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联合高危型乳头瘤病毒定性检测(HPV-DNA)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TCT联合HPV-DNA检测患者1876例,对TCT阳性、HPV阳性病例及临床高度怀疑者62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I及其以下病变。结论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先进筛查方法;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王泉  李玉强  范友谊  高立勇 《重庆医学》2013,42(20):2398-239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该院导流杂交技术检测452例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细胞内感染21种HPV基因型,TCT作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学筛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在452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49.3%,其中在212例宫颈组织学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4.4%,两者均显著高于TCT技术阳性率(P<0.05)。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6.9%(70/91)、85.9%(61/71)、92.3%(24/26)和100%(24/24),随宫颈病变程度地加重感染率升高。以组织诊断学为标准,高危型HPV与T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对CIN、宫颈癌等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4.6%、77.6%和99.4%,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危HPV及TCT检测显著提高(P<0.01)。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技术能显著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比较,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TCT技术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达99.5%;宫颈病变≥CIN1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更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静 《吉林医学》2013,(25):5125-5126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3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结果:523例中TCT检测阳性率为60%,在TCT阳性病例中,TCT检查结果 AUSCUS组为58%,LSIL组为25%,HISL组为13%,SCC组为4%。TCT检查与病理活检符合率LSIL为75.2%,HISL与SC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4%和100%。高危型HPV检测的敏感性高于TCT检测,而TCT检测的特异性高于HPV检测(P<0.05)结论: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TCT技术及病理活检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可靠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TCT、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小泉  周强  丁海明  周华友 《四川医学》2009,30(11):1803-1805
目的评价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比较,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一级及其以上(≥CIN1)患者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TCT技术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达99.5%;宫颈病变≥CIN1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患者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患者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更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54-56+60
目的研究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感染现状及联合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239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对HPV阳性者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HPV、TCT均阳性者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结果 2239例妇女HPV检测阳性率为9.74%(218/2239),其中高危型HPV占8.98%(201/2239),低危型占0.76%(17/2239)。对HPV阳性患者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HPV阳性者TCT检测阳性率为40.37%(88/218)。对HPV、TCT均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率为72.72%(64/88)。结论不同年龄段HPV感染阳性率不同,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敏感性高,HPV联合TCT筛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率,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岳桂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51-1252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结合人乳头瘤病毒(HPV)体检筛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防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TCT结合高危HPV检测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宫颈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病变的宫颈癌检测准确性。结果 763例患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阳性患者287例,检出准确率为28.6%;TCT检测结果阳性患者78例,准确率为64.1%;两种检测方法结合检测阳性患者129例,准确率为97.7%.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DNA的阳性率显著上升,TCT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检出率,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美凤  常裕文  谭涵 《新疆医学》2011,41(11):23-25,28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 rep cytologic test,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到我院体检中心妇科及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患者2830例,进行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对TCT检查异常、HPV检测阳性及阴道镜下怀疑病变的312例患者行宫颈组织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I及其以下病变。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是宫颈癌的先进筛查方法;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卢云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1,(8):99-100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 DNA定量)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从2006-2010年对502例妇女行宫颈TCT和DNA定量和阴道镜检查,以活检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2例妇女中,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癌变-I(CIN-I)40例,CINII 15例,CINIII 11例,宫颈癌8例。阴道镜发现异常83例,对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性93.51%,特异性为97.40%,漏诊率1.00%。宫颈TCT发现异常涂片60例,对CIN的诊断敏感性为58.44%,特异性为96.45%,漏诊率6.40%。联合宫颈TCT DNA定量和电子阴道镜检查,诊断敏感性为96.10%,特异性为98.82%,漏诊率0.60%。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宫颈TCT+DNA定量,联合宫颈TCT DNA定量和阴道镜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查率。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颈髓损伤后脊髓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颈髓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 咬除兔 C6,7 椎板,显露硬膜囊,致伤组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造成 C6,7 段脊髓挫伤,对照组不致伤。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已糖激酶(hexokinase,HK)、磷酸果糖激酶( phosphofructokinase, PFK)、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P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变化。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DH、HK、PFK及 PK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但1 h的时候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在32 h的时候LDH的活性略有下降。结论 颈髓组织受伤后,颈髓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了改变,由有氧氧化为主改为以糖酵解为主。及时治疗颈髓损伤可改善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减轻脊髓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宫颈湿疣的诊断及其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宫颈湿疣的诊断及其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作者对48例宫颈湿疣、46例宫颈癌进行了细胞学、组织病理学、阴道镜、免疫组化及HPV—DNA相关序列及超微结构检查。细胞学诊断宫颈湿疣的阳性率为70.83%。39例外阴、阴道尖锐湿疣中,21例经阴道镜检查并活检证实有宫颈湿疣。单纯宫颈湿疣免疫组化检查HPV抗原的检出率为63.15%。宫颈湿疣及宫颈癌HPV—DNA基因相关序列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及85%。依靠细致的妇科检查,对外阴、阴道湿疣及宫颈刮片异常的患者常规作阴道镜检查及其引导下的宫颈活检,不难作出宫颈湿疣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Surgical treatment of sympathetic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the anterior approach is recom- mended in cases not responding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15 (570) cases operated on, the results were good in 7, fair in 7 and poor in l. The mecha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本科积累的子宫颈息肉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年龄分布、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大体形态及镜下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科外检宫颈息肉,标本经常规染色、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对本病的组织学类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宫颈息肉的恶变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作者认为本病应划入瘤样病变的范畴,据此提出对本病的分类方法及其理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对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于2003 年1月至2005 年12月对62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其中34例病人用了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影像学和临床效果.结果:钢板内固定组和无钢板内固定组的融合率分别为97.0% (33 / 34)和92.9% (26 /28)(p>0.05); 融合节段前凸角丢失分别为0.699 ±1.046°和1.448±1.805°(p<0.01);根据Odom's标准,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无钢板内固定组(p<0.01).结论:前路钢板系统可预防融合节段的前凸角丢失,提高临床效果,对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家兔颈椎间盘及血清中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病家兔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方法:取出颈椎病家兔的颈椎间盘组织,均浆,测定一氧化氮(NO)、组胺、5-HT浓度;心脏采血测定血清NO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椎间盘中NO、组胺、5-HT水平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NO也显升高(P<0.05)。结论:炎性生化介质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神经根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方位的CT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24例颈椎病患者和123例正常人颈椎病的CT扫描,对上关节突关节面的水平倾角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正常人C3,C4,C5,C6,C7关节突的水平倾角分别为-23.7,-7.1,5.2,15.3,4.9度,提示正常人自C3至C6,水平倾角逐渐由负变正,由小变大,水平倾角较大或两侧不对称,是颈椎病的潜在发病因素,同时探讨了水平倾角与颈椎病变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