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和优点。方法老年性白内障348例348眼随机分成2组:连续环形撕囊组(观察组)174例(174眼)和开罐式截囊组(对照组)174例(174眼),观察2组术后视力、脱盲率(视力≥0.05)、脱残率(视力≥0.3)和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05者,观察组166眼,脱盲率为95.4%;对照组162眼,脱盲率为93.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χ=0.85,P>0.05)。术后视力≥0.3者观察组150眼,脱残率为85.1%;对照组133眼,脱残率为76.4%,2组间有显著差异(2χ=5.47,P<0.05)。术中后囊破裂者观察组8眼,对照组18眼,2组间有显著差异(2χ=4.1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χ=8.04,P<0.01),其中术后持续性高眼压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χ=4.05,P<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手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廖源 《华夏医学》2007,20(4):792-793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应用,探讨其手术技巧与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112例(12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126眼中115眼(91.27%)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89眼(70.64%)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Ⅱ级核51眼(40.48%)全部旋拨核成功,Ⅲ级核38眼旋拨核成功(占30.16%),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103眼,占随访眼的81.7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时,在Ⅱ、Ⅲ级核是安全有效的,对减少术中并发症及保证人工晶体正位有效.  相似文献   

5.
倪佳 《医学文选》2005,24(2):220-221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是保证晶状体囊袋完整及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使人工晶体的位置更趋于合理,从而减少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关键步骤之一。我们在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时,选择性地将此技术运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为我国最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方法[1]。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手术方法,连续环形撕囊(CCC)术由于可获得一个完整、连续、圆滑的前囊膜边缘,成为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对于大多数基层医院及Ⅳ级及以上的硬核来说,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仍是最佳之选。我院在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中,均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取得不错效果,现将70例80眼的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7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时矫正视力≥0.5为77眼(96.25%),3眼因眼底病变视力恢复较差。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应为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必备技术,其可有效提高白内障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熟或过熟期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中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的手术操作。方法 67例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结果 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成功61例,改为开罐式截囊6例。术中后囊破裂1例,部分悬韧带断裂1例。术后轻度角膜水肿6例,虹膜部分后粘连1例。结论 成熟或过熟期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是获得安全持久的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方式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7例 5 2眼硬核白内障施行 6.5~ 7mm小切口巩膜隧道切口 ,直径 6mm环形撕囊 ,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 ,晶体圈匙娩核 ,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5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 ,1眼后囊膜破裂 ,1眼玻璃体脱出 ,术后均由术前眼前光感或手动 ,至第 5d出院时裸视力为 >0 .0 5 (脱盲 ) 10 0 % ,>0 .3 (脱残 ) 48眼 ,占 92 .3 1% ,≥ 0 .5 42眼 ,占 80 .77%。结论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采取环形撕囊 ,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 ,圈匙娩核并植入人工晶体 ,并发症少 ,疗效好 ,设备简单 ,易掌握 ,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PCCC)的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12眼、外伤性白内障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术后囊破裂4眼、后发障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木,术后随访3~38个月。结果:28眼在后囊完好情况下完成PCCC,10.7%(3/28)后囊破裂,3.6%(1/28)玻璃体脱出行前段玻切;7.1%(2/28)撕囊倔中心。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0.8%(4/37);高眼压8.1%(3/37);瞳孔变形5.4%(2/37)。随访矫正视力0.1—0.3的7眼,0.4—0.6的18眼,≥0.8的8眼,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理解,1眼后囊孔上移,1眼玻璃体前界膜混浊患儿随访13个月,其混浊无加重,余所有病例视轴区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有效防治后囊混浊,保持瞳孔区透明。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方法 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总结颞侧小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的优点.方法 对2008-2009年我科35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采取颚侧角膜缘后3mm作一小切口反眉弓式巩膜隧道(外口6mm,内口9mm),分离后粘连虹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分层后圈套娩核及注吸残余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切口白闭,勿需缝合.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保持与术前基本相同的稳定状态,角膜水肿反应较轻并很快消退.结论 由于采用颞侧远离角膜缘可自闭武小切口,把白内障手术对青光眼滤过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方便了术中操作,减少青光眼复发机会,有效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度,同时,连续环形撕囊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和稳定的远期保证,减轻了术后并发症,充分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小手术对小切口型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2例(78眼),对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果:78眼中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68眼,占87.2%,术后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者,且视力恢复并矫正达到0.5以上者64眼,占总数的82.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小手术对小切口型白内障手术中具有多方面优点,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还需要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及临床应用总结来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是眼科首位致盲疾病,占盲目和低视力病例的40.6%[1],我们2006年9月—2009年6月在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共开展手术258例(264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选择使用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表面麻醉剂倍诺喜(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于术前10分钟间隔滴眼2次及结膜囊冲洗后放置开睑器前再滴1次共计3次。术中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236例麻醉效果达Ⅰ级者214例(90.68%),Ⅱ级者20例(8.47%),Ⅲ级者2例(0.85%)。结论 表面麻醉不但具有球后及球周麻醉同样的效果,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尤其重要的是避免了球后及球周麻醉的潜在危险性,从而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5.
吴华新  王红  孙涛 《河北医学》2002,8(12):1088-1090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CCC)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质量的关系。方法:将26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连续环形撕囊组(CCC)和经典信封式截囊组(EC),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在减少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玻璃体溢出方面,CCC组明显优于EC组(P<0.01),而在人工晶体植入率、术后视力、角膜混浊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在减少术中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越性,对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后发障是儿童白内障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对提高术后视力及减少弱视的发生非常重要,以往文献报道大多是术后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来治疗后发障。笔者近年对儿童白内障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效果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Vision Blue(0.06%锥虫蓝)染色辅助撕囊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76例(84只眼),随机分成染色剂辅助撕囊组(A组)36例(40只眼)和常规手法撕囊组(B组)40例(44只眼),A组用0.06%锥虫蓝0.1 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B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①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在A组为97.5%,在B组为68.2%,两组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01);②A组中,1只眼出现前囊膜向赤道部撕裂,但未造成后囊破裂;B组中,10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及部分玻璃体脱出,需要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对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县区级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对40例(46眼)施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迅速恢复,术后1周视力≥0.5者40眼占86.95%,视力≥0.8者39眼占84.78%。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有效且经济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黄经河  钟燕梅  冯钰 《广西医学》2006,28(10):1621-1622
晶状体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以获得一个边缘完整、连续、圆滑的前囊切口,避免前囊放射状撕裂的发生和有利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准确植入囊袋内为特点.此法已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我们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手术     
傅培 《中级医刊》1995,30(1):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