当地医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两日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入院时表现为遇热或活动时突然发作,四肢对称,尤其以双足、双手剧烈灼热痛为主要症状,其皮肤潮红充血,轻度肿胀,  相似文献   

11.
患者冯某,女,18岁。因双足红肿、阵发性剧烈疼痛8天于2000年2月14日入院。入院时患者双足潮红,足趾阵发性剧烈疼痛,以夜间为甚,疼痛为烧灼样,痛甚时不能入睡,抬高双足或双足伸出被外则痛势稍减,遇热则痛甚,疼痛间歇期双足遗留有麻木感。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给维生素B_1、腺苷、维生素B_(12)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有  相似文献   

12.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皮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其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肢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阵发性扩张所造成的。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女,以双侧足部受累最为常见,亦可侵及上肢,但较少见。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开始治疗此病时也感棘手。单纯用中药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等方法疗效总不够满意。后试用针刺放血,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沈素绒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50-1250
1病例资料1.1踝关节扭伤患某,男性,21岁,因打篮球比赛跳跃中不慎摔倒,左足背突发肿胀,无明显疼痛,当时即用冰块敷伤口。2h后疼痛加剧,搀扶来诊。查体见左踝关节内翻、背伸时疼痛加剧,左足背中部见血性肿块,  相似文献   

14.
高××,女,37岁。1975年6月16日初诊。发病已半年余,开始四肢怕冷,走路两足麻,后即变为走路或两足下垂时出现对称性剧烈烧灼样刺痛、麻木,皮肤潮红,以致不敢走路,休息时将足抬高或浸入凉水中可减轻烧灼疼痛、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夜间将足盖被中亦能引起症状发作,不发作时亦  相似文献   

15.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主要累及下肢的阵发性血管过度扩张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多与寒冷刺激及劳累有关。病因尚未明了,多数作者认为是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其它病因如小血管对温度反应过度敏感,血液中血清素增高,继发于红细胞增高等。近2年来,我们用中药治疗本病28例,均获痊愈。临床资料分类: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以下简称原发性患者)19例;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以下简称继发性患者)9例,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外伤1例;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江某,女性,17岁,双小腿、足背皮疹伴肿痛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足背见鲜红色大小不一网状红斑,于下垂体位,或行走时,或遇热后红斑加重,并伴肿胀、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抬高肢体,或休息,或冷刺激后红斑、肿胀、疼痛快速减轻,无血疱、坏死,无结节,无腹痛、腹泻,无鼻衄、齿衄,无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中医药》2009,32(4):62-62
方药:桃仁18g,红花12g,当归15g,乳香12g,没药12g,黄芪30g,银花30g,赤芍18g,黄柏12g,玄参12g。 加减:麻木胀痛甚者加白芍15g,甘草6g;舌质瘀斑重者加苏木12g,刘寄奴18g;舌苔黄腻加苍术18g,薏苡仁18g。  相似文献   

18.
案一钱××女,17岁,住本县藕渠公社新库大队8队。于1965年1月4日夜间睡梦中突感两大趾疼痛,至翌晨起十趾及足背均先后发生疼痛,趾关节处轻度红肿,不能行定,痛势时轻时重,持续不止,得暖及两足下垂后痛势更甚,平卧及两足踝露被外后疼痛减轻,夜间因疼痛不能入睡,不发热,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9.
<正> 方药:蒲公英2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金钱草20克,薏苡仁20克,祧仁12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地龙15克,桂枝10克,牛膝12克,丹参12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病例:罗某,男,56岁,1988年2月6日初诊.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觉左足底疼痛7小时.患处皮肤发红、发热肿胀.曾有类似发作病史,左右足底不定.局部加热、运动、站立甚至肢体下垂,均导致疼痛加剧;冷  相似文献   

20.
红斑性肢痛症肥城市孙伯镇医院(271607)王洪星李玉堂女,62岁,1996年7月28日就诊。1年前,脚、手、头相继出现发作性剧烈刺痛,以夜间为甚。半年前,脚、手皮肤出现潮红,足部紫绀,并有多个约3cm×3cm大小不等的红斑,压之褪色,有时红斑内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