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治疗和监测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道.但随之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为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的损害.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2008年1-12月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ICU和普通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危重病和慢性病患者,但其使用过程往往伴随并发症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引起的血行感染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和普通病房内使用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不同病房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彦  张树荣  查红 《西南军医》2004,6(4):38-38
为了解医院感染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 ,本文就我院近期 2 33例医院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 ,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菌株来源 取自我院近期 2 33例医院感染者的痰、大便、尿、腹腔和胸腔引流物、切口分泌物、血等。1 2 方法 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 ,并按WHO推荐的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其抑菌环直径 <10mm为耐药 ,>mm为敏感。2 结果表 1 医院感染常见细菌对派拉西林耐药情况列表细菌分离株数耐药株耐药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2 165 0 0 0大肠杆菌 3 4164 7 0 6液化沙雷菌 3 0 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儿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4-01至2019-01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烧伤科收治的478例烧伤患儿,收集所有患儿的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按不同因素分类的置管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8例静脉导管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3株(37.17%),革兰阴性菌183株(60.20%),真菌8株(2.63%)。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男女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股、颈内、锁骨下静脉感染率、导管留置及住院时间不同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儿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股静脉感染率较重,留置、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医院感染和致死的重要机会致病菌,其分离率和耐药率逐年增高。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连续性耐药性监测有助于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我院于2013年进行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治疗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 CRI)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 CRB)患病率为 4%~ 43%。发病率为 0 .0 2 %~ 0 .66/1 0 0 d。结合本科经验 ,对 CRI预防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科自 1 976年~ 2 0 0 0年 1月 ,经不同途径 (颈外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穿刺、中段颈内静脉穿刺 )上腔静脉置管 2 5 0 0例次 ,导管放置时间最长 1 2 0d,最短 3d,平均 1 9.5 d。发生导管感染 5 8例( 2 .3% ) ,其中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感染率为 8.1 %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感染率为 1 .8% ,经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感染率为 1 .4% ,8例…  相似文献   

7.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丽萍  梁慧  韩彬  张薇  王海燕 《武警医学》2008,19(6):492-493
 目的 对ICU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ICU患者病原菌用VITEK32生物梅里埃鉴定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2株,占61%; 革兰阳性球菌116株,占39%.占病原菌前五位的分别是Aba 56株,占总病原菌的19%;Pae 54株,占18%;Scn 45株,占15%;Sau 44株,占15%;Kpn 16株,占5%.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近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对 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咽拭子进行常规细菌培养 ,分离菌株 ,再用微量稀释法测定 398株致病菌 (真菌 15 3株除外 )对 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398株分离菌中以G-杆菌为主 ,占 5 8.3% ,真菌占 38.4 % ,G+ 球菌占 3.3%。对临床常用的 12种抗生素 ,抗菌作用最强的是丁胺卡那霉素 ,敏感率 6 9.4 % ;其次是复方新诺明 ,敏感率 2 4 .1% ;抗菌作用最差的是氨苄青霉素 ,敏感率 6 .1%。结论 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 ,真菌感染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抗生素治疗应依据细菌学指导 ,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0年间综合ICU病房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1997~2007年ICU患者标本分离出的2454株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仍以G-杆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取代铜绿假单胞菌成为检出率最高病菌,G+球菌和真菌的数量逐年上升,尤其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增加。ICU病房内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G-杆菌具备良好的抗菌活性,但是近期也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泛耐药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G+球菌。结论ICU病房内主要病原菌种发生了变化,病原菌耐药率进行性升高,面临抗生素选择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ICU病房是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复杂,侵入性操作繁多之场所。病人多因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而导致见疫功能低下,在住院期间内不断接触新患和新病原曲,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自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我病房共收治危重患87例,发生医院感染26例,现将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抗菌导管的抗菌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于治疗结束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前,用安尔碘消毒留置导管处,截取一段,同时抽取5ml血液,置入肉汤培养液中进行生化检验。结果 抗菌组与普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抗菌导管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irby-Baure纸片扩散法,对109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109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依次为88.9%,87.8%,86.1%,85.0%,头孢噻吩的敏感率最低为15.2%,26.7%的大肠埃希菌和30.8%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革兰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低的抗菌活性外,对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类(一、二、三、四代)的药物均有较高的抗药性,多重耐药性细菌成为临床的主要感染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ˉ)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MRSA流行趋势及耐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趋势及耐药性。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MRSA检测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MRSA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MRSA呈多重耐药。结论MRSA的高检出率给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带来较大困难,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及时有效地控制MRSA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革兰阴性(G-)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动态变化。方法监测2005—2012年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痰标本分离的G-杆菌和耐药性,将前、后4年分为两个观察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两组分离G-杆菌分别为676株和233株,前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总G-杆菌64.64%(437/676)和82.40%(192/233)。两组动态观察显示:前3位细菌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显著增加(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经验性用药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肺炎克雷伯菌(经验性用药可用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经验性用药选择范围较宽)仍为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严重交通伤的ICU监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重交通伤因情况急迫、病情复杂而容易漏诊误诊,并造成不良后果。ICU在严重交通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严重交通伤的ICU监护,包括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系统等功能的临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2型糖尿病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型糖尿病患者476例标本中,尿液细菌培养共检出阳性结果194例,阳性率40.7%.其中大肠埃希菌71株,占36.6%;其次为肠球菌、念珠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对阴性杆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对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的有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应及时做尿培养,并且依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闫伟  廖勇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22-1023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腹腔内细菌感染的特点以及耐药趋势。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843份腹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阳性腹水标本86例,总共110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1.8%),其次是革兰阳性菌(48.1%)。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0.9%,葡菌球菌属占27.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80%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好,而革兰阳性菌对各类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的特点,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及采用联合用药,以减少新耐药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体系相关因素对患者住ICU时间的影响,并找出导致住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浙江省5所三级医院急诊室首诊并入住ICU的1361例创伤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导致患者住ICU时间延长(≥15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92例住ICU时间≥15d,占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ISS≥16分、GCS≤7分、钝性伤、院前急救、急诊室滞留时间≥4 h、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与创伤患者住ICU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院前急救是创伤患者住ICU时间≥15 d的保护因素,机械通气、急诊室滞留时间≥4 h、ISS≥16分是创伤患者住ICU时间≥15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院前急救以及ICU救治对患者住ICU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缩短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患者压疮及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本组患者创面采用预防及加强护理与美宝创疡贴换药治疗法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结果:Ⅱ度创面平均5天~7天愈合,Ⅲ度创面平均7天~10天愈合,Ⅳ度创面平均12天~30天愈合.结论: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及基础护理,结合美宝创疡贴换药治疗,可有效防控创面感染,减少创面的再次损伤和疼痛,是创面愈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