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玉田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以及采取的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玉田县2014-2016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6例,主要集中在1~5月,非免疫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1岁组发病率最高,平均109.96/10万(29/26 373);20~岁组病例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0.00%(33/66)。结论继续加强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灵敏度,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类疫苗选择性接种工作,是控制麻疹疫情、及早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了解保定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数据,对保定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及为消除麻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2011-2012年麻疹疫情防控取得了麻疹专项监测以来的最好成绩,发病率分别为0.07/10万、0.04/10万;2013-2014年疫情出现反弹,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45/10万、3.98/10万,2013年比2012年上升10.50倍,2014年比2013年上升7.94倍。2013年3~5月、2014年1~5月为发病高峰,其中2014年2月发病数为全年峰值;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保定市区以北、总人口在50万以上的县(涿州市、定兴县、徐水县、易县);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和20~岁组人群,分别占2013-2014年总病例数的50.54%、44.23%,其中<8月龄、8月龄~2岁组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7.02%、23.53%。2013-2014年8月龄~14岁组麻疹病例65.00%无麻疹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ine,MCV)免疫史,其中8月龄79.31%接种不及时。结论保定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免疫人群仍存在免疫空白和及时率低等问题。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推进消除麻疹进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消除麻疹所制定的各项防控措施;并关注小年龄组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总结全省消除麻疹工作进展状况.方法对全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1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18/10万,较2010年下降92.41%,为历史最低水平.许昌、郑州、信阳、漯河、平顶山5个地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2.13%.年龄别发病率以<1岁组最高(6.57/10万),其次是1岁组、6岁组、4岁组和2岁组.全省2011年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0.69/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98.12%,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96.96%,血清学检测结果7日内报告率99.23%,麻疹暴发2起,其血清学确诊率和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起数占暴发总起数的百分比均为100%.结论全省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应继续做好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和重点地区集中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做好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清远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清远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清远市共报告麻疹1794例,年均发病率为8.69/10万,各年发病高峰在4~7月;病例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清城区和清新县;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O.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麻疹发病高发人群。结论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率,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监测质量和实现早期疫情应急处理,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林其汉  蔡和宋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52-1354,1362
-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三明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三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2.17/10万。〈15岁病例占58.90%,年龄别发病率以0岁最高,为21.85/10万;9岁、10~14岁次之,发病率分别为10.38/10万、10.13/10万;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居多。399例病例中,无免疫史80.20%,免疫史不详5.51%。2009年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后,人群IgG抗体阳性率、GMT水平显著升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较强化前下降97.83%。2006—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排除发病率由0.91/10万上升2.48/10万,血清标本采集率由33.03%上升100%,实验室确诊比例由16.49%上升10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2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15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麻疹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8年2~6月收治的215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5例患者,男127例,女88例;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个年龄段,3~12月龄83例,20~39岁85例。发热39~41.2℃ 197例,62.20%患者有麻疹黏膜斑,持续2~6天,3~5天出疹163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10例。结论:本次流行的麻疹临床表现典型。做好1岁以下小儿麻疹疫苗初种和育龄妇女、成人应急接种工作是控制小儿和成人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泉州市麻疹在“消除阶段”(2006—2011年)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麻疹防制对策,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监测资料和防制对策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晋江(6/10万),最低的是永春(O.16/10万)。发病高峰后移或消平。病例主要以外地户籍人口为主,占56%。发病年龄有呈双向位移的趋势,〈8月龄组和≥15岁组的人群所占比例增高。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是发病的主体。发病前7~21d去过医院的病例占57%。结论通过消除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控制医院感染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南通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南通市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77例,其中确诊282例(实验室确诊183例,流行病学联系1例,临床诊断98例),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符合率为100.0%。麻疹报告发病率为3.69/10万,较2007年的2.19/10万上升了68.4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22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79.79%。其中20岁以上发病人数199例(70.57)%;有免疫史的39例(13.83%),无免疫史的117例(41.49%),免疫不详126例(44.68)%,其中20岁以上199例发病人中,有免疫史的仅7例(3.52%)。结论:该年度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往年明显提高,主要监测指标已显著超过部、省要求,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血清标本采集率均达到监测要求。然而,血清标本3天内及时检测率仍有待提高,必须加强实施对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奉贤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掌握奉贤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 ,对 2 0 0 1年~ 2 0 0 3年奉贤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 0 0 1年~ 2 0 0 3年共 16 8例麻疹中 ,本地麻疹发病 10 1例 ,占 6 0 .12 % ,外来人口麻疹发病6 7例 ,占 39.88%。本地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 5 3例 ,占 5 2 .4 8% ,<8月龄 2 3例 ,占 2 2 .77% :外地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 5 6例 ,占 83.5 8% ,<8月龄 4例 ,占 7.14 %。 4月、5月为麻疹高发月 ,占病例总数的 6 7.5 %。麻疹发病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母传麻疹抗体提前消失、未免疫和未接种麻疹疫苗 (Mv)人群的积聚。因此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 ,提高接种质量和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 ,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美贞  叶秀华  卢关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37-1237,1174
目的了解江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收集法定传染病报告和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疫情信息,用Excel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通过麻疹控制策略的实施和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使江门市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90年代控制在5/10万以下,2000~2001年发病率虽略有回升但仍控制在13/10万以下,与60年代相比下降99%以上。现病例主要发生在外来人口和免疫空白人群中。结论现行的麻疹控制策略是成功的。抓住流动人口这一重点、难点,根据免疫监测结果适当调整免疫策略,以消灭免疫空白为主,进一步完善初种和复种程序,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揭阳市2011-2013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进一步防控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揭阳市各县(市、区)上报的2011-2013年麻疹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3年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免疫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监测系统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2011-2013年揭阳市共报告167例麻疹病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155例,临床诊断病例12例,排除病例发病率分别为0.29/10万、2.57/10万和2.18/10万,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发生,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发病人群以8个月~14岁年龄组和无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为主。近3年揭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指标逐年提高,2012-2013年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均超过90%。结论揭阳市部分地区常规免疫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应强化常规免疫基础,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点应急接种,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区1953—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自然感染时期(1953—1965年)麻疹发病率、死亡率最高;流行周期1~2年;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实施计划免疫后,全区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98.57%,死亡率下降100%;发病月别高峰与计划免疫前相比明显后移;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发病年龄明显后移。结论现行的麻疹控制策略是有效的。今后,应抓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在维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阻断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病学和消除进展特点,为本地区麻疹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病例信息,结合历年强化免疫活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发病特征。结果 发病基本维持每5~6年一个流行周期,其中2015—2017年年均发病率为0.39/10万;发病县区占比下降;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发病季节与年龄出现位移;流动人口发病比重不高,但发病前7~2d前往过医院就诊者占28.43%;免疫史不详者和无免疫史者共占88.03%;8月龄病例1剂次接种仅占8.70%;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 河源市麻疹消除仍存在薄弱环节,另二胎政策开放,易感人群累积提速。为深入推进麻疹消除进程,仍须持续深度践行《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针对年龄双相移位现象,尽早开展对适龄儿童以外人群免疫策略研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控制麻疹进展及麻疹流行特点,对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4-2009年6年间三门峡市麻疹疫情的特点。结果:2004-2009年三门峡市共报告麻疹1613例,平均年发病率14.35/10万,<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0%,上升到2009年42.60%。≥15岁人群麻疹发病构成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分别为28.57%、15.55%、16.17%、14.81%、13.45%、15.20%。结论:三门峡市麻疹疫情在时间分布上与全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7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0/10万,呈下降趋势。发病例数最多的是渔阳镇,占28.12%;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76.95%;发病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发病年龄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占33.06%,≧20岁成人发病也占较大比例,占35.9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好麻疹散发和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高校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及联防联控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特点,为学校流感暴发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某高校2009年秋冬季流感样病例,对其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疫情持续25 d,共出现发热病例2 333人,发热伴流感样病例854例,占发热人数的36.61%;聚集性发热5起。结论:学校是流感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应及早启动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江苏省麻疹野病毒分离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监测2005年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病毒野毒株及其基因型.方法:2005年分别在医院门诊疑似麻疹患者和疑似麻疹爆发点的患者中采集咽拭子,接种EB病毒转化的绒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获得58株麻疹野病毒.结果:该58株病毒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58株病毒属于麻疹野病毒第8基因组H1基因型.结论: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与国内流行优势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05~200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60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65%,5~9岁组发病数最高,计7042例,占发病总数的39.85%。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的70.45%,暴发总病例数的55.45%。暴发地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所有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结论腮腺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把腮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能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