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测定健康犬肝脏血流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12只健康中华田园犬行全肝灌注增强扫描,运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HPP)、总肝灌注(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灌注彩图,并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以评价正常犬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各脏器绘制的TDC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计算得到HAP(28.25±2.19)mL/(min·100 g),PVP( 53.53±10.71 )mL/(min·100g),TLP(S1.78±18.56)mL/(min·100g),HPI(0.30±0.16)%.结论 64排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克服了以往灌注成像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可以对健康犬肝脏进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测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9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主要包含肝脏各叶、主动脉、脾脏及门静脉层面,对比两组各项CT灌注参数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CT灌注参数,主要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血流量(T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总肝灌注量(TLP)。结果:观察组HAP、TBV、MTT及HPI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VP和TL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判定标准,114例肝硬化患者中,A级32例,B级45例,C级37例;A级、B级及C级患者HAP、PVP、HPI及TLP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及C级患者TBV和MT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患者HAP和TLP水平均较C级低,PVP和HPI水平均较C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获取肝硬化患者肝脏形态及功能信息,明确肝脏供血情况,还可判定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与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CTP评分,并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计算灌注参数: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评价肝硬化患者的CT灌注成像各项参数与CTP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HPP [(0.4958±0.2313)vs(0.9356±0.2679) ml/min·ml,P=0.000]、TLP[(0.8437±0.3242)vs(1.1326±0.3720) ml/min·ml,P=0.022]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CTP评分与HPP(r=-0.793,P=0.000)、与TLP(r=-0.815,P=0.021)均呈负相关.结论 与CTP评分体系相比,CT灌注参数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储备功能评估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出将经256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初步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将病理结果确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筛选出来,行CT灌注扫描。最后得到10例病例,比较1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实性部分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总肝灌注量(TLP)高于远处肝组织,门静脉灌注量(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94例PHC及29例无肝脏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斜率法计算其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HAPI)和门静脉灌注指数(hepatic portal perfuiosn index,HPPI),对比分析PHC和对照组血流灌注参数差异。结果:PHC组织HAP和HA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HPP、TLP和HP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精确测定PHC血流灌注参数;PHC表现为高动脉灌注和低门静脉灌注。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关性。方法以拟行外科手术切除的HCC19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斜率法计算CT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perfusion,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index,HAPI)。收集外科手术后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CT灌注参数HAP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HPP、TLP和HAPI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纤维化中的价值,探讨相应参数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79例经肝穿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18例非肝脏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肝脏CT灌注扫描,获得主要灌注参数,即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流指数(HPI)、肝血流量(HBF)及血容量(BV)。结果:观察组患者分期,S1期17例,S2期20例,S3期20例,S4期22例。观察组中PVP、TLP、HBF和B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P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VP、TLP、HBF及BV在S3和S4期中的值明显低于S1和S2期,而HPI在S3和S4期中的值明显高于S1和S2期。结论: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血管分布情况,对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介入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行介入治疗的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者19例、部分脾栓塞术(PSE)者17例。后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分析36例患者术前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各参数变化。结果 TIPS术前FPP值明显高于术后(P<0.05);TIPS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数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TIPS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数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PSE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PVP、TLP数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PSE术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HAP、HPI数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介入治疗后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可直观定量监测术前术后的肝实质血流量变化情况,微创、安全且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动态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量动态变化分析及对肝硬化程度分级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21例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硬化程度分级;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20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计算肝脏血流量。结果对照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10.67±2.13)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PVP)为(76.15±7.89)ml/(min.ml),总肝血流量(TLP)为(85.89±8.66)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4.32±3.01)%。肝硬化时HAP为(15.89±6.23)ml/(min.ml),PVP为(52.16±16.76)ml/(min.ml),TLP为(68.03±10.16)ml/(min.ml),HPI为(26.19±12.96)%。肝硬化患者的HAP和HPI均较正常组升高,PVP、TLP较正常组降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时肝血容量(T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正常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时HPI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CT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地反映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梁溢贞  张艳  王晓白 《当代医学》2010,16(11):162-164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评估肝癌TACE术前后肝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3天及术后4周行肝脏CT灌注成像,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动脉灌注、门静脉灌注、肝动脉灌注分数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r=0.447、0.442、-0.267,均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PVP逐渐减低而HAP及HP逐渐升高。HAP、HPI与血清透明质酸呈高度正相关(r=0.701、0.651,均P〈0.05)。术前肝动脉灌注分数大于25%共17例中7例(41%)术后恢复不良,占TACE术后肝功能恶化组9例中的77.7%。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针,有很好的术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56-CT肝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CT灌注成像评价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肝穿刺活检和影像学、血液学、生物化学检查筛选出的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肝穿刺结果和Child-Pugh评分将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n=8)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12),并选择同期无肝脾疾病者作为对照组(n=11),利用256-CT进行肝灌注(256-CT liver perfusion,256-CTP)。采用256-CTP模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采用大体灌注模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肝灌注(liver perfusion,LP)、增强峰值(peak enhanced,P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血容积(blood volume,BV)。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肝硬化分期与各灌注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灌注指标预测肝硬化程度的能力,选择约登指数最大作为截断点,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PVP分别为(76.63±37.26),(38.78±16.13)和(36.14±15.31) mL/(100 mL·min);TLP分别为(98.48±43.58),(55.63±14.47)和(54.41± 20.81) mL/(100 mL·min);PE分别为(55.62±18.25),(44.11±5.79)和(41.08±7.74)HU,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I分别为(19.50±6.08)%,(31.81±16.48)%和(34.47±16.04)%;TTP分别为(37.32±8.59),(47.06±14.61)和(59.86±20.87)s,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P,LP和BV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TLP,PE和LP与肝硬化分期呈负相关(分别r=−0.592,−0.567,−0.409和−0.569,均P<0.05);HPI,TTP与肝硬化分期呈正相关(分别r=0.434和0.538,均P<0.05)。HPI和TTP对肝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ROC曲线对预测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TTP略优于HPI。结论:256-CTP可测量多个灌注参数,为评估肝硬化提供更多信息,能够整体、定量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TTP对预测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肝细胞肝癌(HC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3例证实为中晚期HCC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2天行双源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全肝脏灌注扫描,术后3-5天及术后一个月行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全肝脏灌注扫描。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帕醇370mg I/m L)50m L,随后追加生理盐水50m L,流速均为5m L/s,获得25个动态扫描;利用灌注软件处理分别产生术前及术后一个月病灶灌注伪彩图,分别测量其前后灌注参数:血容量(BV)、开始时间(TTS)、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灌注指数(HPI),评估TACE术后疗效。结果 23例HCC中5例HCC术后完全被碘油栓塞,18例术后部分被碘油栓塞,对碘油完全栓塞的病灶,灌注参数较术前原发病灶,BV、ALP、HPI明显降低(P0.05),TTS、PVP明显升高(P0.05);对比碘油栓塞不完全病灶的碘油沉积区与术前原发病灶的灌注参数值,TTS、PVP值明显增加(P0.05),ALP、HPI值明显减小(P0.05);对比残余病灶区与术前原发性病灶的灌注参数值,HPI明显增加(P0.05),ALP轻度增加,PVP值明显减小(P=0.021);对比碘油栓塞不完全病灶的碘油沉积区与残余病灶区灌注参数,TTS、PVP值明显减低(P0.05),ALP、HPI明显增加(P=0.00)。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HCC TACE术治疗疗效的评估及术后残余病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我院125例HC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CT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检出情况,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HC患者PLC的诊断价值、HC患者与HC并PLC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大小及不同肝功能CTP分级下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 125例HC患者共检出161个病灶,其中直径<1 cm 8个,1~3 cm 53个,4~5 cm 63个,>5 cm 37个,肝右前叶、肝右后叶者居多,分别为45及69个;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149个,检出率92.55%;门脉期检出病灶134个,检出率83.23%;延迟期检出病灶142个,检出率88.20%;125例HC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显示75例PLC阳性,50例PLC阴性,CT动态增强扫检测HC并PLC的敏感度为94.67%,特异度为94.00%,准确率为94.40%,阳性预测值为95.95%,阴性预测值为92.16%,Kappa值为0.884,具有较高的一致性;HC组HAP、HPI值均显著低于HC并PLC组,PVP、TLP值均显著高于HC并PLC组(P<0.05);125例HC并PLC患者中CTP A级41例,CTP B级46例,CTP C级38例,CTP A级HAP、HPI值显著低于CTP B、C级(P<0.05),PVP、TLP值均显著高于CTP B、C级(P<0.05),CTP B级HPI值与CTP C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HC病灶情况,且对P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PLC诊断和肝功能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兔VX2肝肿瘤模型的全肝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与不成对动脉(unpaired arteries,UAs)、微血管 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兔VX2肝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及与灌注成像表 现的本质。方法:在术后2周对兔VX2肝肿瘤模型及假手术对照组兔行全肝CT灌注成像,获得兔VX2肝肿瘤组织、瘤 周肝组织及假手术组的肝灌注血流量(blood fl ow,BF)、肝灌注血容量(blood volume,BV)、肝动脉灌注量(arterial liver perfusion,AL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liver perfusion,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等参数,并 于检查完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得肿瘤标本的UAs及MVA值。分析统计在有活力肿瘤边缘区(肝肿瘤组织)与瘤 周肝组织的各CT灌注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各参数值与兔VX2肝肿瘤内的代表肿瘤新生细动脉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 标UAs及代表血窦毛细血管化程度的MVA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瘤组织与实验组瘤周肝组织和假手术组比较,全 肝CT灌注参数BF,BV,ALP,PV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瘤周肝组织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肝 CT灌注参数BF,BV,ALP,PVP,H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指标UAs与MVA呈正相关;肿瘤 组织的BF,ALP,BV与UAs及MVA呈正相关,而PVP与UAs及MVA呈负相关,HPI与UAs呈正相关,HPI与MVA无显著 相关。结论:全肝CT灌注可定量评估兔VX2肝肿瘤的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的 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CTPI)用于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56例,均于我院首次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并在术前1~3d和术后1~2个月接受CTPI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结果治疗后肿瘤组织的BF、BV、HPI、HA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肿瘤组织的MTT、PVP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8例患者局部有肿瘤残瘤,残瘤组织的BF、BV、HPI、HAP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残瘤组织的MTT、PVP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CTPI能直观、全面地定量反映中晚期HCC患者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4例HCC(A组)、10例FNH(B组)的实性成分的CT灌注值;比较FNH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CT灌注值;比较HCC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 A组的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都低于B组,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高于B组,其中HAP、PVP及HPI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高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并存在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部分的PVP低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中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TLP高于远处肝组织,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层CT灌注技术对肝肿瘤病变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40例肝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1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接受320排CT灌注扫描,比较各组肝脏组织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肝囊肿各灌注参数均为0。肝血管瘤、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BF、MTT、HPI、HAP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BF、BV、PVP明显高于肝癌(P0.05)。肝癌HAP上明显不均匀高灌注,部分坏死区低灌注,边缘明显比中心坏死区灌注高;PVP上明显不均匀低灌注,大部分病灶和周边肝实质间分界不明显。肝血管瘤HAP上边缘结节性强化区明显高灌注,早期无强化区低灌注;PVP上灌注区部分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低灌注。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各参数对肝脏肿瘤血流状态反映,对肿瘤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40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 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值,随后行病检根据肝纤维化诊断评估标准进行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 值呈下降趋势(P <0.05);S0、S1期分别与 S2、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HPI 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 =-0.84,P <0.05;r =0.62,P <0.05)。血清学指标HA、PCⅢ、IV-C 和 LN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HA、IV-C 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P <0.05)。结论双源 CT 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