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2005年绍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绍兴市辖6县(市、区),境内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极易造成水源性疾病的传播流行。1999年,越城区城东乡爆发一起副伤寒疫情,范围之广发病之多,为我市历史上所罕见。为了解我市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对我市1996~2005年间的伤寒疫情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历年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及爆发疫情资料;人口数据源于绍兴市统计局和市公安局。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流行强度1996~2005年全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7773例,无死亡报告。年平均发病率17·39/10万,年发病率在7·30/10万~31·36/10万之间…  相似文献   

2.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为分析伤寒、副伤寒发病流行特征,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将5a来伤寒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自温岭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年鉴,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1996~2000年法定传染病年月报表。2 结果2.1 发病情况1996~2000年总发病数为279例,全部为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4.95/10万,无死亡病例,以1997年发病最高,发病率为7.884/10万,从发病趋势来看近5a发病率有所上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北仑区1985—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浙东沿海 ,自 1985年建区以来 ,伤寒 (副伤寒 )疫情波动较大 ,年均发病率为 2 6 5 9/10万 ,有些年份出现了较大流行 ,发病率最高达 117 3/10万。为分析伤寒的疫情特点和流行规律 ,有效地落实防制措施 ,现对北仑区 1985~ 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区卫生防疫站档案室疫情资料汇编 ;人口资料来自区公安局人口统计报表 ;病例确诊依据按卫生部传染病诊断标准。为便于比较 ,根据我区发病情况 ,将发病率≥ 2 0 /10万的年份称高流行年 ,发病率 <2 0 /10万称低流行年。结  果流行强度  1985~ 1999年 15…  相似文献   

4.
伤寒副伤寒病是影响我市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肠道传染病之一。为了控制流行,降低发病,指导防治。我们对1989~1994年全市中小学校的学生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1资料来语与方法1.1根据全市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疫情报告分类统计:1.2市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直接参与暴发疫情处理获得的数据:2流行特征2.l发病强度我市1989~1994年在校中小学生累计6853995名中共报告发生伤寒副伤寒病6579例,年平均发病率96.0/10万,占全市同期发病总例数18.9%。且各年发病率不同,其中1989年为143.9/10万,1990年为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现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3年苏州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07例,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0~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31/10万。报告病例男女比为1∶1.34,夏秋季多见,6—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病例总数的43.0%。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姑苏区(0.83/10万)、张家港市(0.79/10万)和太仓市(0.72/10万)。结论苏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较为平稳,夏秋季多见,存在地区、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遵义市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遵义市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97 6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1.60/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的46.39%)。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01.53/10万(其中:痢疾发病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72%),占总发病数的46.69%,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23/10万,肺结核发病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的81.18%。[结论]我市肠道传染病发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提示应加强卫生宣传及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群众卫生和防病意识。肺结核、痢疾、伤寒(副伤寒)、乙肝是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伤寒、副伤寒发病动态,为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新疆疫情统计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对该区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新疆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3.12/10万,年均死亡率0.00048/10万,年均病死率0.0153%。全年8-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10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9起,多数发生在喀什地区。结论 2004-2013年新疆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平缓下降趋势,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优势茵型仍是伤寒沙门茵。  相似文献   

9.
伤寒与副伤寒是舟山市列为监测防治的重点传染病。为分析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 ,评价防治工作效果 ,对 2 0 0 0年舟山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伤寒与副伤寒疫情资料来自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订正年报表。年平均人口数由市统计局提供。1 2 统计方法 按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算相应的统计学指标。2 结果2 1 发病强度与地区分布  2 0 0 0年合计报告伤寒与副伤寒病人 2 0 6例 ,无死亡病例 ,年报告发病率为2 0 93/ 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 4县 (区 )的 4 1个乡镇、街道 ,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 6 1 19%。 …  相似文献   

10.
沿海地区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市地处黄海之滨 ,长江以北 ,13条运河贯穿其中 ,交通十分便捷。自 195 6年有疫情记载以来 ,发病率波动较大 ,常有暴发甚至局部流行。近年来 ,尽管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部分地区仍居高不下 ,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卫生问题。为探讨伤寒流行规律 ,逐步控制其发病 ,现对我市历年疫情资料作一简要分析。1 资料来源南通市历年疫情年报表以及如东县省级监测点伤寒反馈资料 :南通市历年统计年鉴与南通市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 结果2 .1 疫情概况与趋势195 6~ 1999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人 5 3 0 87例 ,年平均发病率 17.46 /10万 ,死亡…  相似文献   

11.
袁勇 《职业与健康》2001,17(9):85-86
伤寒、副伤寒(以下简称伤寒)是重点防治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晴隆县自1992年以来,各级卫生部门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有所下降,为进一步了解伤寒发病规律,对1999年伤寒病例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1999年晴隆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和部分伤寒流行专题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晴隆县统计局年报。  相似文献   

12.
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该县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年祁阳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13 656例,年均发病率124.50/10万。甲类传染病1种,1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乙类传染病19种,累计发病12 712例,死亡83例,年均发病率115.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6/10万,病死率为0.61%。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副伤寒。11年间祁阳县共报告13起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结论 11年来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有升有降,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改变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因此,祁阳县应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炜 《浙江预防医学》2001,13(11):13-14
病毒性肝炎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 ,1990~ 1999年连续 10年列传染病发病首位。为了解我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为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依据 ,现将 1990~ 199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源1 疫情资料来自 1990~ 1999年衢州市传染病年报。2 人口资料由衢州市统计年鉴获得。结 果1 流行强度及趋势  1990~ 1999年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41817例 ,占 1990~ 1999年传染病报告总数的 47 74% ,年均发病率 178 78/ 10万。 1990~ 199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由 1990年的 2 75 49/ 10万降至 1999年的 146 0 4/ 10万 ,见表 1…  相似文献   

14.
浦江县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西部,属金衢盆地,人口38万,是伤寒副伤寒的历史疫区.1998年以来该县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并多次发生爆发疫情.据1999、2000年伤寒疫情资料分析,该县东部5个镇伤寒副伤寒的发病人数分别占全县总发病人数的85.7%、85.3%.为了控制伤寒、副伤寒局部流行,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2001年在东部5个镇实施了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措施.2002年起在全县实施了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措施,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急剧上升到逐步得到控制.现将2001~2002年浦江县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北仑区1985-2005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北仑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5-2005年北仑区法定传染病报告伤寒疫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21年间北仑区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35.63/10万,每隔2-3年出现一个高流行年,1999年后伤寒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季节分布呈现春季单峰。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72.54%),本地户籍发病远大于外来流动人口。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危险因素分析提示伤寒流行与生吃、半生吃毛蚶、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有关。结论北仑区属于伤寒高流行地区,流行因素主要与本地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加强饮食行为干预、加大贝壳类海产品监测,是控制当前北仑区伤寒高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控制伤寒副伤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最高的年份发病率达181.76/10万,年均发病率为76.51/10万;14年间共发生流行暴发疫情18起;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82.97%;6~11月为流行高峰,占64.66%;水污染是伤寒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灵川县伤寒副伤寒疫情仍较严重,必须加强学校和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龙岩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龙岩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龙岩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2006年的48/10万上升到2015年的118/10万,年平均发病率3.01/10万。6—10月为发病高峰,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年龄分布在2月龄至86岁之间,职业分布以农民、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龙岩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以农民、儿童和学生为重点人群,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伤寒的监测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局部地区相继发生数起千人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简称伤寒)的水型暴发,流行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患者病情重,给病区的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我省伤寒1986年以来连续四年发病上升,发病率超过10/10万,为全国高发省区之一。一、疫情动态: 伤寒是我省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自有疫情记录以来,每年都有病例报告。五十年代的平均发病率为12.40/10万,六十年代为6.19/10万,七十年  相似文献   

19.
奉化市1998 ~ 2000 年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8年至今 ,奉化市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每年春节前后至 5月份 ,局部地区时有爆发 ,疫情迅速上升 ,形成发病高峰。为摸清奉化市副伤寒疫情流行特征及规律 ,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 ,现将我市副伤寒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1)疫情资料 :1998~ 2 0 0 0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和年报统计分析资料。 (2 )病人资料 :3年期间病人住院的诊治病历及病人“伤寒个案调查表”。 (3)实验室资料 :医院诊断伤寒病人血培养结果 ,农贸市场食品监测检验报告和环境水样监测检验报告。 (4 )对照资料 :1999年48例副伤寒病例 1∶1配对对照调查…  相似文献   

20.
我县 2 0 0 2年共报告伤寒 (副伤寒 ) 35例 ,发病率为6 2 7/ 10万 (无死亡病例) ,与 2 0 0 1年相比上升了 75 % ,主要因一起校园副伤寒爆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响水县 2 0 0 2年传染病报告资料及疫情处理报告。2 结果2 1 全年伤寒疫情 伤寒 (副伤寒 )病例 35例 ,分布在占乡镇总数的 78 6 %的 11个乡镇、农场、盐场 ,相对集中于响水镇 (共 15例 ) ,病例占全县伤寒发病总数的 4 2 9%。全年 12个月中 10个月有病例发生 ,其中 5月份发病 16例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 4 5 7%。从疫情统计来看 ,发病年龄最小的 3岁 ,最大的 6 4岁 ,发病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