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玲 《工企医刊》2014,(3):795-795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组的患者分为三组:A,B,C组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果48例患者完成了整个治疗方案,5例未访。三组的Hp根除率为86.88%~93.9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的82.33%~88.7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间症状评分改善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方案可以有效地根除Hp及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张洁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216-217
目的观察丽珠胃三联、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愈率及Hp根除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HpFEI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丽珠胃三联口服1周;雷贝拉唑10mg/次、2次/d,1周后改为10mg、1次/d,连服3周,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1.0g/次、2次/d,连服1周;克拉霉素0.5g/次、2次/d,连服1周,同时给予雷贝拉唑口服,剂量和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4周后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98%和92%,P〈0.05);Hp根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4% vs 92%,P〈0.05)。结论丽珠胃三联、雷贝拉唑联合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有效率和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除菌组和非除菌组,除菌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0.5g+呋喃唑酮0.1g口眼,2次/d,1周后泮托拉唑改为40mg,1次,d,共治疗6周。非除菌组单独给予泮托拉唑,剂赶方法同上。分别于6周及1年后复查胃镜。结果除菌组和非除菌组比较,6周后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7.6%和91.7%,P〉0.05)。6周后溃疡愈合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两组溃疡复发率比较,除菌组低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和59.3%,P〈0.01),Hp根除率除菌组高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和3.7%,P〈0.01)。结论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相关性,根除Hp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黎君  康克娟 《现代保健》2009,(22):56-56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加阿莫西林与单用法莫替丁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8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门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早晚各服1次,4周后改为20mg,每晚1次至6周,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口服4周后停药,对照组单用法莫替丁,用法同治疗组,停药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4%、85%,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1%、78.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莫替丁加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优于单用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修补术在妇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选70例妇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各为35例,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变化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高于开腹组但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出血情况(P〈0.05),体温及肠功能恢复情况(P〈0.001)。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下修补术较开腹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楠  吕农华  陈江 《中国医师杂志》2002,4(6):609-611,640
目的 研究HP感染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切口末端标记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癌前病变、胃癌以及组织学上正常的HP阴性者各10例的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检测。结果 从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癌前病变→胃癌→HP阴性的正常组织,细胞凋亡逐渐减少,凋亡指数除在胃溃疡与球部溃疡之间无统计意义外(P>0.05),其它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根除以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NO含量在HP阳性的各实验组比HP阴性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在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细胞凋亡与NO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细胞凋亡与NO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1)HP感染能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HP致胃癌的机制之一;(2)HP感染可能引起胃黏膜NO的升高;(3)在HP感染早期,大量产生的NO可能有助于胃上皮细胞凋亡。根除HP,以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0例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收集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0例,占20.0%,胃溃疡伴糜烂32例,占64.0%,十二指肠溃疡(DU)5例,占10.0%,对照组表现为胃溃疡(GU)28例,占56.0%,胃溃疡伴糜烂10例,占20.0%,十二指肠溃疡(DU)10例,占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Hp感染率相近,胃镜检查表现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秦华佗 《现代保健》2010,(21):39-39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30例DU患者用肝胃百合汤治疗,治疗组30例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67%,对照组有效率90.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廨胃百合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并与西咪替丁比较。方法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32例和西咪替丁组32例,分别使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4周,4周后西咪替丁组未愈合者治疗延长至6周。结果同疗程:观察组治愈率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对照组治愈率68.75%,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56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33,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同疗程:观察组治愈率93.75%,对照组治愈率7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66,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9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胃溃疡发生部位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表现为上腹痛31例、占52.5%,规律痛仅10例、占16.9%。合并出血42例,占71.2%。胃窦溃疡:〈70岁组62.5%,≥70岁组26.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体、胃底及贲门溃疡合计〈70岁组为25%,≥70岁组为52.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合并出血发生率高,高位胃溃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秦小昌 《药物与人》2014,(6):281-28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0.65±3.28)h、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住院时间为(7.20±2.53)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4.27±3.96)h、37.5%和(12.56±2.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确切,恢复快,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溃疡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失血量在1000ml以上,有活动性出血,在24小时内行紧急胃镜检查,56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9例,胃溃疡9例,复合溃疡2例,吻合口溃疡6例。确定出血病灶后,经活检孔插入导管,将孟氏液5~10ml进行局部喷洒。结果:止血显效4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邓素勤  周钧  陈宏伟  易鑫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82-382,38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的几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7例选择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胃空肠吻合,区域淋巴结清除术。9例选择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因无法切除或切除意义不大而选择行短路手术。其中1、3、5年的生存率,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组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选择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效果显著,为又一可行性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5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2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对照组26例,行单纯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率进行观察评价。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优良率(92.4%)高于对照组(88.5%),术后并发症率(11.5%)低于对照组(19.2%),统计学无差异(P〉0.05);远期治疗优良率(80.8%)高于对照组(65.4%),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近期疗效相似,但胃大部切除术远期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胃空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 ,十二指肠液返流性胃炎等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 1995年至 2 0 0 1年 8月 ,本院在胃—空肠BillrothII(B—II)吻合的基础上 ,再行近端空肠与远端输出袢加作Braun’s吻合 38例 ,就其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2 0岁 ,胃窦部平滑肌肉瘤 1例 ,胃大弯胃癌 10例 ,胃窦部胃癌 14例 ,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8例 ,十二指溃疡并大出血 4例。胃小弯溃疡并大出血 1例。1·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例均采用胃癌根治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 ,胃一…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选择经胃镜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3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41例),每日给兰索拉唑30mg于 前1次服用;雷尼替丁组(42例),每次150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表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达92.6%,而雷尼替丁为69.0%,提示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半索拉唑优于雷尼替丁,并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我院内镜中心近2年来经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29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05例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缺乏典型腹痛症状。老年组129例,其中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复合溃疡14例;中青年组105例。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复合溃疡9例。两组相比胃溃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37.1%,直径〉2cm的溃疡占29.0%,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2.6%,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与中青年组相比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多,胃溃疡多发,溃疡面积较大,并发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醋氨己酸锌(ZAC)是一种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国外研究显示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与H2-受体拮抗剂相似。本研究对88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成二组:ZAC治疗组46例和西米替丁(CMT,泰胃美)对照组42例,观察疼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缓解率,并经胃镜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显示:ZAC组胃溃疡的愈合率为61.54%,总有效率为84.6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84.85%。CMT组胃溃疡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58.3%和75%,球部溃疡分别为46.47%和76.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疼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缓解率亦相近,但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胃内酸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胃泌素、血清锌及胃液锌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ZAC治疗消化性溃疡可达到H2-受体拮抗剂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 30a来收治的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 12例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再认识。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1例。年龄 44~ 70岁。均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 ;本组术前行胃镜检查 9例 ,胃肠造影 10例 ,仅 1例胃镜黏膜活检见血吸虫卵沉积确诊 ,可见术前确诊困难。本组 12例中 ,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1例 ,胃窦部溃疡 2例 ,胃癌 7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 :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 ,病理见胃体及胃窦部广泛黏膜糜烂 ,出血伴血吸虫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2例胃癌、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胃溃疡、12例疣状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及15例正常对照胃粘膜及胃液标本HP-DNA、并与HP染色(Warthin-Starry法)进行了比较,以探讨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组患者HP-DNA-PCR阳性检出率均较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特异性均为100%;(2)胃癌患者胃粘膜及胃液标本的HP-DNA-PCR阳性率达90.7%(29/32),略高于疣状胃炎及胃溃疡病人,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在胃癌病人,病灶中央部位的NP—DNA—PCR阳性率与其周围组织及胃液标本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提示,PCR技术是检测胃粘膜标本及胃液标本HP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但要注意防止污染并且要联合检测;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