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吴瑭的<温病条辨>为基础,从经方与时方、伤寒与温病、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联展开论述.列举了<温病条辨>对经方的运用和化裁,分析了<温病条辨>中其他主要方剂的构成和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温对立的由来.强调寒温在临床上实际上是统一的,尽管历史上医家为了纠偏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强调,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同时对<温病条辨>在外感热病证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之争由来已久,从刘河间起持续至今日仍未偃息。长期以来围绕伤寒是否能包括温病在内和《伤寒论》方是否可以治疗温病等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双方各持己见,泾渭分明。但是,仔细学习研究清代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医籍,可以发现,吴氏本人对于伤寒学说推崇备至,并无排斥、贬低之意,而是无门户之见,寒温并重;临床上强调辨证论治,寒温并用,且善于运用仲景方治病。他仿《伤寒论》体例著  相似文献   

3.
丁甘仁辨治外感病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甘仁在深研《素问》,《伤寒论》等典籍及《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方书的基础上,择善继承,认真临证,灵活运用前人经验,其从伤寒与温病的发病属性均为外感病出发,主张统一辨证,分析,即早期重在解表,而用散透法,不过,在“寒温统一”中,对“六经”辨治规律及运用,较为强调,因此尽量选用经方,成为继曹元甫之后的又一位有影响的经方家,丁氏的辨治外感病的特点,不仅对“寒温统一”外感病学体系的建立,而且对《伤寒  相似文献   

4.
从《伤寒论》到《温病条辨》看外感病辨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温病条辨》是两部外感辨治的专著,在外感病的辨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及《温病条辨》的研究,透过外感病学术研究中最复杂的寒温问题,探讨外感病辨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趋势。  相似文献   

5.
寒温统一论     
作者从事伤寒和温病的理论研究近三十年,一贯坚持寒温统一的主张。近几年来,作者的《寒温统一论》在国内外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热切地盼望能够早日读到全书。为此,我们决定予以分期连载,以满足读者要求。本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包括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外六淫与疫疠、内六淫与体质、伏邪、从内外因结合看伤寒和温病的发生和发展)、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在各论中包括表寒虚实证治、表热虚实证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里热虚实证治、里寒虚实证治。其中所引《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原文及其序号,悉遵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伤寒论讲义》和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本《温病条辨》。作者希望读者对本书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加以修改补充,使之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中“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这一论点,对胃脘痛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治疗应用具体体现于补调相须、升降相适,寒温适宜,营阴兼顾和虚实同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颖琪  吕章明 《光明中医》2023,(9):1660-1662
从本草分类学角度研究《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种子类药的应用规律。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种子类药进行文献梳理与理论探究,发现其在经方中以通、降作用为主,且常作为佐使之类,具体药味之间又有不同的主治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伤寒杂病论》中的种子类药在《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三仁汤等后世方剂中的发展。此研究可为临床运用种子类药创制新方以防治疾病提供参考,并可作为《伤寒杂病论》类药研究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彭万年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方派名医,擅用经方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症,圆机活法,效若桴鼓。学术上推崇《伤寒论》,对条文熟读成诵。彭师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舍绳墨何成直线,经方为医方之祖,后世之方剂无不源于经方、从经方变化加减而来,即使有清一代温病名医吴塘亦说其名著《温病条辨》为羽翼仲景之作。正确掌握经方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与《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的阅读,可知叶天士、吴鞠通不仅是卓著的温病学家,还是真正的经方应用大师。他们首先具有扎实的《伤寒论》功底,是在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有了彻悟之后,才有了后来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飞跃。叶天士、吴鞠通运用仲景方的特点可概括为尊经绍承用原方、加减化裁用变方、蝶变经方化新形三个方面,这在二者著作中的多则医案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吴鞠通运用经方治疗温病的指导思想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祥 《陕西中医》1989,10(11):504-505
<正> 温病大家吴鞠通在运用《伤寒论》“经方”治疗温病过程中颇多发挥,其应用之广泛和灵活,几无医家与之匹敌。以其《温病条辨》而论,所载方剂204首,其中引用经方37首,经方化裁变方54首,师经方立法而创制新方16首,计107首,竟占书中方剂半数以上。探讨吴鞠通运用经方的指导思想与规律,将有助于仲景学说的发扬广大和临床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比三承气汤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应用的异同,总结吴鞠通对三承气汤使用原则的认识。三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阳明腑实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了大量三承气汤方,不仅完整保留了仲景急下存阴思想,还进一步说明与补充了三承气汤的使用。吴鞠通运用三承气汤方时重视祛邪与扶正同用,主张主证与兼证两者的同步治疗,强调下后顾复胃阴。  相似文献   

12.
夜啼属于儿童睡眠障碍,持续睡眠障碍可增加情感障碍、语言学习困难等多种心理行为问题风险,对夜啼进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伤寒论》六经辨证对后世儿科辨证论治体系影响深远,且经方配伍严谨运用广泛。文章记述凭证用经方,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桂枝龙骨牡蛎汤、乌梅丸治疗夜啼,为经方在中医儿科的应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温病条辨》所载方剂的性味配伍规律。认为其"辛苦咸寒以清热、苦辛寒温以祛湿、酸甘咸寒以滋阴、苦酸甘咸调水火",并分别以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茵陈汤、清燥救肺汤等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阴津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阴津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保阴护津在温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霆 《四川中医》2002,20(10):7-8
张锡纯是中西汇通派的代表人物,对于经方的应用有许多独到之处,主要有提倡寒温合病、变通使用经方、因时因地而异等。  相似文献   

16.
李文瑞用大黄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8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瑞用大黄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82例李秋贵整理北京医院(北京100730)李文瑞教授从医数十载,精研医典,尤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更深得要旨。强调临床实践,主张中西医结合,利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攻克了不少疑难病证。著有《...  相似文献   

17.
方恩泽中医师是岭南伤寒派名家黎庇留的再传弟子,临证强调辨证运用经方的重要性,擅长对疾病的准确辨证和对经方的灵巧运用,是对岭南伤寒派的继承与发展。文中将方恩泽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并将《伤寒杂病论》中对经方适应证的论述与方恩泽医师的辨证治疗进行比对,总结方恩泽医师在辨证使用经方上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经方”之名由来已久,最早对“经方”进行阐释的《汉书·艺文志》认为“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也就是说,凡是经过反复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治疗方都可以称为经方,即验方。及至唐代,经方的含义己经有了医门经典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孙大定 《河南中医》1994,14(6):377-378
《温病条辨》下法述要孙大定湖北宜昌医学专科学校(443003)主题词吴瑭,《温病条辨》,泻下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字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对下法的应用颇具特色。在立法上,以宣通三焦,清泻实(湿)热为宗旨;在遣方中,宗仲景之方而不凿执其法。首创以温热...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的、全面的,从诸事物的本质联系来看待一切,这就是唯物辩证观。笔者认为,尽管《温病条辨》中某些论述有失片面,但吴瑭的唯物辩证观仍占主流,现就吴瑭在本书中对伤寒与温病、温热与湿热、燥气大纲的论述,予以剖析。1 区别对待伤寒温病,强调二者辩证统一急性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