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訾刚  周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2):1506-1509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肝脏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上一些指标的测量分析,提供相应的肝脏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和教学服务。方法:收集腹部MSCT扫描正常肝脏166例,并行三维成像,观察肝脏上、下极,肝门中点平椎体的位置。测量肝脏上、下极,肝脏最左、右端及肝门中点距脊柱中线的距离;测量门静脉的直径、肝脏的长径(左右径)、宽径(上下径)与厚度(前后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脏上、下极大部分分别平对T10椎体和L3椎体,肝门大部分平对T12椎体。40~、50~岁年龄组男性肝门-中线距均大于女性(P<0.05),30~、40~、50~、60~岁年龄组男性右端-中线距和厚度(前后径)均大于女性(P<0.05~P<0.01)。随着年龄增大,男、女性的上述各项指标有缩小趋势,但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测量正常成人肝脏位置、大小、形态的数据可靠,可供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eal mucocele,AM)是由于阑尾腔内积聚黏液样物质引起阑尾腔进行性扩张的一种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起病缓慢,无急性感染时,症状和体征似慢性阑尾炎,误诊率高[1-4].可偶然在手术中发现,在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中发生率约0.29% ~0.4% [1,5].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若术前未考虑到该病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囊肿破裂,从而引起腹腔种植播散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因此,术前诊断对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超声和CT是诊断AM的一种有效工具[1-3,6].但关于AM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资料甚少,2009年5月~ 2013年10月搜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AM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探讨MSCT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连续容积扫描,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CT平扫表现,通过与手术病理比较评估CT平扫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9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行手术治疗,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平扫诊断46例,3例为假阳性,2例为盲肠憩室炎,1例为回肠末端炎,4例未能诊断。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92.3%,准确度为92.9%。同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病理诊断正常阑尾7例(因临床怀疑而行手术治疗)。7例正常阑尾中,盲肠憩室炎2例,回肠末端炎1例,盲肠炎1例,盆腔炎1例,无异常发现2例。结论 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无造影剂过敏之忧,病人承担费用少,辐射剂量低,特别适用一些急重的急腹症的患者,可以作做为怀疑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及其在评价子宫血流灌注状态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受检者先行盆腔常规平扫,然后对选定层面采用MultiScan序列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 CT软件包对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并记录子宫体(n=13)及子宫颈(n=6)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达峰时间(TTP)。结果所有病例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均获得成功;灌注成像显示子宫体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50.8±23.9)ml 100g-1 min-1、(13.3±4.6)%和(18.3±7.2)s。子宫颈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44.5±21.4)ml 100g-1 min-1、(10.0±4.7)%和(20.3±7.3)s。结论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方法可靠,为定量检测子宫血流灌注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原始数据以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并分析变异类型及临床价值。结果 720例受检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9例,检出率6.8%。其中冠状动脉瘘2例(4.1%),冠脉发育不良3例(6.1%),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11例(22.4%),心肌桥32(65.3%)例,重复冠状动脉1例(2%)。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GE LightSpeed 64排容积CT平扫技术,分析评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7例,阑尾盲肠周围炎16例,坏疽性或出血性阑尾炎4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技术且结合多方位重建,可满意地显示大部分阑尾的全貌,以达到较准确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岛细胞瘤CT表现。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6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 s-30 s,60 s-70 s。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较小,一般为1 cm-2 cm,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积一般较大,大者可大于5 cm。7例胰岛细胞瘤均富血供,边界清楚,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楚,未出现周围血管及胰胆管直接侵犯,较少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检出、分期及判断预后有很大意义,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耳硬化症的患者17例,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为0.625mm,采集的数据传输到AW4.1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17例共30耳显示异常。耳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可分为窗型、耳蜗型及混合型。窗型23耳,仅前庭窗异常18耳,表现为前庭窗扩大或狭小;耳蜗、前庭窗同时受累5耳。耳蜗型4耳,主要累及耳蜗周围迷路骨质,表现为耳蜗骨迷路边缘不整,呈条片状密度减低或呈双环状改变。混合型3耳,同时累及耳蜗、前庭窗、蜗窗及内耳迷路其他部分。MPR重建可充分显示所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其中2耳合并颈静脉球高位。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耳硬化症病变范围并进行临床分型,结合MPR技术可提供详细的术前诊断信息,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及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呼吸时相上气道CT影像形状和各平面测量参考值。方法搜集无睡眠呼吸疾病史健康成人65例,于清醒状态下行多层螺旋CT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从蝶窦中部至气道食管分界点水平。每位研究对象均扫描平静呼吸、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及闭口堵鼻深吸气(Müller’s)4个呼吸时相,分别测量鼻咽区、腭咽区、舌咽区和会厌区的前后径、左右径、截面积,软腭的长径和厚径,鼻咽顶壁的厚径,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各测量指标参考值,采用仿真内镜重建观察上气道形状。结果上气道整体基本形状呈两端略宽椭圆柱形,左右横径大于前后矢状径。各部位咽腔截面形状有所不同,仿真内镜能清楚观察腔内结构。不同呼吸时相各测量径线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并确定各径线的正常值范围。结论正常成人上气道CT影像形状和各部位测量参考值的确定为临床正确诊断OSAS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3例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部,推移颈内外动脉分离,增强后显著强化.结论:依据发病部位、强化特征可以对颈动脉体瘤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或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方法 观察20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在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CT表现,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25 s开始扫描,门静脉期是65 s开始扫描,延迟是5 min开始扫描,每期全肝扫描所用时间为5~7 s. 结果 (1)动脉期表现:肝内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2)门静脉期表现:环靶征、环状征、花瓣征、分房状征.(3)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充分反映了肝脓肿的病理变化,对早期诊断肝脓肿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MPR和V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多排螺旋CT的MPR和VR证实的43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过多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MPR和VR后,均能作出准确分型,并对骨折的部位、范围、关节面破坏情况及塌陷程度作出准确评估,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多排螺旋CT的MPR和VR能更准确的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对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16层螺旋TC检查,获得大量的数据后,经过多平面容积再现技术后处理,显示心脏各分支,达到对患者冠状动脉一般情况的评估.方法 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TC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于二维原始横断像加载入3D功能行最大密度投影处理及多平面重建和多平面容积再现技术成像.结果 40例中未见异常23例,异常7例.全部病人皆可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甚至四级分支亦可部分显示.结论多排螺旋TC心脏冠脉成像检查无创伤性,效果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康建平 《中外医疗》2012,31(1):183-184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收治6例经证实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表现均为患侧肾盂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狭窄并受压段的输尿管位于腔静脉后方,可呈"鱼钩形""或"S"形。其中有1例患者发现有肾结石。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及并发症、鉴别方面有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 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 和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 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67%、97.06%、94.69%;彩色超声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86.36% 和86.73%;两种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 对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都较高,可作为腹部创伤后对实质脏器损伤情况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4例均为单发,最大病灶为86.3 mm×63.4 mm,最小病灶为46.1 mm×32.7 mm,平均57.8 mm×45.4 mm。2例行CT平扫,呈等密度影。增强扫描3例病灶强化特点呈"速升缓降"型改变。1例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CT值(97.5 HU)低于实质期CT值(136 HU),但仍低于肾实质密度。4例病灶中央均见裂隙状或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3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三期均无明显强化。3例手术患者病理显示有完整包膜,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诊断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多层螺旋CT在肝损伤中的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产LightSpeed 4排CT机层厚10mm,螺距1.0,电压120kv,电流350mA,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以2-3ml/s的流量,经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并分别于注射后25s,50s进行扫描,获得肝动脉期,门脉期CT图像。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8-68岁;平均41岁,24例平扫,4例强化。结果 包膜下血肿6例,实质内血肿8例,撕裂伤4例,混合性损伤10例,表现为肝内外低密度或等密度区,且常混合存在,同时发现脾、肾、肋骨等多发损伤,24例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损伤的范围、程度、确定治疗方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研究正常人及胡桃夹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大小。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回顾性观察200例正常人及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结果 200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61.1。±21.4。,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16.0。±6.0。,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功能可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