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流式细胞仪分析银屑病表皮角朊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银屑病不同阶段皮损表皮朊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发现银屑病皮损表皮角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呈现连续性变化。提示银屑病皮损表皮角朊细胞的病理改变是始发于角朊细胞凋亡异常增多,继而出现角朊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2.
角朊细胞凋亡与银屑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银屑病皮损表皮角朊细胞凋亡状况,采用末端标记技术研究寻常型银屑病不同阶段皮损表皮变化。结果显示早期鳞屑丘疹表皮角朊细胞亡发生率最高,进行性珏丘疹及融合性斑块依次递减,表皮过度增殖改变与其相反。本研究提出银屑病皮损表皮组织改变始发于角朊细胞凋亡异常增多,继而出现角朊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它可能是多个致病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基本发病情况,主要涉及三个相互依赖的生物学过程:炎症、表皮过度增殖和伴有角化不全的表皮分化。正常表皮的体内平衡,决定于表皮生长调节信号的平衡,然而,在银屑病的表皮中,这种平衡受到了破坏,以致角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发生了改变。目前认为角朊细胞的分化改变,是继发于表皮的过度增殖。所以研究银屑病表皮角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也为研究银屑病的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皮损中细胞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与bcl-2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 ,原位检测了银屑病皮损的凋亡角朊细胞 ,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皮肤与银屑病皮损的 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bcl- 2的表达。结果银屑病表皮各层中 ,大量角朊细胞呈现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基底层及表皮中下部各层大量角朊细胞 PCNA染色强阳性 ,基底层中 bcl- 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在银屑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增加 ,推测可能是针对细胞过度增殖的一种稳态机理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CsA)和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以及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定CsA和FK506是否对培养的正常人表皮角朊细胞(NHEK)的增殖及其分泌IL-8的活性有直接抑制作用。取正常新生儿包皮传代培养的角朊细胞(KC),经4、5次传代,当60%~80%的细胞进入增殖期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型转谷酰胺酶在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皮损内的分布,以期对本病角朊细胞的异常增殖有进一步的了解。方法 取银屑病患者遮盖部位皮损与正常人同部位皮肤作冰冻切片,以鼠抗人型转谷酰胺酶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为二抗,AEC为反应底物。结果 正常人阳性区仅见于表皮角朊细胞颗粒层细胞间。银屑病皮损分布于除基底层外的表皮全层,着色程度以颗粒层最强,向棘层扩散但强度渐弱。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型转谷酰胺酶在银屑病皮损中过早、过度表达。维A酸对该酶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细胞培养、示踪元素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提纯的银屑病患者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促进培养的人表皮角朊细胞和裸鼠表皮细胞内的DNA合成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发现银屑病患者PMN对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从而为银屑病发病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周围血白细胞(PBL)调节培养基对培养的新生小鼠角朊细胞刺激增生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PBL调节培养基对鼠角朊细胞的刺激作用明显大于正常人(P<0.001),说明银屑病患者PBL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在患者表皮过度增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刺激角朊细胞增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应用鼠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化法对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表皮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GF-R在正常人主要分布于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以上显著减少至消失。而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表皮EGF-R除基底层与正常人相似外,棘细胞以上各层显著增加。提示EGF-R可能在银屑病表皮的过度增殖及基底上层角朊细胞的异常分化中起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β—榄香烯对表皮角化及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莪术为治疗银屑病常用中药之一,其有效成份β-榄香烯对实验性肿瘤具抑制作用。作者通过鼠尾鳞片表皮-小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该药与银屑病治疗有关的药理作用。结果见到该药腹腔注射具有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两种作用,而以后者更为突出。提示β-榄香烯促进角朊细胞分化的作用较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显著而有别于一般细胞毒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临床研究表明丁烯二酸(fumaric acid,FA)治疗银屑病有效。为进一步了解FA衍生物治疗银屑病的细胞作用方式,作者就FA衍生物对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对正常人角朊细胞和SV40转化的角朊细胞(SVK-14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进行了研究。 培养的人青少年包皮角朊细胞与SVK-14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与2μmol/L无活性的无荧光钙指示剂FURA-2乙酸基甲酯(FURA-2/AM)、疏水酯形式的FURA-2混合,接种于HBSS培养基,37℃,30分钟;然后置室温30分钟。使细胞内酯酶将FURA-2水解为亲水活化的Ca~(++)指示剂FURA-2。以分光光度计测  相似文献   

12.
早期关于维生素 A 缺乏与表皮发育和分化障碍的研究,提示维甲酸对维持表皮内在平衡是重要的。银屑病是以表皮过度增生、分化异常为重要特征的疾病,部分可能与维生素 A 的代谢异常有关,有人报告在银屑病斑块中,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明显升高,银屑病角朊细胞上维生素 A 结合蛋白受体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累及人口的2%,它以表皮增生、异常角朊细胞分化和炎症为特征。tazarotene为维甲酸受体(RAR)特异性的合成维甲酸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证明外用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在银屑病中,作者为进一步观察tazarotene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增殖调控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探讨PKC亚类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PKCα和βⅠ亚类在12例寻常型银屑病表皮中的表达和分布,以5例正常人表皮为对照。结果表明银屑病表皮中PKCα的mRNA和PKCβⅠ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区表皮和正常对照,而PKCα和PKCβⅠ的蛋白表达则较正常对照减弱。正常人表皮中PKCα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表皮上层,而PKCβⅠ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下层。提示PKCα和PKCβⅠ参与了银屑病的异常病理生理过程,PKCα可能与角朊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而PKCβⅠ可能与角朊细胞的分化异常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角朊细胞(KC)异常增生是银屑病的一个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而炎性细胞在表皮、真皮的浸润以及表皮细胞因子、膜表面表型的变化亦都说明免疫学异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病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进行了同种异体的正常人KC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ABC法检测了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表皮和4例正常人左前臂伸测表皮与McAb Leu7、Lcull的反应性。结果显示人表皮的角朊细胞能与这二种McAb反应,反应主要发生在角朊细胞的细胞浆,其反应强度和频率以基底细胞层处最强,随着细胞的分化此种反应渐减弱,至角质层处消失。角朊细胞与二种McAb的反应在银屑病和正常人皮肤之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银屑病患者血淋巴细胞和角朊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情况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对12例银屑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角朊细胞进行了离体培养和DNA抽提,用G显带方法作核型分析,用PCR技术在各种标本中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血淋巴细胞的非整倍细胞出现率明显高于角朊细胞和正常人血淋巴细胞,G显带技术发现1例患者的1个皮损角朊细胞中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发生断裂(11q23:);而银屑病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角朊细胞中均未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畸变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角朊细胞的增殖状态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之间没有必然关联  相似文献   

18.
Barker等提出环孢菌素(CS)治疗银屑病部分是通过诸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之类的表皮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起作用。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因为病损内注射CS可见ICAM-1表达减少与斑块消退相平行。如果口服CS对银屑病有效,则经2周治疗可减少内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斑秃患者口服CS,则终毛再生长与毛囊上皮ICAM-1表达减少相关,但长期口服CS对慢性斑块型银屑病中角朊细胞ICAM-1表达的作用尚无报道。作者以单克隆抗体对14例斑块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蒽林对体外培养人表皮角朊细胞生长的作用.蒽林(10μg/ml)作用16分钟、1小时及24小时,对表皮细胞DNA复制的抑制作用分别为43%、61%、及92%;对表皮细胞分裂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8%,84%及99%.本实验为蒽林短程疗法治疗银屑病提供了实验室依据,并讨论了蒽林抑制表皮细胞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的角朊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导致鳞屑形成,是非特异的,而多形核白细胞(PMN)移入表皮现象对其发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作者用UVB 和局部 PUVA 照射健康的志愿受试者,之后用弹性酶作酶标,以观察其对以外伤和白三烯 B_4(LTB_4)作为趋化性刺激诱发的表皮内 PMN 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