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大鼠中的脑损伤作用。方法:1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DHCA组、7-硝基吲唑(7-NI)组和花生油组,后3组再分为DHCA术后2,6,12和24 h 4个亚组。假手术组与24 h亚组各16只大鼠,其余亚组各10只大鼠,冰块包埋体温降至21℃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DHCA模型。观察特异性nNOS抑制剂7-NI对脑水肿,脑组织光镜、电镜结构和脑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与DHCA组相比,7-NI能减轻脑水肿(P<0.05),改善脑细胞形态,并能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nNOS在DHCA脑损伤中起细胞毒性作用,7-NI有希望延长DHCA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7-硝基吲唑在鼠脑局灶缺血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寒模型。观察应用7-硝基吲唑前后鼠多项指标变化规律。结果 7-硝基吲唑的适宜剂量为50mg/kg,可显著抑制nNOS活性,减少脑含水量及梗死体积,但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无显效。结论 7-硝基吲唑对鼠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7-硝基吲唑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NOSI)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对脑缺血再灌流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体重180-220g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左颈外动脉管腔内置渔线经颈内动脉送至大脑中动脉内,使之闭塞。  相似文献   

4.
Chu GL  Xin Y  Cheng J  Bi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56-158
目的 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及其选择性抑制剂 7 硝基吲唑 (7 NI)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 ,用RT PCR的方法测定HIBD组缺氧开始后 0h、1h、2h、6hnNOSmRNA的表达 ,同对照组相应时点比较。测定HIBD组、7 NI组缺氧开始后 1h、2h、6h、8h以及对照组一氧化氮合酶 (NOS)、一氧化氮 (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并作相应比较 ,另用TUNEL法比较 3组缺氧结束后 2 4h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在缺氧开始后 2h和 6hHIBD组nNOS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以 6h表达更高 (P <0 0 5 )。HIBD组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NOS、NO、MDA值升高 (P <0 0 1) ,SOD值下降 (P <0 0 1) ,而 7 NI组各时点MDA、NOS和NO值较HIBD组下降 (P <0 0 5 ) ,SOD值升高 (P <0 0 5 ) ,1h时点测定值接近对照组水平。对照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情况 ,7 NI组比HIBD组凋亡减少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nNOS参与了新生鼠HIBD的形成 ,其抑制剂 7 NI通过抗氧化和抑制凋亡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抑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0s)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建立在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基础上,随机平均分成6个小组:3组大鼠分别在伤后3h,6h,9h给予nNOS的选择性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另3组于伤后对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大鼠在伤后24h取脑检测其NOS活性、Ca^2 含量、含水量。结果 7-NI于伤后第3h,6h给药组,其脑组织中NOS活性、Ca^2 含量、含水量均低于盐水对照组,7-NI于伤后第9h给药组上述指标与盐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外伤后及早使用选择性nNOS抑制剂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耳蜗核缺血后听力损失情况,以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及其选择性抑制剂7-硝基吲 唑(7-nitroindazole,7-NI)在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50只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花色豚鼠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缺血组,④用药组。通过结扎一侧颈总动脉,阻断基底动脉,建立豚鼠椎基底动脉脑缺血的动物模型。用药组动物在缺血前5min腹腔注射7-NI,观察每组动物ABR及单位面积耳蜗核内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15min,30min,60min和120min ABR各波潜伏期、I-Ⅲ波间期均显著延长,阈值提高(P<0.05)。用药组ABR各测试参量在相应缺血时间段内较单纯缺血组明显缩短或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缺血后15min即明显升高,缺血30min达到高峰,60-120min基本恢复正常,而用药组各时间段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NOS主要参与耳蜗核缺血早期的病理性损伤,是造成循环障碍性听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7-NI可选择性地抑制nNOS的活性,对神经元缺血早期NO生成过量造成的听力损失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飞  吴赛珠  张晓添 《广东医学》2005,26(10):1351-1352
目的合成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并研究其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液相合成法合成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表达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检测不同浓度的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对巨噬细胞NO产生的抑制效果、以及对NOS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可显著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产生NO并呈浓度依赖性。在同一浓度下,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较NG-硝基-L-精氨酸(L-NNA)作用增强。②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iNOS的活性,对于巨噬细胞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无明显影响。③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对于巨噬细胞内iNOS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iNOS活性而抑制NO产生,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与感觉信息,特别是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人与整合关系密切。本文仅对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的CGRP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脊髓背角DRG内CGRP水平的变化、抑制CGRP生成/作用对疼痛程度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谦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0,22(4):238-241
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NOSI)7-硝基吡唑(7-nitroindazole,7-NI)对脑缺血再灌流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闭塞1小时后治疗组给予7-NI(50mg/kg),对照和假手术组给予花生油5ml/kg,再灌流1小时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再灌流1小时后,7-NI组NOS(一氧化氮合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L-精氨酸减轻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敏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L-精氨酸(L—Arginin)干预组(L—Arg组)。糖尿病大鼠成模后L—Arg组第l天腹腔注射L—Arginin300mg/kg,每日1次,持续14d。DM组第l天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14d。CON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14d。测定L-arginin注射前(T0)、注射后14d(T1)、21d(T9、28d(T3)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闽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PMWT)。L—Arginin注射后28d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背根神经节中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um,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表达。结果Tn时间点,DM组PMWT相对于CON组明显降低,在T1、T2、T3时间点较CON组进一步降低(P〈0.05)。L—Arg组在T1、T2、T3时间点相对于DM组PMwT升高(p〈0.05)。DM组背根神经节NO含量较c0N组明显减少,L—Arg组背根神经节N0表达相对DM组明显增加(P〈0.05)。DM组背根神经节cGRP阳性颗粒表达较c0N组减少,给予L—Arginin后背根神经节CGRP表达相对与DM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敏增强可能与背根神经节NO和CGRP表达下调有关,L—Arginin可明显促进背根神经节N0合成及CGRP表达,可能是其减轻机械性痛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细胞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家族(TRPC)各亚型在炎性痛及神经病理性痛中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炎性痛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炎性痛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蜜蜂毒炎性痛模型组;神经病理性痛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模型组.测定各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然后分别于蜜蜂毒处理后2h及神经结扎后1周,检测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内TRPC家族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和各组背根神经节细胞内TRPC家族相应亚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显示,背根神经节细胞TRPC3、4、5亚型的mRNA表达水平在蜜蜂毒炎性痛组显著增加(P<0.001);而在神经病理性痛组背根神经节细胞TRPC2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 <0.001),同时TRPC3 mRNA表达水平却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蜜蜂毒炎性痛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内TRPC3、4、5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而神经病理性痛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内TRPC2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 蜜蜂毒炎性痛模型及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TRPC通道各亚型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提示TRPC通道各亚型在炎性痛及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致炎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热辐射刺激法及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痛阈,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不同时间其相应节段(L4~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动物出现热痛敏和机械性痛敏,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均下降,于12 h达最低,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免疫组化显示相应节段(L4~L6)脊髓背角P2X3受体免疫反应在注射角叉菜胶24 h后明显增强(P<0.01),72 h表达强度最高,168 h恢复至正常,并且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神经元数12 h开始明显增加(P<0.01),持续至72 h,168 h恢复至正常。结论角叉菜胶所致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活化,表达明显上调,表明P2X3受体在炎性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学表现,并对该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n=12)及福尔马林模型组(n=12).对照组不予处理,福尔马林模型组于左后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1 mL,观察造模后大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2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取出L3-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素受体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福尔马林模型组大鼠呈典型的双相伤害性行为反应,大鼠疼痛反应120 min内积分在5~1,对照组无疼痛反应.福尔马林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可以产生持续的、可信的痛觉过敏,并诱导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表达水平增加,是研究组织损伤诱发炎性疼痛机制的较佳模型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针刺足三里穴对炎性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香草酸瞬时电位受体4(TRPV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清洁级的雄性SD大鼠驯化7 d后,进行基础痛阈筛选,然后按痛阈结果随机分组为造模组36只、空白组18只,造模组在右足足垫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空白对照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造模成功的大鼠又按照基础痛阈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和针刺组18只,每组按照不同的处理时间又分为ZT8(15:00)、ZT16(23:00)2个时间亚组,每组9只。在2个时间点进行处理,针刺组在相应时间点手针针刺患侧足三里30 min,其间每5 min捻转1 min,频率为120次/min,模型组、空白组捆绑固定30 min,不做其他处理,1次/d,共治疗7 d。在第7天治理结束后检测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痛阈,痛阈检测后取材,提取大鼠腰椎4~6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以及脊髓中TRPV4的表达。结果①在ZT8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相比,背根神经节中TRPV4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脊髓组织TRPV4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针刺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背根神经节TRPV4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脊髓组织TRPV4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ZT16时间点: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4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脊髓组织TRPV4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4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脊髓组织TRPV4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炎性痛能够诱发大鼠脊髓和背根局部神经节TRPV4蛋白表达的上调;针刺足三里穴能够调节炎性痛大鼠脊髓与背根神经节TRPV4的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23-27
目的 通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模型,并对模型大鼠实施背根神经节(DRG)脉冲射频(PRF),探讨其对SD大鼠模型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PRF组、CCI+假脉冲射频组(CCI+NPRF组),每组15只。观察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1、3、5、7 d,脉冲射频后1、7、14 d的痛阈改变。造模前、CCI-7 d、PRF-14 d,采用ELISA检测脊髓SDF-1/CXCR4、TRPV1的表达;造模前、CCI-1 d、PRF-1 d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6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CCI组、CCI+PRF组、NPRF组大鼠在神经损伤后右后爪PWMT和PWTL均显著降低(P0.05),而脊髓SDF-1/CXCR4、TRPV1表达增强,大鼠血清TNF-α、IL-6表达明显上升(P0.05)。PRF治疗后CCI+PRF组大鼠机械性痛阈较其他三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Sham组(P0.01),脊髓SDF-1/CXCR4、TRPV1表达则明显减少,同时血清中TNF-α、IL-6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脉冲射频能有效减轻CCI模型大鼠的痛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趋化因子SDF-1/CXCR4、TRPV1及调节TNF-α、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下经椎旁阿霉素背根神经节注射治疗晚期癌痛的可行性。方法:42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在X线介入下经椎旁背根神经节注射0.33%阿霉素1~1.5mL/节,观察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评估,术前、术后1周吗啡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3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1月较术前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9.5%、83.3%、76.2%、58.5%、33.3%;吗啡用量术后较术前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椎旁背根神经节注射阿霉素治疗晚期癌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中、远期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纯自体髓核突出情况下是否可以造成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交感芽生现象的发生,并引起大鼠痛阈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1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正常组10只,手术组、假手术组术后2、5、7、14、20 d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10只.手术组将鼠尾近端椎间髓核取出后移植于大鼠L5 DRG表面,制成无机械性压迫的单纯髓核突出模型.假手术组仅通过手术暴露L5 DRG,并不进行髓核移植.不同时间点监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并处死、灌注固定.将固定后的术侧DRG取出、切片,用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进行交感神经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拍照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检测DRG内交感神经的数量、密度.结果 手术组大鼠自体髓核移植术后,有明显行为学改变,大鼠术侧后足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术后7、14、20 d痛阈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同时,手术组术侧DRG内交感神经数量在术后5、7、14、20 d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1).术后20 d,手术组DRG内交感神经数量[(19.70 ±2.67) mm/mm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75 ±2.20) mm/mm2]和正常组[(1.11 ±1.07)mm/mm2,P<0.01].结论 大鼠通过单纯自体髓核刺激DRG即可引起DRG内交感神经芽生,并可以引起同侧肢体痛阈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变化,以探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痛觉过敏的发生机制。方法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进行电生理记录,与正常大鼠比较静息电位水平、动作电位峰值、动作电时程变化、基强度、动作电位爆发阈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静息电位水平和动作电位峰值无显著差异;大、中、小直径神经元动作电位与正常大鼠比较爆发阈值下降,动作电时程变宽,基强度显著降低。结论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初级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兴奋性增强,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觉过敏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 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n =8):假手术组(Sham 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 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 组)、ISO-1 组(CCI+ 鞘内注射ISO-1)。鞘内置管5 d 后予以左侧坐骨神经结扎。 CCI 组和ISO-1 组连续14 d 鞘内注射10% DMSO 10 μl 或含ISO-1 30 μg 的DMSO 10 μl,每天1 次。在术前1 天, 术后第1、3、5、7、10 及14 天(给药2 h 后)测定机械痛阈值;在第7 和14 天取大鼠DRG,ELISA 检测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MIF 表达变化,并于第14 天记 录受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CV)。结果 与Sham 组比较,术后CCI 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 <0.05);与CCI 组比较, ISO-1 组术后第10 和14 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升高(P <0.05)。与Sham 组比较,CCI 组第7 和14 天背根神经 节MIF、TNF-α、IL-1β 表达上调(P <0.05);与CCI 组比较,ISO-1 组第7 和14 天MIF、TNF-α、IL-1β 表达下调(P <0.05)。神经电生理的结果显示,与Sham 组比较,CCI 大鼠坐骨神经的CV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ISO-1 组与CCI 组大鼠坐骨神经的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鞘内注射MIF 拮抗剂ISO-1 可以减轻大鼠机械痛敏,下调DRG MIF、TNF-α 和IL-1β 表达,但不能修复受损坐骨神经。 MIF 拮抗剂ISO-1 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反应,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