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低氧血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儿呼吸窘迫、持续胎儿循环等多种疾病可引起肺小动脉不能正常扩张,导致肺血流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卵圆孔和(或)动脉导管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低氧可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使受损的血管内皮合成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减少,  相似文献   

2.
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PFC),又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持续性肺血管梗塞、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新生儿肺低灌流综合征。是由于生后肺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阻止胎儿循环过度至正常新生儿循环。当肺血管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PPHN)又称持续性胎儿循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由胎儿型循环过度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右向左分流,新生儿持续缺氧和发绀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等[1]。PPHN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的生命。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PPHN患儿27例,研究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轻中度PPHN的疗效及疗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低氧血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儿呼吸窘迫、持续胎儿循环等多种疾病可引起肺小动脉不能正常扩张,导致肺血流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卵圆孔和(或)动脉导管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 ,是新生儿期肺血管阻力增高及肺血流速度增加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率为活产儿的 1‰ ,是新生儿多种疾病引起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死亡的最终病理途径。本病多发生于易引起缺氧酸中毒的疾患都可以发生 ,如围产期窒息 ,MASHMD及重症肺炎等导致肺血管痉挛 ,肺血阻力持续增高 ,阻碍了胎儿循环向正常新生儿循环转变 ,当肺循环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或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严重紫绀 ,呼吸窘迫等 ,此病病死率高 ,现将我院收治 11例因各种疾病引起肺动脉持续性高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6.
持续胎儿循环,又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指出生后肺循环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新生儿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早产儿相对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早产儿持续胎儿循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多见于新生儿时期,病理状态为动脉导管持续开放~([1])。第6对支气管动脉弓远端演变为动脉导管后,正常情况下应在胎儿循环时期将大量右心室入肺动脉血流向降主动脉导入,并最终送至胎盘内加以氧合,换言之新生儿的动脉导管理应闭合,但实际上仍会有部分新生儿出现未闭合现象,同时极有可能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另有部分PDA患儿可能合并心脏卵圆孔  相似文献   

8.
1.本文分析131例新生儿尸体解剖死亡原因,其中以肺综合症及胎内窒息占最高发生率,畸形及顱内出血分别占第二位及第三位。 2.新生儿尸体解剖例中早产儿占51.2%;病变主要在肺脏,引起呼吸衰竭死亡;原因大部为缺氧或循环障碍。检查新生儿死亡之因素应包括胎盘的情况,妊娠各期及产程内母体情况和胎儿情况胎儿出生后之情况、以及上述各时期中之护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持续胎儿循环指出生后肺循环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新生儿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表现为严重紫绀、低氧血症、酸中毒等。此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早产儿少见。现将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章榕 《中外医疗》2010,29(34):44-44
脐动脉是胎儿-胎盘循环的主要血管,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检测是反映胎儿-胎盘循环阻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超声多普勒技术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在产科领域已广泛开展,通过多普勒分析技术,可以计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末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而脐带绕颈是产程中引起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产前1~3d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以检测出脐带绕颈并测定S/D值的高低,利用S/D值与产时羊水性状及阿氏评分进行比较,有利于对脐带绕颈的预后做出评价,提供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葵 《新疆医学》2012,42(7):70-7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1].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出生后环境,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在出生后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转变。从胎儿期的以并行循环、心内通道、肺血管高阻力及相对低心排血量为特征,过渡为新生儿期的以串联循环、无心内通道、肺血管低阻力及相对高心排血量为特征。新生儿期的情况复杂,且一直处于变化中,加之各种制约因素繁多,对新生儿的研究较为困难。一直以来,超声心动图是无创研究新生儿心血管系统的首选方法[1-2]。  相似文献   

13.
孔祥永 《中级医刊》2014,(11):14-1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动脉导管水平和(或)卵圆孔水平血液的右往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发生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0.1%~0.2%,病死率高达10%~20%,临床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危重症之一[1]。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一类值得重视的肺血管疾病,其特征主要是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血液由肺循环向体循环分流,导致体循环低氧血症.此病理生理综合征过去曾被称为:持续性肺血管闭塞、持续性胎儿循环、肺血管痉挛、新生儿肺缺血、持续性过渡期循环等.随着对这种疾病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PPHN这个概念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PDA)在胎儿时期是一种绝对需要畅通的血管结构,因为在子宫内右心房所回流的血液几乎无法进入肺动脉,而是由卵圆孔进入左心房,或是由肺动脉直接经由动脉导管进入主动脉弓(aortic arch),使得回流的含氧血能尽量的提供组织细胞的所需。维持动脉导管在子宫内能不关闭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动脉导管的内皮细胞所分泌的前列腺素戊(PGE)群或前列腺素壬2(PGI_2)。(2)通常在足月新生儿出生之后的两、三天之内,因为血氧浓度会比在子宫内的时候高出许多,动脉导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的功能便会下降,同时肺动脉内皮所制造的内皮细胞素(endothel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心时期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 2 16例正常胎心时期三尖瓣返流、肺动脉及动脉导管血流。结果 :2 4 %的胎心存在生理性三尖瓣返流 ,肺动脉阻力普遍较高 ,胎心动脉导管血流单向自肺动脉流向降主动脉 ,显色明亮。结论 :部分正常胎心存在生理性三尖瓣返流 ;轻度肺动脉高压是维持胎心血流动力学需要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正常胎心血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心时期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216例正常胎心时期三尖瓣返流、肺动脉及动脉导管血流。结果:24%的胎心存在生理性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阻力普遍较高,胎心动脉导管血流单向自肺动脉流向降主动脉,显色明亮。结论:部分正常胎心存在生理性三尖瓣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是维持胎心血流动力学需要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肺动脉压力下降,如果出生后这一生理性转变未能实现,即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当肺血管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造成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出现低氧血症.目的 浅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儿主动脉偏细的临床预后及与主动脉缩窄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胎儿1280例,成功随访超声诊断为单纯性主动脉偏细的胎儿13例,作为病例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参数,随访出生后情况。选取20例出生28天内诊断为主动脉缩窄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合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资料,探讨胎儿主动脉偏细与主动脉缩窄的鉴别点。结果 病例组胎儿出生后无1例诊断为主动脉缩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主动脉与肺动脉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20例对照组中14例合并室缺,而13例病例组中仅1例合并室缺。结论 单纯性主动脉偏细胎儿预后良好。胎儿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比值及有无合并室缺对主动脉偏细与主动脉缩窄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优生优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声显像做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应用于产科了解胎儿心内结构及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就针对胎儿心动图评价胎儿心功能的各种参数做一综述。 1 胎儿心脏收缩功能 许多学者利用速度指标及流量指标来评价胎儿心脏收缩功能。早在1986年Reed kl等利用多普勒技术在心尖五腔切面及主动脉短轴切面测量主、肺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频谱,认为主动脉血流速度为70±2.6(cm/s)高于肺动脉血流速度60±1.9(cm/s),收缩期血流加速时间肺动脉比主动脉明显缩短,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8±0.7(cm/s)高于肺动脉16±0.6(cm/s);1987年Wilson对一组临产前胎儿的主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