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观察,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操作特点、注意事项及临床疗效。方法襄樊市中心医院2000-06-2010-08共开展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72例81膝,其中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40例45膝,活动平台后交叉韧带保留假体32例36膝,72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1个月~5 a。结果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游戏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平衡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虚拟情景游戏训练.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功能,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AKO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单间室骨关节炎术后疼痛、肢体肿胀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MAKO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259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41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5d、10d,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患者膝关节屈曲度,采用AIMS2-SF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自身疼痛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5d、术后10d的Lysholm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度、AIMS2-SF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10d的hs-CRP、WBC、ESR水平、VAS评分、肢体肿胀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骨与行髌骨置换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3/2004-03东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55膝)。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未置换髌骨21膝,置换髌骨34膝。术后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抬高患肢休息。②术后第1天,做患肢股四头肌、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距小腿关节主动活动。③术后第2天,患肢行持续被动活动,自40°起,术后2周增加至120°。直腿抬高练习训练股四头肌肌力。④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活动范围练习。⑤术后第5天,扶助行器下地部分负重练习。⑥术后第1周,活动范围0~90°以上。⑦术后第2周,活动范围0~110°以上,增强本体感觉训练,协调性练习,步态训练,增加下蹲练习。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60分)。结果:纳入患者45例(55膝),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膝关节评分:未置换髌骨组优9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18/21);置换髌骨组优17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88.2%(30/34)。两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别(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未置换髌骨组21膝术后3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其中1例疼痛症状重,行髌骨置换术后疼痛缓解;置换髌骨组34膝,术后1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未置换髌骨组术后髌骨半脱位3例,置换髌骨组5例。两组均未见假体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选择性地行髌骨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亦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2膝),男11例,女56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膝23例,右膝19例,双侧同时置换25例.对置换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依据评分标准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1],67例患者中优6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5%.术后患者在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具有切实可靠性,其术后疗效的关键主要是术前对适应证的了解,假体的选择,手术的熟悉程度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90例(100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观察术后疗效,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跟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入选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应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为85膝(85%),良为13膝(13%),差为2膝(2%)。优良率达到98%。结论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炎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予以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33例行全膝置换术(TKA)治疗。比较2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KSS评分、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较低、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较大、VAS评分、膝关节KSS评分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全膝置换术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能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例(3膝)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0~120°,髌骨轨迹良好,无脱位或半脱位迹象;X线平片均表现为低位髌骨,假体无松动;膝关节活动时基本无疼痛。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例(3膝)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0~120°,髌骨轨迹良好,无脱位或半脱位迹象;X线平片均表现为低位髌骨,假体无松动;膝关节活动时基本无疼痛。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对58例(62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精心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膝关节屈曲80°~110°者34膝,60°~70°者23膝,40°~50°者4膝,30°者1膝.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良好术式,加强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与功能锻炼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老年性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混合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骨关节炎症状改善情况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及膝骨关节炎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膝骨关节炎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琢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骨与行髌骨置换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3/2004-03东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55膝)。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未置换髌骨21膝,置换髌骨34膝。术后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抬高患肢休息。②术后第1天.做患肢股四头肌、胭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距小腿关节主动活动。③术后第2天,患肢行持续被动活动,自40&;#176;起.术后2周增加至120&;#176;。直腿抬高练习训练股四头肌肌力。④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活动范围练习。⑤术后第5天,扶助行器下地部分负重练习。⑥术后第1周,活动范围0-90&;#176;以上。⑦术后第2周,活动范围肌110&;#176;以上,增强本体感觉训练,协调性练习,步态训练,增加下蹲练习。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优:≥85分,良17肌84分.中:60-69分,差:〈60分)。结果:纳入患者45例(55膝),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膝关节评分:未置换髌骨组优9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18/21);置换髌骨组优17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88.2%(30/34)。两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别(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未置换髌骨组21膝术后3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其中1例疼痛症状重.行髌骨置换术后疼痛缓解;置换髌骨组34膝,术后1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未置换髌骨组术后髌骨半脱位3例,置换髌骨组5例。两组均未见假体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选择性地行髌骨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亦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伸膝迟滞是伸膝装置系统的病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主动完全伸膝表现延迟的现象.对于伸膝迟滞的检查和测量,临床上通常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炎患者伸膝迟滞情况进行测量,评估其伸膝装置系统的功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10/2005-03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7例,共66患膝,所有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方法:通过目测法和Cybex NormTM770系统检查测试.根据测量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应用目测法观察明显伸膝迟滞的患者18例36膝设为目测组;目测法观察无伸膝迟滞,应用Cybex NormTM770系统检测出伸膝迟滞的患者22例23膝设为Cybex系统组;应用目测法观察以及通过Cybex NormTM770系统均未检出伸膝迟滞的患者7例7膝设为无伸膝迟滞组.由同一位临床医生分别为每位患者填写手术前膝关节HSS评分表,并记录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主要观察指标:平均伸膝迟滞的角度、平均伸膝装置的扭力、膝关节HSS评分的平均值、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结果:47例患者的66个膝关节全部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置换后无并发症、合并症出现.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3组患者的平均伸膝迟滞角度与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目测组及Cybex系统组患者的平均伸膝迟滞角度、平均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及术后平均下地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目测法相比,Cybex NormTM770测量系统可以获得在临床检查中表现不明显的伸膝迟滞症状学诊断.在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伸膝迟滞测量评价伸膝装置的功能状态,及时对症治疗,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对57例TKA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共57例,均为单膝置换。其中男21例,女36例,年龄57~72岁,平均66.3岁,左膝32例,右膝2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术后两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0.20%)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矫正膝关节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增多,置换后的康复效果也普遍得到重视。如何尽快提高人工膝关节的屈伸角度,是保证置换后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开始时间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7-03/09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57~80岁;全部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实验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即刻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对照组患者于3d拔除引流管后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患膝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前、置换后3,14d膝关节活动范围变化。结果:纳入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置换后3d实验组患者屈膝度及伸膝度优于对照组(P〈0.01)。置换后14d两组患者屈膝度及伸膝度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开始时间越早对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越有益。  相似文献   

17.
蒋涛  瞿玉兴  高益  郑冲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52-4254
目的:探讨PFC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对45例(55膝)患者行PFC全膝关节置换术,男5例,女40例。年龄47~81岁,平均65.5岁。左侧30膝,右侧25膝。结果:本组平均随访30个月(6~51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35膝(63.6%),良16膝(29.1%),中4膝(7.3%),差0膝,优良率92.7%。结论:PFC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膝关节严重疾患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正确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关节镜检查,以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以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根据关节镜及影像学检查得到最终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有29例;观察组的准确度、灵敏性与特异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在膝骨关节炎具体症状的诊断中的检出率与关节镜检查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在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中相较于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灵敏性与特异性,在对膝骨关节炎具体情况的诊断中亦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临床确诊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2000年1月~2002年6月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40个膝)为观察组,1997年1月~1999年12月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31个膝)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经6个月随访,分别对两组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经字2检验,字2=7.7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有效防止关节僵硬,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这一新的镇痛方法的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3-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术后予配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留置管护理、疼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并配合护理治疗,在术后18、26、34 h显示出镇痛优势,术后膝关节活动在第3天有较好恢复.结论:护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这一新的治疗方法中能够起到预防感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等作用,特别是能够加快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