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面包覆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体流动性及吸湿性。以1%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为表面改性剂,穿心莲浸膏粉为模型药,应用3种不同工艺包覆模型药,以休止角、压缩度、平板角、黏附度为指标综合评价各粉体流动性,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各粉体粒径及粒径分布,FEI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体表面形态与结构,能谱仪测量粉体表面硅(Si)元素含量,药典法测定粉体吸湿性。3种工艺都能改善浸膏粉体的流动性,其中先分散再经高速搅拌混合还可以改善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且其所得粒子表面二氧化硅含量更高,改善原理可能与改性剂附着于粉体表面有关。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应用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的流动性。应用Comil粉碎整粒机,将1%的纳米SiO2对7种中药浸膏粉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粉体流动性测试仪,比较改性处理前后各浸膏粉的流动性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各浸膏粉的微观表面形态变化,借助显微镜测定并比较各浸膏粉的粒径分布变化,并对改性前后的浸膏粉进行吸湿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处理后,各浸膏粉的休止角、抹刀角、压缩度、黏附度均明显降低,流动性指数增加,流动性得到显著性提高,以葛根浸膏粉和大黄浸膏粉改善最为显著,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改性后的浸膏粉表面均附着有纳米SiO2,而改性前后的浸膏粉的粒径和吸湿性均无明显变化。该技术可为改善中药浸膏粉流动性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的添加对牛膝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对粉体吸湿的影响,以探索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及吸湿动力学模型的关系。方法:测定添加不同辅料后牛膝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及粉体形态变化,测定不同牛膝浸膏粉体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粒径,结合粉体的吸湿性、吸湿后的形态、粉体的双指数模型参数,比较粉体表面特征的差异。结果:可溶性淀粉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量最小,交聚维酮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后形态最好;以两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粉体表面特征对吸湿性的影响,不同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容测定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与比表面积、孔容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与双指数模型中的参数A1呈正相关。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以用以指导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特征以改善粉体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4.
孙道开  范益芹 《中药材》2018,(3):677-681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的添加对牛膝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对粉体吸湿的影响,以探索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及吸湿动力学模型的关系。方法:测定添加不同辅料后牛膝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及粉体形态变化,测定不同牛膝浸膏粉体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粒径,结合粉体的吸湿性、吸湿后的形态、粉体的双指数模型参数,比较粉体表面特征的差异。结果:可溶性淀粉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量最小,交聚维酮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后形态最好;以两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粉体表面特征对吸湿性的影响,不同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容测定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与比表面积、孔容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双指数模型中的参数A_1与其呈正相关。结论:该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特征来改善粉体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借助乳糖微粉改性技术,降低金银花浸膏粉的吸湿性,解决生产过程中金银花浸膏粉易吸潮、不易存放的问题。方法 以吸湿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乳糖种类、药辅比、研磨时间等工艺参数,通过中试放大验证改性技术对金银花膏粉吸湿性的改善作用。结果 乳糖微粉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银花浸膏粉与乳糖超微粉碎(粉碎2 min)等比例研磨3 min,改性物的粒径d 0.1,d 0.5,d 0.9分别为3.412、20.146、76.145 μ6,乳糖颗粒包覆在金银花浸膏粉表面。结论 乳糖适度微粉化能明显降低金银花浸膏粉的吸湿初速度和吸湿加速度的绝对值,能显著降低金银花浸膏粉的吸湿性,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金银花浸膏粉吸湿性严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浸膏粉体吸湿性特征及其改性机制,为中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工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痹颗粒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将水提原液、水提醇沉中间体和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水提醇沉中间体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体,采用粉末流动性测试和电镜扫描等多维检测技术分析表征上述浸膏粉体的微观制剂学性质;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水提醇沉中间体进行吸湿性改性研究,进而引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改性后浸膏粉体吸收水分子的含量、相态、分布及结构信息;探索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改性机制。结果浸膏粉体喷雾干燥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1000、泊洛沙姆188和月桂醇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粉体的吸湿性。经低场核磁分析可知,上述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亲水基结合或与空气中的自由水结合,使得粉体吸湿性降低。结论加入表面活性剂对于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改性机制与水的结合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纳米SiO2涂层中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方法 分别以疏水性、亲水性气相纳米SiO2及SBA-15、SBA-16、MCM-41、MCM-48介孔纳米SiO2涂层黄芪原粉,得到表面改性物A~F,测定粒径、流动性、可压性、吸湿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介孔纳米SiO2改善了粉末流动性、可压性、吸湿性.粉体粒子聚为3...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对山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改善,从而解决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问题。以溶化性为评判指标,考察改性剂用量及研磨粉碎时间对山药浸膏粉溶化性的影响,筛选最佳改性工艺。对比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粒径、流动性、比表面积等粉体学性质,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的微观结构,同时结合多重光散射仪探索改性原理。结果显示,加入乳糖进行粉体改性后,山药浸膏粉的溶化性得到改善,其中最优改性工艺得到的改性山药浸膏粉加水溶化后,药液中不溶物体积由3.8 mL降至0 mL,其经干法制粒得到的改性山药配方颗粒遇水后能在2 min内实现全部溶散,且不会对其指标性成分腺苷和尿囊素的含量产生影响。改性后的山药浸膏粉粒径显著降低,d0.9由(77.55±4.57)μm降低至(37.91±0.42)μ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增大,亲水性增加。淀粉粒表面“衣膜”结构的破坏以及水溶性辅料的分散作用是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的主要机制。该研究引入粉体改性技术解决了山药配方颗粒的溶化性问题,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为其他类似品种的溶化性改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添加不同辅料牛膝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浸膏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的相关性。方法牛膝水提液分别添加交聚维酮CL-SF、麦芽糊精DE11-14、β-环糊精、阿拉伯胶、糊精、甘露醇、可溶性淀粉、乳糖后制备浸膏粉体,测定其吸湿性及形态变化,再通过双指数模型比较各浸膏粉体的表面特征。结果与其他辅料相比,可溶性淀粉、β-环糊精可更明显地降低浸膏粉体饱和吸湿量,交聚维酮CL-SF对粉体吸湿后黏连的抑制作用最强。吸湿性与比表面积、孔容无直接关系,但比表面积、孔容、平均粒径与模型参数A1呈正相关。结论合适辅料的添加可改善牛膝浸膏粉体的表面特征和吸湿性。  相似文献   

10.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玄麦甘桔含片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与制粒工艺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带式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对玄麦甘桔含片浸膏进行干燥,比较浸膏粉的流动性、吸湿性、成型性等粉体学性质。将制成的膏粉以湿法制粒、喷雾制粒两种方式制成颗粒,比较颗粒的流动性及吸湿性。结果:3种干燥方法中喷雾干燥产物压缩度和扩张强度最大,但吸湿性最强;带式干燥产物的吸湿性最弱,压缩度和扩张强度仅次于喷雾干燥产物;微波干燥产物压缩度和扩张强度最小,吸湿性介于喷雾干燥和带式干燥之间。制成颗粒的粉体学性质与膏粉呈正相关。结论:综合考虑浸膏粉及颗粒的可压性、吸湿性,选择带式干燥法为玄麦甘桔含片浸膏的最佳干燥方法,颗粒制备工艺选择喷雾制粒。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以穿心莲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4种制备工艺,分别与微晶纤维素和淀粉按质量比1∶0.5,1∶1,1∶2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颗粒休止角及颗粒Hausner ratio为指标评价制粒产物性质,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物料休止角、含水量、孔体积、密度以及与水的接触角是影响制粒产物性质的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中药浸膏混合粉体关键物理特性参数是影响高速搅拌湿法制粒的重要因素,从物理因素角度分析了关键粉体物料特性参数对中药浸膏粉体制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悦  邢建国  王新春  杨秀  薛桂蓬 《中成药》2012,34(3):468-472
目的 考察改性剂对香青兰浸膏粉吸湿特性的影响,筛选防潮效果较好的改性剂.方法 采用5种不同的改性剂处理香青兰浸膏粉,求其吸湿百分率,绘制吸湿曲线,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香青兰浸膏粉吸湿过程,确定香青兰浸膏粉的最佳改性剂;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香青兰浸膏改性粉的玻璃化转变.结果 香青兰浸膏粉及5种不同改性粉的吸湿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硬脂酸与微晶纤维素(MCC)对香青兰浸膏粉的改性效果较好.结论 7%硬脂酸与7%微晶纤维素作为改性剂可显著降低香青兰浸膏粉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选择黄芩、白芍、醋延胡索、制何首乌和金银花5种代表性中药饮片,分别制备相应的饮片细粉、浸膏粉、半浸膏粉和物理混合粉。对20种粉体的粒径、密度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绘制粉体孔隙率和抗张强度随压片压力变化的曲线,并采用Heckel方程和Kawakita方程描述粉体压缩行为。结果与饮片细粉相比,中药半浸膏粉和浸膏粉可压性有明显提升。与浸膏粉相比,半浸膏粉的粒径和相对均齐度指数增大,提高了粉末的均一性,制成半浸膏粉可降低吸湿性。黄芩、醋延胡索和白芍半浸膏粉在较高压片力下仍可维持片剂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片剂崩解。对于部分中药(如金银花),半浸膏粉还可起到减低黏性的作用,避免了粉末在压缩过程中黏壁和黏冲现象。同一中药饮片的半浸膏粉和物理混合粉的物理性质和压缩行为相似。对粉体的物理评价指标和压缩方程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第一主成分主要体现物料来源和自身性质的差异,而第二主成分主要体现中药浸膏粉、半浸膏粉、物理混合粉和饮片细粉的差别。该文从粉体物性和压缩行为角度阐释了中药半浸膏粉"药辅合一"科学内涵,为中药片剂处方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并评价其粉体学性质。方法以粒度、粉碎时间、转速、介质填充率为影响因素,D_(50)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超微粉碎工艺。然后,对不同粒径复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溶出度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条件为细粉投料,粉碎时间80 min,转速250 r/min,介质填充率50%,D509.74。随着粒径减小,粉体流动性略微降低,但吸湿性增加,三七皂苷R~1、川续断皂苷Ⅵ、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羟基红花黄色素A累积释放率随粉体粒径减小而提高,血竭素无显著变化。结论优化后所得的微粉粒度分布均匀,细胞达到破壁效果,而且其粉体学性质有所改变,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蒋艳荣  张振海  陈小云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9):1122-1127
目的 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 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乳糖微粉研磨改性降低白芷提取物吸湿性的工艺条件,分析乳糖微粉的抗吸湿机制。方法:以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乳糖种类、药辅比、研磨时间对乳糖微粉研磨改性以降低白芷提取物吸湿性的工艺条件,通过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等物理指标对改性物加以佐证。结果:乳糖微粉研磨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白芷提取物与乳糖超微粉(粉碎1 min)等比例研磨3 min。改性物的粒径d0.1,d0.5,d0.9分别为3.477,15.078,54.501μm,接触角(7.7±0.66)度,乳糖颗粒包覆在白芷提取物表面。结论:乳糖适度微粉化能明显降低白芷提取物的吸湿初速度与吸湿加速度的绝对值,能显著降低白芷提取物的吸湿性。抗吸湿作用可能与研磨改性使得乳糖粒子附于白芷提取物表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远辉  伍振峰  李延年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7,48(10):1930-1935
中药配方颗粒以中药浸膏粉为中间体加适宜的辅料制成,中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如粒径、吸湿性、流动性等直接影响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而干燥是制备中药浸膏不可或缺的操作单元之一,对浸膏的粉体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因此,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了各主要制粒方法的工程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制粒质量评价要素,并结合实验研究,以粉体学性质为视角探讨了浸膏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制粒质量的相关性,并提出应重视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复方芩柏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确定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成型 (制粒 )工艺条件。方法 :考察不同辅料 (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 )及乳糖用量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 ,考察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结果 :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 :浸膏粉与乳糖按8∶2的比例混匀 ,以50 %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 ,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4%。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 ,临界相对湿度约为 60 %。结论 :为复方芩柏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