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6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46例患者中,38例(26.03%)发生并发症,回归分析显示,吸烟≥400支/年、年龄≥60岁、全肺切除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FEV1.0%60%均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年龄、术式、基础疾病以及肺功能等均是导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海安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6个月的手术疗效,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4例老年患者Harris≥75分,优良率为80.00%(64/8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上升,且各维度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良组合并糖尿病、ASA分级为Ⅰ级、Ⅱ级、手术至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为9~12 h、微创入路、术后即刻双下肢长度差为1~10 mm、未合并并发症、术中出血量<300 mL患者占比高于疗效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合并并发症、手术至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术中出血量≥300 mL及术后即刻双下肢长度差大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微创入路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肺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呼气流量峰值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占预计值百分率(FEV_1%预计值)、FEV_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率(FEV_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_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采用系统性回顾队列研究,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占FVC百分比(FEV1/FVC)、实测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理论MVV、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0例患者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共有63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6.25%,以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为主。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实测MVV/理论MVV<60%、FEV1/FEV<50%及手术时间≥2小时是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详细了解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ERCP与开腹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研究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给予开腹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微创组,并观察两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后48 h内疼痛情况、48h内肛门排气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胆管炎及胆漏)。结果开腹组与微创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微创组未出现胃肠道穿孔、大出血和胆道损伤患者,其中微创组(腹腔镜联合ERCP手术中无中转开腹患者。微创组患者术后48h疼痛情况及排气情况均优于开腹组);术后两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显著改善48h内患者排气概率及48h后术后排气情况,且术后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行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发生8例并发症,研究组发生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81%、6.4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分别为77.41%、96.77%,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脊柱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切实有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注意事项。方法选取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本院精心的治疗,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良好,骨折情况恢复良好。50例患者中痊愈共40例(80.0%),好转共10例(20.0%)。无病例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住院过程中死亡,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可得,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首先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尽量控制手术时间,以预防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辅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微创组(50例)和开腹组(45例),微创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石复发率虽低于开腹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75岁以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重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结果: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V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018年12月本科急诊入院行手术治疗的5例HIV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护理措施,核查治疗过程中的职业防护与隔离,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5例HIV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腹腔感染、出血、肠瘘、切口感染以及相关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康复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本身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结合规范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HIV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为19.44%。此外,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老年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237例60岁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7例)。两组患者术前1周开始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排痰和呼吸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球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功能障碍及肺部并发症Utrecht评分(Utrecht pulmonary scoring system,UPSS);术后2周进行肺功能检查,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预计值)、FEV_1占FVC百分比(FEV_1/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及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术前1周和术后2周各行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s walk test,6MW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934,P=0.002)。术后第1天,观察组中UPSS评分1分以下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Z=-3.824,P=0.000);术后第2、3天,观察组中UPSS评分1分以下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FEV_1、FEV_1%预计值、FEV_1/FVC、PEF、PEF%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EV_1、FEV_1%预计值、FEV_1/FVC、PEF、PEF%预计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6MWT距离均显著短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6MWT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t=9.712,P=0.000)。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在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微创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612枚,其中阳性淋巴结146枚,转移率为23.86%;常规组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7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47枚,转移率为12.47%。与常规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及胸腔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加大对淋巴结的清扫程度,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纳入本次研究,利用数字随机表法的原则,将研究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好于参照组,t值检验,t值依次为2.264 9、3.099 7、5.690 4、5.801 7,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22.22%),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82.22%),实验组手术方法更具有优势(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均可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但微创手术方法效果更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开放手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微创点状剥脱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更正声明     
<正>本刊2014年11月A第1卷第9期第1567页《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研究》,作者:赵元生,陋登了参考文献,其参考文献为:[1]袁晓霞,刘婷,李文丽等.分析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52):206-207.[2]黄贝玉,吴绮常,谢春玲等.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09,20(11):147-1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麻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5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病例信息资料筛查导致患者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有26例发生SIRS,发生率为17.33%。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结石直径、结石类型、手术时间、多通道手术、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情况、术后结石残留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与患者术后发生SIRS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感染性结石、手术时间≥2 h、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无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是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SIRS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感染性结石、手术时间≥2 h、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无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于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后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就患者在我院手术治疗期间进行分组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情况与护理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有效护理措施后病情均有改善,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无低血糖及感染发生。常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时间较长,少数低血糖,无感染发生。治疗后统计发现,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提高为96%;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5%,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期间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健康教育经验。方法对47例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结果 47例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未出现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切口如期愈合出院,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手术成功,进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并观察对策实施结果。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并接受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3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30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机体情况、治疗情况、手术和住院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明确消化内镜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并与次年同期346例接受消化内镜手术后采取院内感染防范措施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消化内镜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其年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流管留置、经中央静脉插管有关(均P <0.05)。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经中央静脉插管、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天数长、手术时间长、卧床时间长均为首年消化内镜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 <0.05)。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自5.79%降至1.16%。结论消化内镜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60岁、住院天数超过14 d、卧床时间超过20 d、手术时间超过70 min、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14 d及经中央静脉插管,完善相关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消化内镜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