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孙志广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予以孙志广教授经验方,治疗8周。统计治疗前后30例患者便秘积分、胃食管反流积分及临床疗效,分析便秘积分、胃食管反流积分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临床疗效与年龄、BMI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各项便秘积分、胃食管反流积分明显下降,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的便秘疗效、胃食管反流疗效、总体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93.33%(28/30)、100.0%(30/30)。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与性别无关,胃食管反流与年龄、BMI均无相关性,便秘与年龄无关,而与BMI呈弱相关性;便秘疗效与年龄呈较弱的负相关性,胃食管反流疗效与年龄呈较弱的正相关性,二者与BMI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采用孙志广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便秘,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和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以降逆和胃方治疗,奥美拉唑为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24h食管pH监测情况、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降逆和胃方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中医证型分布方面的差异。将感染Hp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比较其中药辨证论治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9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Hp感染415例,感染率为42.56%;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Barrett食管发病率较低与无Hp感染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分布较多,中虚气逆证分布较少,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未根除组烧心的表现少于Hp根除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组有效率为98.19%,未根除组为94.4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无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较多,中虚气逆证较少。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是否根除H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等反流症状和食管黏膜破损,凡经内镜和(或)24h食管pH检查证实有食管炎,或胃食管有异常反流者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除烧心、胸痛等典型症状外,尚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包括咽喉部及肺部症状,与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咽喉炎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变化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与术后并发症症状表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与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经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后的反酸、烧心、咳嗽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De Meester评分、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与反流总次数较术前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且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食管下括约肌腹段长度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显著提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长度与压力,从而实现有效的抗反流作用,并有利于患者减轻体...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相关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比如,辨证施治、专方及专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方法等。而且,中医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具备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促使患者的复发率下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将患者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等。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优势进行总结,希望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与反流相关症状、中医肝胃不和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分别测评其反流相关症状、中医肝胃不和证症状及患者生存质量,并采用直线相关的方法分析生存质量与反流相关症状、中医肝胃不和证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在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一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所造成的食管及咽喉、气管症状群。有研究表明在慢性持续不愈的咽喉炎患者中,患胃食管反流病者达34.6%[1]。因此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食管pH监测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方法:选择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脾肺气虚型与痰热阻肺型,对患者24h食管pH监测以及胃食管反流症状进行了观察;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胃食管反流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痰热阻肺型高于脾肺气虚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并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老年人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显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烧心、反酸、反食等典型症状严重程度相对轻于青中年患者,但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食管黏膜的损伤,发生严重并发症[1]。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根除HP(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共观察80例患者,以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H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肠溶片与阿莫西林胶囊三联疗法根除HP,以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24小时食管胆红素监测检测有无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观察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是否出现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或原有胃食管反流是否加重。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HP,结果阴性者54例,阳性者26例,HP根除率为67.5%。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18例,占总数33.3%;未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9例,占总数34.6%。是否根除HP,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经χ^2检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根除HP,与治疗前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对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食道像的关系。方法:观察11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镜下食道形态特征,并对1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关系。结果:11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镜下食道像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的治疗应采取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过度接触胃液而引发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该病症与食管本身的抗反流机制缺陷有关~[1]。临床表现为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等,医学上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常采用改善胃动力、抑制胃酸等药物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病程较长,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3]。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达到缓解患者胃食管反流的病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4]。本研究观察三梗降气汤治疗脾虚气逆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针灸及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其中消化道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破损者,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本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造成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  相似文献   

16.
探讨降逆和胃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 ,3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降逆和胃法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2 4小时食管 pH值和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结果 :降逆和胃法能明显降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时间反流次数、pH <4的反流时间以及 pH <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 ,并能明显改善其症状。提示降逆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吞酸辨治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河北中医》2009,31(1):57-60
吞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咽喉或口腔,患者自觉酸水上泛的病证。现代临床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患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分别予以通降和胃方加减和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差别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评价通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成疗程各60例,治疗组治疗GERC的临床总体显效率为78.33%,对照组为43.33%,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咳嗽、嗳气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上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降和胃方能够有效地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且对咳嗽、嗳气症状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提示通降和胃方在抗反流方面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