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文报告了作者临床应用舌侧矫治器的经验体会 ,以期对舌侧正畸矫治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同时对舌侧矫治器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 2 2例已完成病例 (9例为不拔牙、13例为拔牙矫治 )的错类型、拔牙模式、矫治程序、治疗时间及矫治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拔牙病例平均疗程 15个月 ,拔牙病例平均疗程 2 7个月。矫治效果良好。且治疗过程中不暴露矫治器 ,达到了隐形治疗的目的。结论 :舌侧正畸矫治器及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能的隐形的固定矫治技术 ,可对各种错畸形进行治疗 ,在我国正畸临床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错牙合畸形多采用非拔牙矫治,其矫治后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本文将观察采取固定矫治器加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及保持后牙合位在矢状方向的稳定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正畸科1994~1999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非拔牙矫治病例2 0例,均采用固定矫治配合斜面导板矫治,Hawley保持器保持,矫治结束后随访观察3年的病例。病例选择标准如下:( 1)年龄11~18岁的恒牙期健康患者,无正畸治疗史;( 2 )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错牙合,下颌后缩型;( 3 )采用固定矫治器加斜面导板…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7,(12):1083-1086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的特点。方法选取上颌尖牙低位造成的牙列重度拥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1~20岁,平均14.5岁。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后使用PASS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6.4±5.1)月,矫治结束后上下前牙中线一致,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前移(1.50±1.25)mm,与矫治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SS矫治器能够高效矫治低位尖牙造成的重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4.
《口腔正畸学》2006,13(4):I0001-I0004
B保持器Van der Linden保持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体会寇波等(2):94编辑目前临床正畸矫正技术的几个热点傅民魁(1):1世界口腔医学大家庭的盛会———记世界牙科联盟2006年年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傅民魁(4):150病例报告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类错林和平(2):80Forsus推杆矫治器矫治安氏类错彭文波等(2):83骨性类前牙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一例赵弘等(3):140前牙开伴两个下颌中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王睿等(3):148青少年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的双期治疗辛洪哲(4):196扩展间隙辅助治疗邻面龋吕广辉等(4):204一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的正畸治疗周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肌激动器和Fr¨ankelⅡ (FRⅡ )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 1分类错的效果。方法 :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患儿 34例 ,其中 12例用肌激动器矫治 ,2 2例用FRⅡ型矫治器矫治。所有患儿均为凸面型 ,上颌前突和 (或 )下颌后缩 ;ANB角≥ 5° ;磨牙及尖牙为远中关系。对比每个患儿矫治前后的模型和头侧位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后所有患儿磨牙和尖牙均达到或接近中性关系 ,ANB角减小至正常范围。使用FRⅡ型矫治器组的患儿牙弓宽度比肌激动器组明显增加 ,而两组的基骨弓宽度无显著性差异。FRⅡ型矫治器使上切牙内收更显著 ,而肌激动器更能有效地控制下切牙的倾斜度。结论 :两种功能矫治器都能有效地改善上下颌骨及牙弓的Ⅱ类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正畸学》2000,7(3):117-117
由我国著名口腔正畸学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祥龙教授主编的《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现已出版发行。该书以手册形式介绍口腔错畸形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方法。第一篇介绍口腔正畸学检查与诊断技术、错畸形的分类、诊断以及矫治计划制定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第二篇矫治器与矫治技术篇内容涵盖当今国内外常见的可摘矫治器、功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 ,并对 10余种现代固定矫治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有重点介绍 ;第三篇错畸形的矫治对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早期、成人患者矫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予以讨论 ,以常见错畸形为主 ,也涉及其他学科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CBCT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器正畸拔牙对前牙区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成人拔牙矫正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及传统固定矫治器组(N=30).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测量两组正畸患者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固定矫治器组较无托槽隐形矫...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 2分类深覆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 11例安氏Ⅱ类 2分类深覆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 Ⅱ型诊断性架分析 ,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 :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 ,两侧髁突纵距和髁突高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RCP ICP位置差异也有显著性减小。结论 :正畸治疗安氏Ⅱ类 2分类错能够改变其髁突位置 ,使之在关节窝内向前下方移位 ,并且更接近RCP。  相似文献   

9.
张良 《口腔医学》2012,32(8):479-481
目的 分析牙列拥挤患者不拔牙与拔牙的MBT矫治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正畸科2008—2011年MBT矫治器治疗的牙列拥挤患者40例。其中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不拔牙正畸;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正畸。测量术前术后石膏模型的牙弓宽度,对矫治前后不拔牙组和拔牙组的测量数据分别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不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小,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前2组上下颌尖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矫治后不拔牙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大于拔牙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与拥挤部位、拥挤程度有关,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拔牙矫治后尖牙间宽度不会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固定正畸减数病例中 ,为了更充分的利用拔牙间隙 ,防止支抗丧失 ,作者运用差动力原理配合方丝弓进行矫治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安氏 类错病例 37例 ,年龄 12~ 2 2岁 ,男 12例 ,女 2 5例 ,常规拔除 4| 44 | 4,应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矫治步骤平整牙列同时拉尖牙面远中 :装配方丝弓矫治器 ,用0 .36 mm的镍钛弓丝为起始弓丝 ,并用镍钛拉簧拉尖牙向远中 ,此时 ,切牙间不作“8”字结扎 ,当尖牙被拉向远中时 ,切牙的拥挤得到解除同时各自向远中移动 ,切牙间出现散在小间隙。关闭前牙间隙 :当尖牙和第 2双尖牙靠拢后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的头影测量数据差异。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有功能性移位的骨性Ⅲ类患者,(RCP位ANB<0°),测量分析治疗前ICP位与RCP位的头颅侧位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ICP位与RCP位,骨性指标SNB角、颌突角、FMA角、MP-SN角、Y轴角及N-per to Pog距离、ANB角、Wits值、APDI值、反覆盖、ODI值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牙性指标U1-L1角(P<0.01),FMIA角(P<0.001)有统计学差异。软组织指标颏前点至零子午线距离(P<0.001),Z角(P<0.01)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存在功能性移位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RCP位头颅侧位片分析对诊断错牙合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rbst双期拔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纳入15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一期矫治采用Herbst矫治器,然后拔除每位患者的4个前磨牙;二期矫治采用edgewise固定矫治器.在Herbst矫治器矫治前两周(T1期)、Herbst矫治器初戴入矫治时(T2期)、Herbst矫治器拆除时(T3期)及二期固定矫治器拆除时(T4期)分别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应用InvivoDental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再对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1-T2-T3期,关节前间隙先减小后增大,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先增大后减小;T3-T4期,关节上、后间隙进一步减小,关节前间隙无明显变化;与T1期比,T4各关节间隙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在Herbst矫治开始时向前下移位,一期功能矫治结束时尤其双期矫治结束时几乎回到了治疗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牙合)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 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弓簧推单尖牙向远中移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与方法 从已完成的推上颌单尖牙向远中移位后进入牙列的矫治结束病例中,选用活动矫治器治疗的13例,年龄在13—15岁之间的女性患者,病因分析是遗传或替牙障碍,在3~5个月内结束治疗。磨牙关系,3例是远中(牙合),10例是中性(牙合)关系。1.全部为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后,推同侧的上颌单尖牙向远中进入拔牙间隙。2.一律使用颌内支抗,而无颌间及口外支抗。3.均使用双曲唇弓上焊弓簧的活动矫治器。  相似文献   

15.
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探讨该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41例较简单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主要包括牙列间隙、牙列拥挤以及牙周病止畸治疗,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通过层析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加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治疗方案,为每例患者设计10~40副矫治器.患者每2~3周更换一副矫治器,矫治后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矫治并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牙列排齐、无间隙、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矫治疗程6~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目前,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仅町矫治相对简单的错(牙合)畸形,并以其透明、美观、舒适、卫生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 10例成人开病例对开发生的机理进行探讨以求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的病因 ,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 平均疗程 19个月 ,治疗结束时 ,牙列排齐 ,开解除 ,前后牙覆盖覆关系正常 ,面型改善 ,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对临床开病例采取拔除第二恒磨牙 ,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可达到治疗目的 ,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发适用于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的专用正畸软件平台,并进行错畸形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方法:由正畸医生与软件工程师共同合作研发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临床选取隐形矫治适应证病例30 例,临床取硅橡胶印模,由恒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牙颌模型的三维重建、生成三维数字化数据,正畸医生在OrthoRx上进行模拟矫治和制定矫治方案,由公司生产制作全透明隐形矫治器,医生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治.结果:成功研发出专用于隐形矫治技术的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以此为平台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专用正畸软件OrthoRx,可应用于错畸形的辅助分析诊断,可视化模拟正畸矫治过程,制定矫治计划等.  相似文献   

18.
常规制作的上颌垫式矫治器是矫治前牙反错畸形的手段之一。但因其固位不佳而影响疗效 ,为此我们对该矫治器固位系统进行了改良 ,并用其治疗了 8例乳前牙反的儿童 ,因加强了固位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矫治效果。临 床 应 用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为近半年来我科就诊的 3~ 5岁乳前牙反的儿童 ,四个乳前牙呈反 ,牙弓对称 ,中线无偏斜。2 制作方法 取模 ,灌石膏工作模型 ,用 0 0 19× 0 0 2 5央寸不锈钢方丝在乳尖牙上弯制单臂卡 ,乳磨牙上弯制连续箭头卡做固位体。乳切牙腭侧牙颈部弯制双曲舌簧 (0 3 5mm不锈钢丝 ) ,用自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正畸临床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中 ,多以开辟牙间隙并同时纠正牙弓间的Ⅱ类关系为目的 ,推磨牙向远中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非拔牙开辟牙间隙的手段。近年来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磨牙向远中的技术———GMD(GreenfieldMolarDistalize ) ,然而 ,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未见有关GMD的临床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GMD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畸形时 ,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 ,探讨其在远移磨牙正畸矫治中的临床作用 ,为推磨牙向远中的正畸矫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因上颌磨牙前移导致的安氏Ⅱ类牙源性拥挤或前突的非拔牙病例 2 0例 ,用GMD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 ,用Nance腭托进行保持 ,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察GMD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疗效。结果 :2 0例患者运用GMD矫治器治疗后 ,均获得了所需间隙 ,平均疗程 4 .3个月 ,其中最大间隙 8.5mm ,最小 4mm ,平均约 5 .8mm(P 0 .0 5 )。结论 :GMD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移动方式基本上为整体移动。在磨牙倾斜方面 ,其疗效优于钟摆式矫治器和J钩加螺旋推簧 ,完全符合进一步的治疗要求。在矫治器制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大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后牙反[牙合]患者正畸扩弓矫治后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已经完成保持的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手术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20名(男性14名,女性6名),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前、治疗后及保持后的研究模型进行尖牙间、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以及基骨和牙槽弓宽度的测量。统计方法为配对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Fishe rLSD法。结果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各段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除第一双尖牙外各段宽度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宽度的增加在尖牙和双尖牙区大于磨牙区。保持结束后牙弓各段宽度较治疗后均有减小,其中上颌尖牙间宽度减小1.34±0.82mm(P〈0.05)、第一双尖牙间宽度减小1.52±0.78mm(P〈0.05)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保持结束后上颌各段的牙弓宽度仍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系统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各段的宽度均显著增加;保持结束后上颌牙弓各段宽度虽有复发,但是大部分矫治结果能够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