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患16例,原梗死灶出血20例,梗死后第2周发生出血8例,第一周内发生出血19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不少见,并发高血糖者是发生出血性梗死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头痛发生率高。注意临床观察,及时复查CT,以利诊断。结论:需溶栓的病例,可先行SPEGT检查进行筛选。再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梗死灶内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可成分散状瘀点,也可融合成大片瘀斑,甚至形成血肿,常有梗死区血管再通、血管重建而引起。现将我科于2000年以来收治的26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病人因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自CT和MRI问世以来 ,临床诊断也日渐增多。尤其是近年来溶栓和抗凝药的普遍使用 ,出血性梗死引起了广泛关注。我院 1998~ 2 0 0 2年共收治脑梗死 85 7例 ,其中出血性梗死 3 8例 ,现对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49~ 82岁 ,平均 67岁。以往有各种心脏病伴心房颤动 9例 ,其中合并心梗 1例 ;高血压病 16例 ,糖尿病 8例 ,其他 5例。大面积脑梗死 13例 ,使用东菱克栓酶及其它抗栓酶 12例 ,抗凝治疗9例 ,其余…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栓子或二者协同引起脑动脉主干狭窄闭塞致脑组织大面积坏死。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由于梗死面积大往往引起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多出现意识障碍,且易发生出血性梗死,部分病例易误为“脑出血”。此病约占脑梗死的10%。我院神经内科2000-08~2004-08收治大面积脑梗死98例,现将其临床诊治过程及CT或脚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面积梗死者 16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0例 ,梗死后第 2周发生出血 8例 ,第一周内发生出血 19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不少见 ,并发高血糖者是发生出血性梗死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头痛发生率高 ,注意临床观察 ,及时复查CT ,以利诊断。结论 :需溶栓的病例 ,可先行SPECT检查进行筛选 ,再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09~2010-08收住的6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在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同期非出血性脑梗死组。结论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1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对该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与治疗。本组31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属皮质型9例、血肿型7例、梗死灶内渗血型15例。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为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大面积校死易发生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发生于 6 0岁以上 ,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 12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0例。脑梗死后第 2周发生出血 12例 ,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 经脱水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16例 ,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 ,预后不良。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 CT观察 ,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1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对该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与治疗。本组31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属皮质型9例,血肿型7例,梗死灶内渗血型1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及12例大面积脑梗死未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HI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占71.4%,并以心源性栓塞为主.HI常发生于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危险性增加,但长期预后较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好转率高。结论HI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本院2003-05~2005-04收治的7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梗死后出血与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合并高血糖、溶栓治疗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及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或MRI,以早期发现出血性梗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专业知识确定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大面积梗死灶、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糖尿病史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关系不大。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使用抗凝剂或溶栓、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几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梗死34例临床及头颅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病人因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自CT和MRI问世以来,临床诊断也日渐增多,尤其近年来溶栓和抗凝药的普遍应用,HI引起广泛关注.我院自2002-01~2006-12共收住脑梗死病人1175例,其中HI 34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和CT所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HCI)是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的基础上,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液灌流,导致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1].近年来,由于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发展,CT及MRI的普及,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死率与致残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脑梗死150例合并出血性梗死21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病灶内继发性出血。以前需经尸检后才能确诊 ,随着 CT、MRI的应用 ,临床上已能在早期明确诊断。出血性梗死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单纯基底节区一些较小梗死病灶内少见。现就我院 1993年 1月~ 1999年 7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 15 0例合并出血性梗死 2 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0例 ,女 70例。年龄最大 93岁 ,最小 33岁 ,平均 6 5岁。既往有冠心病史 41例 ,高血压病史 2 0例 ,风湿性心脏病史 2 0例。体检及心电图发现心房纤维颤动6 1例 (4.0 6 % )。而在 2 1例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风湿性心脏…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也称梗死性出血,是指缺血性中风病灶内血流再灌注,发生继发性出血。属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占5%~10%,常因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自2001年来经CT、MRI及临床证实的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进展性脑梗死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进展因素。方法综合分析12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加重因素、辅助检查、治疗转归。结果进展因素与降血压治疗不当、血糖控制不良、使用能量合剂及胞二磷胆碱等影响能量代谢药物、心功能不全、脑水肿、脑干梗死、出血性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因素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引起脑梗死进展的不利因素,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及12例大面积脑梗死未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 HI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占71.4%,并以心源性栓塞为主。HI常发生于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危险性增加,但长期预后较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好转率高。结论 HI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出血时间的迟早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56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后发病迟早把出血性脑梗死分为2型:梗死后3d内的出血为早发型,梗死3d后的出血为晚发型,2型患者于就诊时、出血后、出血后治疗7d及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进行比较,对比2型患者的病死率。结果2型患者N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发型与早发型病死率分别为3.13%、16.67%,P<0.05。结论出血性梗死出血发生越早,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进展性脑梗死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进展因素.方法 综合分析12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加重因素、辅助检查、治疗转归.结果 进展因素与降血压治疗不当、血糖控制不良、使用能量合剂及胞二磷胆碱等影响能量代谢药物、心功能不全、脑水肿、脑干梗死、出血性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因素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引起脑梗死进展的不利因素,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