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江涛  余莲英  钟玫君  孙辉 《江西医药》2021,56(6):722-724,763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内皮素对于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5名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的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奇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计算脾/门静脉流量比(Qspv/Qpv).记录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值.结果 在病毒性肝硬化中HVPG≥12mmHg占比显著高于非病毒肝硬化患者(P<0.05).此外,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中,HVPG≥12mmHg占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Qspv/Qpv在HVPG≥12mmHg组中高于HVPG<12mmHg组患者(P<0.05),且血浆内皮素也高于HVPG<12mmHg组患者(P<0.05).Qspv/Qpv预测肝硬化患者HVPG≥12mmHg时曲线下面积为0.83,血浆内皮素预测肝硬化患者HVPG≥12mmHg时AUC为0.81,两者联合诊断预测肝硬化患者HVPG≥12mmHg时AUC为0.9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内皮素可较好的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的风险,或可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验/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胃左静脉内径呈逐渐增宽的趋势,其中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组与无曲张组、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静脉内径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渐增宽,其中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组与无曲张组、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上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及30例对照者进行胃左静脉及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探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胃镜下表现,以及他们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转氨酶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流速、瘀血指数和脾静脉流速、瘀血指数以及曲张静脉的直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均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著相关,但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只有曲张静脉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结论曲张静脉的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83-18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患者按照Child-Pugh法分成三个等级,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在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计58例,并作为对照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以及腹水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大(P0.05);肝硬化患者Qpv、Q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多(P0.05);肝硬化患者Vpv、Vsv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以及是否发生门静脉高压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与门静脉、胃左静脉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1 - 3 ] ,本文对门静脉远端径、近端径及其比值和胃左静脉内径进行研究 ,探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出血患者上述管道的变化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门静脉高压患者 6 9例 ,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有食管静脉曲张 ,其中男性 5 5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8~ 70岁 ,平均 48岁。按检查时出血否分为食管静脉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出血组 :39例 ,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34~ 6 5岁 ,平均 47岁 ;非出血组 :30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5例 …  相似文献   

8.
蔡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41-124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心得安联合哌唑嗪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24例治疗组和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情况。结果 :用药一周后治疗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 ,4周后门静脉、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随访2年 ,在childA级和childB级患者中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 ,在childC级患者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心得安联合哌唑嗪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复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48-244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B超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将186例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比较。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直径≥1.6Cm、脾静脉直径≥1.1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周力  邱秉胜  路元汉  刘文红 《贵州医药》2002,26(11):992-993
目的探讨哌唑嗪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 35例治疗组患者和 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用药 10天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下降 ,于 4周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分别下降为 10 5 1 3± 378 5ml min ,5 4 8.3± 331.1ml min ,1.3± 0 .4cm ,0 .9± 0 .2cm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上未见明显副反应 ;随访 2年 ,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两组中Child -pughC级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1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61例,B级53例,C级59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肝硬化患者DPv、Dsv增宽,VPvVsv减慢,Qsv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QPv在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Child C级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超测量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20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其中64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Child-PtIsh分级越差,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值越大,而血流速度则越慢(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均较轻中度组显著升高,而血流速度则较轻中度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门脉血流对判断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随访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研究阻黄患者肝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阻黄患者18例(对照组正常人10名)的门静脉、肝动脉管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肝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峰值速度(Vmin)及其时间平均速度(Vmean)和其阻力指数(RI)。结果:阻黄时,门静脉管径及其流速、流量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管径明显扩张,肝动脉流速、流量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黄时,肝脏血流量明显增多,门静脉血流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脾静脉血流与门静脉血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依据Child-Pugh记分对 7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 3个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的脾静脉、门静脉的内径、时间平均流速进行了检测 ,计算了二者的血流量及其比值。并设置了正常对照组。结果 A级、B级、C级 3个组的脾静脉血流量 (SVF)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均 <0 . 0 1) ,且B级、C级组的脾静脉血流量较A级组增多 (P均 <0 .0 5 ) ,SVF/门静脉血流量 (PVF)比值 3个组都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均 <0 . 0 1) ,C级组较B级组升高 (P <0 . 0 5 ) ,且C级组中患者的胃左静脉扩张率高于A级、B级两组 (P <0. 0 5 ,P <0. 0 1) ,血流量增加 (P <0 . 0 5 ,P <0 .0 1)。结论 随着脾静脉血流量的增多 ,SVF/PVF值增大 ,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1~3d后观察两组止血效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研究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和普萘洛尔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短,有效率高,可有效降低门脉血流量,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三联小剂量疗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的近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三联治疗组和34例二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propranolol)10mg,每日3次,螺内酯40mg,每日2次,新亚丹肖(5-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每日2次(PIS方案)。二联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普萘洛尔10mg,每日3次,螺内酯40mg,每日2次(PS方案)。两组疗程均为半年以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FI)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用药1周后两组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脾静血流速度(Vsv)均显著下降(P均<0.01);用药4周后Qpv、Qs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均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经3个月的随访,临床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IS方案组PHT显著低于PS方案组,PHT出血率PIS方案组20.6%(7/34),显著低于PS方案组44.1%(15/34)(P<0.05)。病死率PS方案组为32.4%(11/34),PIS方案组为11.8%(4/34),PS方案组显著高于PIS方案组(P<0.05)。两组中ChildC级患者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12周后PIS方案组Qpv、Qsv、MAP显著低于PS方案组(P均<0.05)、HR显著高于PS组(P均<0.01)。结论:PIS  相似文献   

17.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钰  杨俊山  孙广新  周虎 《河北医药》2010,32(3):280-282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时是否存在脾动脉盗血及手术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该类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提供依据。方法5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6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试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根据脾功能亢进状况分为轻度脾亢组(28例)和中重度脾亢组(41例),采用TOSHIBAaplio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清晨空腹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脾情况,测量门静脉、脾动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血流量F)。结果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高压组血流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脾亢组肝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重度脾亢组患者脾动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脾亢患者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脾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中重度脾亢时存在脾动脉盗血,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