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前后及不同应答组间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明确其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15例慢性乙肝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48周,根据抗病毒疗效分为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检测治疗前后及不同应答组间 ALT、HBV DNA、HBV 标志物及肝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 PD-L1的表达。结果在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后,完全应答组 ALT 均降至正常,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HBeAg 出现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程度有所好转,肝脏 PD-L1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部分应答组 ALT 降至正常, HBV DNA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仍未低于检测下限,HBeAg 未发生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程度有所好转,肝脏 PD-L1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无应答组 ALT、HBV DNA、肝脏炎症程度及肝组织 PD-L1的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HBeAg 均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可通过下调肝组织 PD-L1表达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是近年来发现的属于B7/CD28家族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PD-L)结合后在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及增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PD-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与肝脏炎症程度、ALT及病毒载量等密切相关。通过不同途径阻断PD-1/PD-L1通路可以使耗竭的T淋巴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提示可能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HB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疾病的进展。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是近年来发现的属于B7/CD28家族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与其配体(PD-L)结合后在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及增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PD-1及其配体的表达存在差异。PD-1及其配体在不同的免疫细胞上的相互作用引起机体的免疫耐受,最终导致HBV感染的慢性化。通过不同途径阻断PD-1/PD-L通路可以使耗竭的T淋巴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提示可能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芪灵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芪灵合剂联合拉米夫定片(LAM)治疗组29例和单用LAM对照组27例,于抗病毒治疗的第0、24、48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的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转阴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 24周、48周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逐渐下降;48周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D4+T细胞PD-L1 48周后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芪灵合剂联合LAM能够提高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欣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262-1265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以准种形式存在,病毒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特性及功能。应用相关技术从病毒异质性角度探讨与抗病毒药物治疗应答相关性,可能为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与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 对1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 周,分别于治疗的0、12周和24周随访,检测HBV DNA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量与其表达PD 1水平,及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水平.其中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自新鲜血分离,部分PBMC加入重组HBcAg体外培养7d,加入HBV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PD-1和PD-L1阳性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8和PD-1双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 γ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PBMC表面PD-1和PD L1表达水平、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PD-1表达水平、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前后对应指标数值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前HBV DNA水平为5.16~8.77 log10拷贝/ml,治疗24周时,7例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3例仍可检测到,但明显低于基线水平.2例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2例HBeAg阴转,6例仍维持HBeAg阳性.0、12周和24周PBMC表面PD 1表达水平分别为52.1%±17.0%、39.1%±18.2%和23.4%±16.3%(24周和0周比较,P<0.01);PD-L1分别为45.6%±15.4%、34.6%±16.2%和20.9%±9.5%(24周和0周,P<0.01;24周和12周比较P<0.05);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76.2%±10.4%、66.5%±15.4%和49.5%±25.3%(24周和0周比较,P<0.01;12周和0周比较,P<0.05;24周和12周比较,P<0.05);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别为1.3%±0.5%、1.5%±1.0%和2.2%±1.5%; IFN γ水平(pg/ml)分别为91.7±82.1、99.4+93.5和109.0+86.6.24周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者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大于无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者.结论 直接抑制HBV复制能降低PD-1、PD-L1表达水平,并增加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早期PD-1快速下降和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恢复与早期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可能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标本,以三色/四色流式分析法对PBMC中CD4~ CD25~ Treg的频率及表面分子表达进行分析,并同时通过磁珠分选去除CHB患者PBMC中的CD4~ CD25~ Treg,分别以MHC-肽-五聚体法和酶联斑点计数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HBV core18-27抗原肽刺激的对HBV特异性的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频率的升高以及IFN-γ的分泌.结果:CHB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45RO~ CTLA4~ T细胞群以及CD4~ CD127~(lo)CD25~(hi-int)T细胞群所占CD4~ T细胞群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明显上升(3.78%±1.87%.4.40%±2.11%vs 1.58%±0.76%,2.11%±1.26%;t=4.86,t=5.96;P<0.01)去除CHB患者中CD4~ CD25~ Treg后,特异性CTL的频率以及其分泌IFN-γ的频数与未去除组比出现显著上调(0.94%±0.38%,26±13 vs 0.20%±0.18%,119±30;t=5.25,t= 9.886;P<0.01).结论:CHB患者循环中增多的Treg可能参与抑制抗HBV的免疫应答抑制,去除Treg以及联合病毒抗原肽刺激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CHB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永怡 《传染病信息》2005,18(Z1):21-25,32
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治疗过程中4大因素直接影响疗效:①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②机体免疫状态;③遗传影响因素;④治疗策略的正确性.本文仅综述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We investigated innate immune gene expression in clinical ph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cluding immune tolerant (IT), immune active (IA), inactive carrier (IC) a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negative phases, as well as healthy controls. Expression levels of interferon types I, II and III, their receptor subunits, IRFs, TLRs and other IFN‐induced gen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ere compared. Forty HBsAg‐positive treatment‐naïve subjects without co‐infection with HIV, HCV or HDV were enrolled. To complement the viral loa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37 innate immune genes were measured by qPCR. The highest response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was observed in the IT and HBeAg‐negative phases, and the IC phase had the lowest response; 31 of the 37 studied genes reached their maximum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IT and HBeAg‐negative phases, and the minimum expression levels of 23 genes were found in the IC phase. The highest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IFNs, IFN receptor subunits, IRFs and TLRs genes in all clinical phases were IFN‐λ2 and 3, IFN‐γR2, IRF7 and TLR7, and the lowest levels of mRNA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for IFN‐α, IFN‐λR1, IRF8 and TLR2. We conclude that innate immune response genes are expressed differentially among chronic HBV phases, and this difference may help to develop new precise and noninvasive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in chronic HBV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的表达率与血清AST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35),且免疫活...  相似文献   

11.
宿主的免疫应答是一把双刃剑,参与慢性HBV感染的肝损伤和病毒控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影响预后。简要论述了宿主免疫应答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特点,指出宿主免疫功能重建在持久HBV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Th2优势应答与HBV慢性感染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中Th1/Th2应答特征及其与乙肝病毒(HBV)侵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慢性HBV感染者. ELISA法检测患者PBMC体外植物血凝素(PHAP)刺激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套式多聚酶链反应(n-PCR)检测PBMC中HBV DNA.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66.67%(40/60)的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检出HBV DNA,其中9例血清HBV DNA阴性;慢性HBV感染者PBMC分泌Th1类细胞因子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pg/mL,IL-2:54.40±17.92 vs 74.53±17.73),Th2类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g/mL,IL-4:98.23±23.27 vs 29.57±11.36,IL-10:pg/mL,56.77±19.02 vs 25.30±8.87);PBMC中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IL-2水平相对高,P<0.01(pg/mL,64.40±23.73 vs 40.40±15.89),而IL-10相对低,P<0.05(pg/mL,53.85±18.54 vs 64.60±19.11),且见PBMC中HBV DNA阳性血清ALT异常发生率(47.5%,19/40)显著高于阴性组(15.0%,3/20),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时,HBV侵犯PBMC为常见事件,血清HBV DNA消失后PBMC中仍可有HBV存在;Th2优势应答为慢性HBV感染的主要Th1/Th2应答,与感染慢性化有关;HBV侵犯PBMC可改变Th1/Th2应答,在Th2优势应答前提下,Th1应答相对升高,Th2应答相对降低,与肝细胞损伤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H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367-368
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型肝炎的关键。以前由于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围绕着“保肝、降酶”进行。直到近年有了干扰素和抗病毒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才正式拉开了序幕。几年来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实践,确实让一些病人获得了长期或短期的缓解。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推广应用,临床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价值、使用方法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发病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慢重肝患者外周血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百分率;测定Th1,Th2,Tc1,Tc2;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IL-4,IFN-γ的水平;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DNA前C/C基因并作序列分析.结果:在31例患者中8例(25.8%)发生G1896A变异,8例G1896A变异株中4例(50%)出现1913位联合变异,而23例野毒株仅1例(4.3%)出现C1913A变异;G1896A变异株Tcl水平显著高于野毒株(P=0.023,t=2.407);G1896A变异株与野毒株相比IL-4,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异株与野毒株2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1896A变异能显著增强Tcl水平,后者在慢重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异常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32例ALT轻度升高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明确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补肾健脾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和树突状细胞(DC)上PD-L1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T细胞表达PD-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CD8+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8+T细胞表达PD-1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DC表达PD-L1的MFI水平降低(P0.05),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表达PD-L1的MFI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PD-1的表达水平,降低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是T淋巴细胞膜表面表达的负向协同刺激分子, 与其主要配体(PD-L1)形成通路后,可以减弱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甚至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衰竭。PD-1/PD-L1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效应T细胞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该途径可能是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胸腺肽α 1(Tα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评价Tα1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T α 1组25例,给予Tα1(1.6mg,sc,2次/wk,3-6 mo)治疗,联合组35例,给予T α 1联合贺普丁(0.1 g,po,1次/d,3-6 mo)治疗,另选60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保肝治疗.应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的浓度,以IFN-γ代表Th1,IL-4代表Th2,从而计算Th1/Th2比值;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外周血CD4+T,CD8+T细胞亚群.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显著(P<0.01);联合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或HBeAg阴转(9例)及HBV-DNA定量指标降低(14例),与对照组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但T α 1组分别与对照组、联合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 α 1组治疗后CD4+T细胞增高(由31.3±2.4增高到36.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稍高且CD4+/CD8+无明显变化,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浓度(由71.3±21.0增高到83.7±21.4)及Th1/Th2比值升高(由0.79±0.2增高到0.98±0.3)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IL-4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α1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清除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慢性HBV/HCV感染者常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在丙型肝炎中尤为常见。介绍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紊乱的机制,出现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比例,以及伴随的免疫相关疾病,如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简述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紊乱的机制、相关的免疫表现以及抗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伴随的免疫系统疾病,但是不宜采用干扰素治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经血清学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对穿刺的肝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Masson三色特染及Gordon—Sweet银染法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判断HMGB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HMGB1不表达或在细胞核内微弱表达,HMGB1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加重而表达逐渐增强(P〈0.005)。结论HMGB1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及纤维化发展以及治疗随访、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