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信阳市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的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河南省信阳市二十里河村选择 5个自然村作为观察点 ,采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 ,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1999年 7~ 8月 ,居民带虫发病率为 7.4% ,原虫率为 2 .0 % ,IFAT抗体阳性率为 8.4%。嗜人按蚊密度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为 4.9388/(人 /夜 ) ,人血指数为 0 .785 7,媒介能量为 5 .5 2 96 ,是中华按蚊的 6 .2倍。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40 7(人 /夜 ) ,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2 0倍。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应用的意义。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的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河南省信阳市二十里河村选择 5个自然村作为观察点 ,采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 ,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1999年 7~ 8月 ,居民带虫发病率为 7.4% ,原虫率为 2 .0 % ,IFAT抗体阳性率为 8.4%。嗜人按蚊密度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为 4.9388/ (人 /夜 ) ,人血指数为 0 .785 7,媒介能量为 5 .5 2 96 ,是中华按蚊的 6 .2倍。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相似文献
2.
1985年,我们在深圳地区首次发现嗜人按蚊,并初步判定嗜人按蚊为当地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媒介。1986年后,结合我省疟疾暴发流行点调查,进一步调查了嗜人按故的分布及其传疟作用。 选择有疟疾暴发流行的县,每个县选择1~6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村庄或工棚为捕蚊点,于20~24时,用人饵诱捕或人房内搜捕法,每1个点1~2次。同时,以深圳市马贵采石工场为固定捕蚊点,每句人饵通宵诱捕1次,计算密度;并对捕获的按蚊,解剖检查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同属赫坎按蚊类群,均为我国传疟媒介。多年来我们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发现,有嗜人按蚊存在的地区,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为探索其原因,我们于1980~1987年对这2种媒介的地理分布相传疟作用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进一步阐明长江下游疟区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疟作用,于1982年7~9月间,在安徽省舒城县芦镇公社黄柏和杜祠二个大队进行此项研究。 7~9月间黄柏大队和杜祠大队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3.2%和5.0%,两个大队的恶性疟分别占7.9%和1.6%。9月上旬,黄柏大队的居民原虫率为37.8%; 相似文献
7.
郑香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4)
奥里萨位于印度东海岸,地形可分为丘陵、平原和滨海三类。该地区恶性疟发病率很高,1984年有283 927个疟疾病例,其中恶性疟226 279例,占印度当年恶性疟病例总数的35%。由于该地区蚊相复杂,早期对传疟媒介的判定相互矛盾,因此在1982~1985年对当地常见蚊种进行了胃和唾腺解剖,检查疟原虫感染情况。在奥里萨的丘陵、平原和滨海地区捕获环斑按蚊、库态按蚊、溪流按蚊和吉甫按蚊共 相似文献
8.
1984~1986年的5~10月,在桂北罗城县怀群地区22个自然屯1412人约6km~2的范围内,采用国内常规方法进行嗜人按蚊防制前、后的昆虫学和寄生虫学纵向观察。1984年(防制前)在进行昆虫学和寄生虫学调查的同时仅对疟疾现症病人给予氯喹1.5g合并乙胺嘧啶75mg三天分服,1985年除继续上述观察和处理外,于6月上旬对观察区进行一次全面的DDT室内滞溜喷洒灭蚊,剂量为2g/m~2,1986年观察项目与处理方 相似文献
9.
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疟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4年7~9月,在四川省筠连县沐爱乡通过昆虫学和寄生虫学定量调查,比较了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与中华按蚊的传疟作用.观察期60天内当地居民发病率为8.51%(全部为间日疟).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的昆虫接种率分别为0.003367和0.000185,按此比例推算当地疟疾病例中,由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播的占94.3%,中华按蚊传播的占5.7%。结果证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高效媒介,它的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20倍。 相似文献
10.
1995年以来位于信阳地区的固始、商城和信阳县间日疟发病持续回升,在局部还出现了暴发流行。据调查,发病回升的原因与嗜人按蚊存在有关,为了进一步查清嗜人按蚊的分布情况,1997年8月中、下旬对上述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于后。调查方法1调查人员从省、... 相似文献
11.
12.
13.
安徽江淮地区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82年7~9月间,在安徽省舒城县芦镇公社两个大队通过寄生虫学和昆虫学调查证实,雷氏按蚊嗜人亚种的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更为重要。同时,人工感染实验结果,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都能感染恶性疟原虫,但前者的敏感性明显比后者为高,表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是当地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及传疟作用。 方法 2002年和2004年在横琴岛采用全通宵/半通宵人、牛饵诱捕和灯诱等方法捕蚊,观察该岛嗜人按蚊成蚊、卵和蛹皮形态,并与江苏嗜人按蚊进行比较。收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相关参数,估算媒介能量。 结果 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特征与江苏省的嗜人按蚊基本一致。嗜人按蚊是横琴岛优势蚊种,趋吸人血比例和人血指数分别为0.94和0.75。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分别为5.1914和0.7052,前者的传疟作用约为后者的7倍。 结论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与江苏的应属同种,以吸人血为主,具备较高的疟疾传播潜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5月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在2020年,将全面彻底消除疟疾.控制及消除疟疾的关键在于传播媒介的控制,而按蚊为疟疾主要传播媒介,传疟媒介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直接导致了疟疾发病的死灰复燃.为了全面了解疟疾蚊媒的抗药性现状和产生机制,该文对国内外传疟按蚊抗药性现状、产生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8)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微小按蚊分布和传疟作用。方法 2008年8月24日~9月12日选择中缅边境5个自然村,用诱蚊灯在人房和牛房捕蚊。以复合PCR鉴别微小按蚊A或C,以巢式PCR检测蚊体内的疟原虫感染率,以复合PCR鉴别微小按蚊腹血。结果复合PCR鉴定微小按蚊A型居多,占98.04%,疟原虫感染率为1.72%,人房人血指数为56.12%。结论此时间段缅甸克钦地区微小按蚊A型居多,且以吸人血为主,具有较高的疟疾传播潜势。 相似文献
17.
乐鸣皋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4,(2)
我县位于皖南山区,地处东经117°5′~118°40′,北纬30°30′~30°50′。青弋江由南向北贯穿县境流入长江。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木,竹、茶等。原芜湖地区血防所于1977~1979年7~9月,在我县进行蚊种调查,发现有5属计22种。其中按蚊属有4种,即贵阳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环腹按蚊。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和为制定控制和消灭泾县疟疾对策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6)
在四十年代,微小按蚊是阿萨姆最主要的疟疾媒介。由于广泛使用杀虫剂,近十年来很少有这种按蚊的报道。最近,米佐拉姆有疟疾传播。因此,1984年7月在其南部的Tuichang进行研究。该地未曾使用过杀虫剂。已证实当地存在抗氯喹的恶性疟,为了预防感染不采用人饵诱捕法,而代之以CDC光诱阱捕蚊,晚间在棚屋内用捕蚊管搜捕成蚊作敏感性试验。光诱阱被挂在棚屋的2m高处,通宵诱捕。对捕获的按蚊进行蚊种鉴定和唾腺解剖。诱捕14个通宵,共捕获8种计788只按蚊,其中巴拉巴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嗜人按蚊分布、重要生态习性与传疟作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河南省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及其传疟作用。方法选择调查点,采用不同捕蚊方法捕获按蚊,以形态学或分子方法鉴定嗜人按蚊,调查其分布;通过采用现场和实验室观察,研究其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结果与结论嗜人按蚊分布于河南省北纬34^+以南的11个县、区;分布区普遍种植水稻或其他水生植物;6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9月上旬有两个密度高峰;主吸人血,家栖,传疟能量高,是河南省的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20.
祝卫东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3)
疟疾在马哈维利农业开发区及邻近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最常见为恶性疟和间日疟,过去只知库态按蚊是斯里兰卡的主要传疟媒介。1972年~1989年已将该地区大部分森林无人区改造为可灌溉的水稻田。1990年2月始在其维哈拉加拉(B区)进行研究,该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