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镇江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镇江市31所申报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创建组,进行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效果评估。采用江苏省统一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中小学生2套问卷,进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基线和效果评估。另外,将随机抽取的10所中小学校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结果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创建组学生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时的83.21%和78.68%增至91.14%和9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学生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基线调查的74.28%和74.39%增至85.36%和8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建组学生的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和行为形成情况的基线调查,并在创建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4.95%,健康行为认知正确率提高了近4.91%。干预前知晓率最低的前3个知识点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提高了10%以上。结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南通市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南通市小学生干预后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58.7%,高于基线的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基本知识理念素养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48.3%和71.4%,均高于基线的28.7%和51.6%(P均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健康知识理念素养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素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应将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提高其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贯彻落实《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东丽区创建健康素养综合干预示范学校,向青少年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并了解健康素养干预活动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东丽区某健康素养干预示范学校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学年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同一人群完成基线与终末调查。结果干预后,学生在健康素养知识理念、健康素养行为、健康素养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结论小学阶段是健康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要在此阶段积极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活动,落实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赵晓军  潘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00-3502
[目的]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相关健康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的基线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干预前后对学生、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干预后学生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了近9.97%,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近5%。但是创建工作在社区互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对学生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的影响。方法常熟市2011年度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的30所中小学,使用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在创建前后进行网上测试,比较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结果创建后,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创建前的80.16%,上升为85.58%;健康行为认知正确率由创建前的89.47%,上升为9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泰州市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泰州市海陵区、靖江市设置监测点,2013年采用PPS法和KISH表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常规性工作,开展为期1年的城乡居民健康教育强化干预,2014年用相同方法进行调查,比较2次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后,2014年泰州市城乡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由2013年的16.2%提高到了21.5%,其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有所下降,由28.6%降低到22.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由10.7%提高到26.1%,基本技能素养由18.9%提高到28.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城乡居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强化干预,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天津市西青区1所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家长200名,采用调查问卷开展基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家长会、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多样的干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家长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升,20道题目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家长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9.0%,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生活方式为"良好"和"优"的人数比例从74.0%上升到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调查干预项目有效提升了中学生家长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素养具备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为中小学伤害的干预研究和健康促进学校效果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浙江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的中小学校9所,在实施伤害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伤害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干预后,学生的18项有关预防伤害的信念问题中有15项明显提高(P值均<0.05),24项学生伤害危险行为中有16项明显降低(P值均<0.05),知道如何解救触电病人和处理碰撞伤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P值均<0.05).以往伤害干预中较难的男生"捉弄同学"和"被同学或其他人威胁"的行为报告率也由干预前的5.85%和4.43%分别降至干预后的3.45%和3.29%.结论 借助健康促进学校开展中小学生预防伤害干预,对提高学生伤害相关信念、建立健康行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珠海市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综合健康素养教育对珠海市学生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策略开展以知识干预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两次横断面调查对象知识和行为的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调查对象对“饮水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自我保健意识情况”;“缓解精神紧张知识情况”;“青春期相关知识情况”以及“健康饮食知识情况”等问题基线调查整体知晓率32.3%,提高到终末调查整体知晓率43.2%。结论健康索养对于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健康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非常重要,应将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学生教育的内容中,提高学生防病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相关行为,开展干预并评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所流动学生比例最高的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手抄报、知识竞赛等为期6个月的干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学生人群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人数比例分别从基线的11. 8%提高至44.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 09, P 0.001)。干预后学生人群中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良好"的人员比例从干预前的22. 8%提高至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 665, P 0.001)。干预后,学生人群在"健康责任"维度人数比例从基线的53.5%提高至干预后的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3, P 0.05)。结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中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高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易县高级中学2012年新生2 576名进行基线调查后,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在该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高中入学新生干预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31.7%)、报刊书籍(25.5%)和听别人说(24.3%)等,且所占比率较低;干预后主要来源于所开展的学校健康促进干预(94.5%)。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0.1%和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是各地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很好的工具,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苏州市小学生健康素养干预,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开展为期一学年的的健康素养干预,综合分析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结果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3.01%、83.76%提高到干预后的85.98%、8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学校健康促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钱琴  番建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14-1716
了解2013年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为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和单纯随机抽取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5 000名,分别在申报前后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江苏省健康教育所设计的《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和《中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并对干预前后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9.80%,91.05%,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65%,92.00%(x2值分别为25.265,330.187,P值均<0.01);小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5.30%,81.00%,中学生分别为79.00%,83.20%(x2值分别为133.189,63.296,P值均<0.01).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幅度比小学生的多4.1百分点,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提升幅度比小学生的少1.5百分点.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是控制学校健康教育和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良好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在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中,每个社区随机抽取50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调查,用"集中强化+行为参与"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进行为期两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再次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青山湖区流动人口健康理念与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在干预活动前分别为29.3%、19.8%和20.8%;干预活动后分别为71.0%、70.5%和69.5%,3个方面均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流动人口中应用"集中强化+行为参与"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7.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和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为健康促进学校干预及制定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5个地级市共30所健康促进学校试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五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7,685名学生。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50.47%,其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45.62%,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55.89%。性别、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上学是否由父母接送是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共同影响因素;学校属地、是否在学校住宿、平均每周零用钱多少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中小学生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水平低于健康生活方式素养水平和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生平时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老师则是他们最相信的知识来源。结论应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针对男生、留守学生、县区小学、七年级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健康知识与理念培训,同时强化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许昌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及健康行为现状,为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许昌市6所健康促进学校试点的1 578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素养及健康行为调查。结果许昌市6所学校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4.23%,三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健康知识和理念44.9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54.75%、健康技能65.91%。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46.72%)高于初中生(41.35%),城区学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46.89%)高于县城学校学生(39.6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70.53%的学生每天早晚刷牙,87.39%的学生每天吃早餐,27.76%的学生每周课外锻炼5 d以上,30.61%的学生至少每周喝1次以上的饮料。结论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及其监测评价的研究,以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为抓手,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培养健康行为,同时关注初中阶段和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对住校学生的健康引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根据国家《项目管理方案》、《项目技术方案》和《2009年福建省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随机抽取3个项目镇中心小学5年级各1个班30名学生,在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基线调查。项目实施半年后,用统一方法和同一问卷进行终期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小学生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1.1%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1.1%,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51.9%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4.4%。结论通过以学生和家庭主妇为主体的健康教育模式综合干预,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说明该宣传教育模式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