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琼英 《护理学杂志》2006,21(22):67-67
目的 探讨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痛苦的有效翻身方法.方法 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翻身.结果 观察组翻身时感觉疼痛者6例(13.95%),对照组为39例(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良翻身法可减轻患者翻身时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翻身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疗效。方法82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采用复位、内固定术、功能锻炼治疗,A组同时应用鲑鱼降钙素,碳酸钙现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B组未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A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骨密度增加显著(P〈0.01)。骨折愈合情况,A组5~7个月愈合率82.93%(34/41),B组5~7个月愈合率26.83%(11/4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疼痛缓解率56.10%(23/41),B组疼痛缓解率7.32%(3/4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随机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和利伐沙班(实验组)预防DVT。检测术前及术后14d的凝血指标,B超检查评价DVT的发生。观察并记录术后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情况,记录术后24h内切口引流量。结果实验组术后14d的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4d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10.8%和13.4%,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两组术后24h引流量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避免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与痛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36例分别接受了DHS、PFN—A、PFN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4个月,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作比较。结果PFN.A较PFN、DHS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愈合快。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88.7%,PFN组90.2%,PFN—A组优良率91.6%。结论各种固定各有其自身特点,PFN—A是治疗各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高龄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HS内固定联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随机采用DHS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对照组)或DHS配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加服钙尔奇D片治疗(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周末X线表现,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股骨近端(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和术后疗效。其中冶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情况方面都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骨痂、骨质生成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生成数量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患侧股骨近端BMD有所增加(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内固定联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促进骨痂的生长.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了早期功能锻炼和患髋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及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统计骨折的分型,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输血量,两组间比较P〈0.05。PFNA组平均用时最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最少;(2)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DHS组最高;(3)疗效比较:DHS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2.4%、9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其术时短、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固定牢靠,在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应用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术前X线检查+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观察组行术前、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CT三维重建数据、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SA、股骨截面位移面积与正常截面积之比、FNAA以及NSA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观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能够有效对患者骨折病情进行评估,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使用DHS内固定术,观察组(46例)行PFNA内固定术。观察和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微创Gamma钉内固定处理,其中康复组术前、术后皆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让其术后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练。术后两组患者定期随访,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经过5~36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康复组愈合时间为(3±0.5)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为(3.2±0.4)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对照组的为3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5,P〈0.01);康复组术后的优良率为91.6%,而对照组的为80.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84,P〈0.01)。结论微创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获得可靠固定,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骨折组)及12例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纯骨折组)均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多发骨折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开复位例数明显多于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骨折组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单纯骨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多发骨折组1例于术后4周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结论对于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需要更高超的复位及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