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4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入院后停药2周,服氯沙坦50mg,q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OmmHg以下,可加大剂量到100mg,qd。治疗前后复查24h动态血压。以两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峰比(T:P),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下降10%或大于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结果:发现(1)氯沙坦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偶测平均血压(P<0.01);(2)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24h平均血压(P<0.01)。有效率为83.3%;(3)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率分别为78.8%和76.5%。SBP、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1.24±0.33,1.37±0.42和1.32±0.37;(4)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120/8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5)24hSBP、DBP下降幅度与治疗前SBP、DBP明显相关(r分别为0.812和0.794,P<0.01)。结论:氯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其主要优点是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夜间无过度降压的危险,晨间血压上升受到明显抑制,基础血压越高,降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0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入院后停药2周,服氯沙坦50mg,q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0mmHg以下,可加大剂量到100mg,qd,治疗前后复查24小时动态血压。以二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峰比(T∶P),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时下降10%或大于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 结果 发现(1)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24小时平均血压(mmHg)(SBP134±14比113±8,DBP89±12比71±5,P<0.01);有效率为85.0%.(2)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TP比率分别为78.6%(48%~93.9%)和76.2%(46.4%~89.6%).SBP,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1.23±0.32,1.36±0.41和1.32±0.38.(3)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120/8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mmHg)(SBP142.6±8.8降至116.3±11.4,DBP89.2±9.6降至74.3±6.8,P<0.01),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SBP120.3±3.7比116.3±6.8;DBP78.2±6.1比74.3±7.2,P>0.05).(3)24小时SBP,DBP下降幅度与治疗前SBP,DBP明显相关,r分别为0.803和0.797,P<0.01. 结论 氯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其主要优点是24小时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夜间无过度降压的危险,晨间血压上升受到明显抑制,基础血压越高,降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 2 4小时血压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例Ⅰ Ⅱ级高血压病人 ,入院后停药 2周 ,服氯沙坦5 0mg ,qd ,疗程 12周 ,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 140 / 90mmHg以下 ,可加大剂量到 10 0mg ,qd ,治疗前后复查 2 4小时动态血压。以二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 /峰比 (T∶P) ,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时下降 10 %或大于 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 ,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结果 发现 (1)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 2 4小时平均血压 (mmHg) (SBP :134± 14比 113± 8,DBP :89± 12比 71±5 ,P <0 0 1) ;有效率为 85 .0 % .(2 )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T :P比率分别为 78.6 % (4 8%~ 93 .9% )和 76 .2 % (4 6 .4%~ 89.6 % ) .SBP ,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 1.2 3± 0 32 ,1.36± 0 41和 1.32± 0 38.(3)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 (12 0 / 80mmHg)的高血压患者 ,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mmHg) (SBP :142 .6± 8.8降至 116 .3± 11.4,DBP :89.2±9.6降至 74.3± 6 .8,P <0 0 1) ,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 ,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 (SBP :12 0 3± 3 .7比 116 .3± 6 .8;DBP :78.2± 6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0±5)岁;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qd,治疗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18例伴左室肥大及左房增大者给予连续服药2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后心脏结构有否改善.结果45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以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7.25±9)mmHg,舒张压下降(24±8.25)mmHg,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合并左室肥厚的18例病人治疗24周以后,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房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显著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内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病人,按年龄分为老老年组(61例)与中青年组(42例),两组均作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和昼夜节律.结果 中青年组诊室舒张压明显高于老老年组[(98.7±11.0)mmHg比(78.1±11.9)mmHg,P<0.01],老老年组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80.3%比11.9%,P<0.01].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中青年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老老年组(P<0.05或P<0.01),而24 h、白昼、夜间平均脉压低于老老年组(P<0.01),老老年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非杓型血压形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85.2%比40.5%,P<0.01).结论 老老年组高血压病病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舒张压低于中青年组,脉压高于中青年组,非杓型血压形态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应选择长效药物,平稳降压,并根据动态血压形态调整服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压负荷(BPL)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关系,以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0例正常血压者,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各25例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结果(1)正常组与1级高血压组之间血压负荷(SBP:4.83±2.95%vs59.75±22.12%;DBP:3.75±2.05%vs 61.75±18.2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级高血压组昼夜负荷差较大,呈杓型改变。2级高血压组的血压负荷(SBP:94.94±5.08%vs59.75±22.12%;DBP:91.75±10.08%vs61.75±18.24%)明显高于1级组(P均<0.01)。昼夜负荷呈非杓型改变。2级组左室肥厚(LVH)异常检出率76%明显高于1级组20%(P<0.01)。(2)高血压组LVMI与夜间SBP和DBP均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夜间SBP和DBP下降率均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 血压负荷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价和预测有临床价值。夜间SBP与LVMI的相关性比DBP与LVMI的相关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睡前服用氨氯地平的降压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服安慰剂末诊室舒张压(DBP)在95 mmHg~115 mmHg(1 mmHg=0.133 kPa)者入选,于21:00予5 mg氨氯地平治疗,两周后降压不满意者加至10 mg,继续服药4周后结束试验.服安慰剂末、试验结束日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T/P、收缩压(SBP)峰值、DBP峰值、夜间SBP和DBP下降值、夜间SBP和DBP下降百分率,以及24 h、白天及夜间的平均SBP、平均DBP、SBP负荷、DBP负荷和心率(HR).结果 服药后总有效率为100%,SBP、DBP的T/P分别为82.08%和71.62%,平均SBP、平均DBP、SBP负荷、DBP负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夜间SBP、DBP的下降值和下降百分率、平均HR指标服药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每日1次、睡前服用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地控制24 h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初诊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IMT.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同时非杓型组的LVMI(179.8±36.6)g/m2和IMT(1.50±0.04)mm明显高于杓型组[LVMI(158.8±34.6)g/m2;IMT(1.20±0.03)mm,P均<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影响LVWI和IM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收治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并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24 h脉压、白昼SBP、白昼DBP、白昼脉压、夜间SBP、夜间DBP及夜间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DBP、24 h脉压、白昼DBP、夜间SBP及夜间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白昼SBP、白昼脉压及夜间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白昼SBP、白昼DBP及夜间SB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24 h SBP、白昼DBP、白昼脉压、夜间SBP及夜间脉压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平滑指数和DBP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逊于氯沙坦钾片,但其能有效降低白昼脉压和夜间脉压,且降压作用更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的方法,20例研究对象经2周洗脱期,服用贝尼地平4mg/d一次,2周末坐位舒张压(SeDBP)≥90 mmHg者加量至贝尼地平8 mg/d一次,继续服用6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8周末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一次.结果ABPM显示8周末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DBP)较洗脱期末分别下降(9.4±5.4/6.2±4.1)mmHg、(10.7±6.7/6.8±3.8)mmHg、(6.9±9.0/5.1±7.7)mmHg.降压T/P值SBP为58%,DBP为59%.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尼地平4~8 mg/d一次为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血压谷/峰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动态血压观察氯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氯沙坦片组和苯那普利片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片50~100mg和苯那普利片10~20mg,晨服,1次/日,疗程16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氯沙坦片组,收缩压(SBP)由治疗前的168.2±16.3 mmHg降至138.3±17.2mmHg,舒张压(DBP)由治疗前的99.8±8.1mmHg降至治疗后的85.3±6.4mmHg,SBP、DBP谷/峰比值分别为0.73和0.68;苯那普利组;SBP由治疗前的169.4±16.7mmHg降至139.3±16mmHg,DBP由治疗前的98.7±9.2mmHg降至治疗后的84.6±6.3mmHg,SBP、DBP谷/峰比值分别为0.67、0.63,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氯沙坦组无明显副作用,苯那普利组有6例出现咳嗽,2例咳嗽较剧烈,退出观察。结论:氯沙坦片能安全、有效、平稳地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其疗效与苯那普利疗效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少于后者,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4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观察组,118例)和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对照组,124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h平均舒张压(diastole blood pressure,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夜间DBP、晨峰SBP、晨峰DB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除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e blood pressure vriability,DBPV)、夜间DBPV无改善(P0.05),余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SBP、白昼SBP、夜间SBP、夜间DBP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4)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9.47±2.04)%vs(10.40±2.76)%]、白昼SBPV[(10.62±2.41)%vs(11.28±2.31)%]、夜间SBPV[(8.34±2.53)%vs(10.55±2.63)%]、夜间DBPV[(10.37±2.12)%vs(12.68±2.64)%];昼夜节律[(9.54±1.24)%vs(6.25±1.1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效果更佳,尤其在降低夜间血压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予以替米沙坦 80mg,氯沙坦 5 0mg ,每日一次 ,6周后观察动态血压 (ABPM)评价降压效果。结果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两组 2 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明显降低 ,替米沙坦 80mg的降压效果比氯沙坦 5 0mg更好 (P <0 .0 5 ) ,特别是在给药间期的最后 4~ 6小时 ,SBP/DBP替米沙坦降低了12 .3± 14 /7.2± 0 .9mmHg ,氯沙坦降低了 6.0± 1.6/3 .8± 0 .9mmHg(P <0 .0 5 )。结论 替米沙坦 80mg每日用药一次 ,可以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提供 2 4小时血压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 h ABPM, 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 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 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厄贝沙坦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UMA、24h尿TP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150mg治疗2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压达标率46.7%.未达标者继续予厄贝沙坦300mg治疗2周,SBP、DBP较2周时明显下降(P<0.001),血压达标率86.7%,6周时复查24h尿UMA、24h尿T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SBP、DBP,呈剂量依赖,并且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本药耐受性好,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0±5)岁;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qd,治疗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18例伴左室肥大及左房增大者给予连续服药2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后心脏结构有否改善。结果:45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以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7.25±9)mmHg,舒张压下降(24±8.25)mmHg,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合并左室肥厚的18例病人治疗24周以后,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房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显著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血压变异性(BPV)与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86例高血压合并抑郁焦虑病人为高血压并焦虑抑郁组,153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为原发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两组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与夜间DBP的变异系数(CV),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并焦虑抑郁组与EH组卧位、立位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等情况。结果高血压并焦虑抑郁组24 h SBP变异系数(24 hSCV)、24 hDBP变异(24 hDCV)、白昼SBP变异(dSCV)与白昼DBP变异(dDCV)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夜间SBP变异(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nDCV)分别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并焦虑抑郁组卧位、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结论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BPV增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参与了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过程,长效RAAS抑制剂可能是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降压药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h ABPM,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的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线;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最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降低血压和尿酸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两者对血尿酸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59例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氯沙坦50mg,qd;另一组给予依那普利5mg,bid.12周后观察二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对血尿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氯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7.45±10.70/100.90±10.47)降为(146.14±14.40/83.24±9.24)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8.93±8.91/92.31±10.43)mmHg降为(132.62±14.40/83.24±9.24)mmHg;依那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5.17±10.16/100.60±14.49)降为(147.23±14.14/89.2±7.14)mmHg;24h平均压由(149.32±9.29/91.47±12.97)mmHg降为(133.87±13.02/83.17±8.92)mrmHg;氯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后由(446.48±118.55)μmol降为(379.52±74.59)μmol,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1.30±112.15)μmol和(433.77±113.96)μmol. 结论氯沙坦和依普利那降压疗效相似,但氯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对于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病人建议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