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目前,我国柴胡品种较为混乱,产地加工较为粗放;在柴胡炮制方面,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炮制品为柴胡生品及醋柴胡,除此之外,各省市炮制规范还收载了酒制、蜜制、鳖血制等方法,但各省市炮制规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辅料种类及用量、炮制终点的判定标准等,致使以其为依据生产的柴胡饮片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影响柴胡饮片的临床应用。笔者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及相关文献,对柴胡品种进行考证,并对其产地加工方法和炮制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以期为柴胡饮片的炮制工艺规范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柴胡不同炮制方法(净制、醋炙、酒炙、麸炒、鳖血炙)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阐明其炮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比较分析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不同柴胡炮制品之间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含量均有变化。结论柴胡的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鳖血柴胡作为江西的樟帮特色炮制饮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从鳖血柴胡的历史溯源,概述了鳖血柴胡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并对鳖血柴胡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鳖血柴胡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鳖血柴胡是一种有地区习惯炮制的中药,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方的中医处方“鳖血柴”,药柜是有药可付的。柴胡的炮制法,历代本草仅载用酒、醋、蜜、童小便等,未见提到用鳖血制的。其性味、功能尤少见有鳖血柴胡的记载。柴胡为什么要用鳖血炮制?查阅一百二十多有柴胡配鳖甲的古方和验方,如柴胡散、汤、丸、饮等十几方有鳖甲;而鳖甲散、汤、丸、煎及活鳖煎、全鳖丸、团鱼丸等近四十方有柴胡;还有柴胡鳖甲汤、丸等。可见柴胡与鳖甲及全鳖的配伍关系极为密切。有些医家顾虑柴胡劫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胡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揭示"勿令犯火"的炮制规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进样GC-MS分析。采用HP-5 MS色谱柱。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以10℃·min-1至250℃,保持10 min。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电子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进样量1μL。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其加以鉴定。结果:生品柴胡挥发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89.21%,鳖血拌制柴胡97.37%,鳖血炒制柴胡98.00%,酒制柴胡94.90%,醋制柴胡98.88%。各炮制品均共有戊醛、己醛、庚醛和1-戊醇等成分。其中己醛为生品柴胡、鳖血拌制柴胡及鳖血炒制柴胡中含量最高成分。戊醛、庚醛和2-戊基呋喃在鳖血炒制柴胡中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炮制品。己酸为醋制柴胡中独有成分。结论:柴胡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可能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比较柴胡醋制前后及不同醋炮制对柴胡毒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毒性作用机制.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蒸馏水)(control)、柴胡生品组(15 g·kg^(-1)·d^(-1))(RB)、米醋制柴胡组(15 g·kg^(-1)·d^(-1))(R-VBRB)、陈醋制柴胡组(15 g·kg^(-1)·d^(-1))(S-VBRB),给药30 d,处理后观察病理切片,检测与肝、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取大鼠血清、肝脏、肾脏进行1H-NMR数据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柴胡生品组ALT、AST和ALP显著升高,而醋制柴胡组ALT和ALP显著降低(P<0.05),说明柴胡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且醋制后能降低柴胡的肝毒性.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BUN和CREA在空白组和不同给药组中无显著差异,说明柴胡及醋制品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生品影响肝脏代谢的标志物包括甲硫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等,影响肾脏代谢的标志物包括牛磺酸、鸟氨酸、肌醇等,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牛磺酸代谢等.柴胡醋制后对这些标志物的影响程度均有降低趋势,且陈醋制柴胡的影响较小.综合其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分析,柴胡生品及醋制品对大鼠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醋制能降低其毒性,其中陈醋制柴胡对肝肾代谢的影响小于米醋制柴胡,说明炮制用醋对柴胡的毒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67-669
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临床常用药。古代本草书籍中关于柴胡的炮制方法记载较多,炮制理论也较为丰富,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醋柴胡。然现今柴胡临床所用饮片以生品为主,炮制品使用较为混乱。本文就《本经逢原》中所述柴胡"入解表药生用,清肝炒熟用"的理论,结合柴胡的功用、方剂配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合进行论述,试探析该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合理使用柴胡饮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柴胡有效成分与临床运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属伞形科类植物,由柴胡的根或全草组成,临床用药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目前,传统炮制柴胡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醋炙、酒炙、蜜炙和鳖血炙四种,古籍中有"酒炒则升,蜜炒则和"等记载.笔者现从不同的炮制方法入手.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的有效成分影响及运用.  相似文献   

10.
炮制对柴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有效化学成分影响的机制,总结概括出柴胡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功效,分析比较其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及功效,得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柴胡质量的影响,使柴胡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其更加有利于防病、治病、保健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学典籍和相关文献,对补骨脂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对历版《中国药典》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中记载的补骨脂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全面总结了补骨脂的炮制历史,理清了补骨脂炮制发展脉络。考证发现,从古至今补骨脂的炮制方法较多,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炒制、焙制、酒制、盐制、蜜制、醋制、酒麸制、药汁制、童便制、乳制等多种方法。自1963年版药典开始,共有9版收载了补骨脂的炮制品,全国有23个省市记载了补骨脂的炮制方法。研究理清了补骨脂的炮制历史沿革,可为现代补骨脂的炮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11)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柴胡醋制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醋柴胡质量的关键因素,以闷润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浸出物和柴胡皂苷a、d含量归一化后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醋柴胡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醋柴胡最佳炮制工艺为:闷润3.4 h,145℃烘制16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醋制柴胡的综合评分为89.09分,与预测值90.42分的相对偏差为1.47%。结论: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建立的烘制法与传统工艺相比,操作简单,工艺稳定,有利于醋柴胡饮片规范化、产业化和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分析柴胡的炮制方法与临床效用的关系。认为柴胡生品长于和解少阳、升举阳气,醋制品长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鳖血制品长于滋阴制疟、清退虚热,蜜制品润肺止咳、缓和药性。  相似文献   

14.
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吐、解毒等作用,但因它的炮制工艺不同,功效有别。有关半夏的炮制,工艺众多,代有发展;现将它的炮制的历史沿革、应用和实验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一、半夏炮制品的沿革历代有关炮制的170余种书籍,其中有145种记载了半夏的各种炮制品。早在汉代临床就开始应用清半夏、汤洗半夏;至唐代又有姜制半夏,醋制半夏。迨至宋代对半夏有麸炒、姜汁制、雪水煮、半夏曲等炮制品。到了元、明时期,除对半夏增添了矾甘草皂荚制、萝卜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近年相关炮制规范、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品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考证,以期为黄芩炮制饮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古籍考证可知,黄芩古法炮制有酒制、醋制、盐制、蜜制、猪胆汁制、麦冬汁制、米泔水制、陈壁土制、童便制等多种辅料制法,以酒制法最为多样且分类细致,其中沿用至今的有黄芩片、炒黄芩、酒黄芩、黄芩炭等炮制品;黄芩现代炮制工艺主要集中在的软化切片、酒炙法和炒炭法等炮制方面,研究方法较为统一;目前研究发现黄芩炮制后发生变化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和微量元素等,炮制品的药理作用有止血、抗菌、抗炎、抗氧化、镇痛解热、治疗肺部疾病、治疗结肠炎等,但在黄芩炮制的研究中,缺乏炮制致化学成分结构变化的研究和多种炮制饮片药理作用的综合比较研究。基于此,建议开展炮制工艺至炮制机制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探索黄芩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与药理作用间的关系,深化黄芩炮制品在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层面的探索,以期阐明黄芩炮制机制的科学内涵,为后续黄芩炮制饮片的扩大应用及其炮制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柴胡饮片古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柴胡品种和功效的历史演变,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的历史沿革方面,概括了柴胡饮片的本草研究;从不同地区柴胡的有效成分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化学成分的影响,阐述了柴胡饮片的化学成分研究;从柴胡的中枢抑制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抗炎作用,抑菌及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抗肿瘤及抗辐射作用,防醉作用,对腺苷酸环化酶的双重调节作用,抗胃溃疡作用,降血脂及利胆作用等方面,总结了柴胡的药理作用.对柴胡及其炮制品的规范化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对其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炮制及其相关术语源流的考释,为炮制的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考证古今相关文献,分析炮制与相关词语的关系。结果:“炮”和“炙”在古代指的是中药材的火制法;“治”和“制”是指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制药物偏性的泛称;“炮制”包含了现代炮制方法的火制、水制、净制、切制等;“炮炙”在汉代指的是2种火制方法,但在南北朝以后多指火、水、净、切等多种制药技术,与“炮制”为同一概念;“修事”、“修治”、“修制”则为“炮制”的又称。结论:应当以“炮制”作为规范的学术名词术语。  相似文献   

18.
对何首乌的炮制进行历史沿革探讨及对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概述。结果认为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现代对其炮制研究,在炮制工艺方面和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多局限在蒸和加黑豆拌蒸炮制方法的研究,而对历代沿革经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的多种炮制方法多未做深入的研究探讨即轻易失传沿用。由此提出,对何首乌历代沿用的炮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学科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及临床药效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以继承发扬其精华,除去糟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柴胡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采用UV,HPLC,TLC法考察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结果:UV,HPLC,TLC法均证明柴胡炮制后化学成分存在变化。结论:柴胡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可能是柴胡炮制前后功效发生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及现代炮制研究相关资料,对古今文献收载的细辛炮制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历代关于细辛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热炮制及加辅料炮制等记载,而现代细辛的炮制方法相对单一,除200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蜜炙外,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规范仅提及净制和切制。近年研究表明,炒制、碱制、酒制、低温超微粉碎等炮制方法可有效降低细辛毒性,增强临床应用安全性。本文通过整理细辛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为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