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5例,平均年龄(67.9±7.3)岁,分布于60~85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定为尿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收缩压(SBP)水平分为3组:SBP<160mmHg(1mmHg≈0.133Kpa),160mmHg≤SBP<180mmHg,SBP≥180mmHg。在以上每一组中,又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RHR<70次/min(48例);RHR 2组,70次/min≤RHR<80次/min(62例);RHR 3组,RHR≥80次/min(45例),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各组中随RHR增加,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依次增高(P<0.01)。结论随着RHR的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蓉  陈斐  陈骏  吴宇静 《右江医学》2014,42(5):550-55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分为A(非杓型组)、B(杓型组)两组,并设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C组),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24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并比较,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B组、C组明显升高(P<0.01);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以及24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密切,其中dSBP、24hSBP以及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中的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关系,观察其分娩后血压的远期转归.方法 对6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及62例妊娠37~40周的正常妊娠孕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测定,同时随访24个月,定期监测其分娩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血压呈昼夜变化节律,表现为日...  相似文献   

4.
梁超  刘丽 《四川医学》2013,(3):333-33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血压变异性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4例患者均做动态血压监测和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55.4%,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便随年龄增大阳性率显著增加。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病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24h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随着收缩压变异系数增大,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增加(P=0.002),平均收缩压越大发生率越高(P=0.003),舒张压变异系数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无相关性(P=0.96)。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变异系数、尤其是收缩压变异系数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徐育红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4,26(6):407-4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NMCA组(均P<0.01);MCA组LVMI、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均高于NMCA组(均P<0.01),正常构型率低于NMCA组(P=0.01).LVMI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血压较高,LVMI较大,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较高.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UACR水平分为对照组(UACR<30 mg/g)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进行两组一般资料、BPV和Hcy的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昼间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BPV和高血压患者UACR为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ACR水平与Hcy和BPV间关系密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损伤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雪川  罗开良 《四川医学》2004,25(8):875-87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患者 5 8例 ,平均年龄 63 19± 3 62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3 0~ 3 0 0mg/ 2 4h定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PP≤ 5 5mmHg ,5 6~75mmHg ,PP >75mmHg分为三个组 ,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 三组中随脉压增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 ,分别为 12 5 4± 9 18mg/ 2 4h、2 3 0 9± 11 5mg/ 2 4h、2 9 97± 5 2 5mg/ 2 4h ;三组的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分别为 13 6%、2 5 %、5 0 %。二者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脉压、收缩压与UAE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 671和 0 5 74,P <0 0 0 1。舒张压与UAE呈弱的负相关 ,r =-0 .2 43 (P <0 0 0 1)。结论 三组中 ,随着脉压的升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 ,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稍强于收缩压。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各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方法: 对40例血压正常者和121例高血压患者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小;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对象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微量蛋白尿组与无微量蛋白尿组相比,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可引起轻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早期肾损害表现,最终导致肾衰竭[1]。近年来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是以尿微量白蛋白为特征的近曲小管的功能异常[2]本文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86例及健康者42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心脏彩超测定.结果 两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左心室肥厚组(A2)不同时段平均血压及其标准差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A1)及对照组(B).A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两高血压组与B组比较,心率变异指数降低;A2组减低程度明显高于A1组及B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合并有左心室肥厚者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86例及健康人42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结果 2个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ure hypertension group,PHt)及对照组.2个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变异性降低;IMT组全部正常性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DNN)减低程度明显高于PHt 组及对照组.IMT组血压、心率变异性主要指标相关分析发现,24h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与SDNN呈负相关,而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合并有颈动脉硬化者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异、心率变异、QT变异及其相关性,并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方法:88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高血压病未治疗组(Ⅱ组)及高血压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Ⅲ组)。均同时佩带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记录盒。结果:(1)血压变异指标:Ⅱ组24h、昼间、夜间ABPVs均大于Ⅰ组。Ⅱ组与Ⅲ组间24h及昼间ABPVd有显著差异。Ⅱ组24h,昼间及夜间平均SBP、平均DBP显著高于Ⅰ组及Ⅲ组。(2)心率变异指标:Ⅰ组24h、昼间、夜间SDNN显著高于Ⅱ组;Ⅲ组昼间SDNN显著高于Ⅱ组。Ⅰ组昼间、夜间HFnorm显著高于Ⅱ组;Ⅲ组昼间LFnorm、昼间及夜间HFnorm高于Ⅱ组。(3)QT变异度:Ⅰ组及Ⅲ组QT变异度昼间大于夜间,Ⅱ组昼、夜间QT变度无显著差异。(4)三组指标的相关性:Ⅱ组伴LVH者昼间ABPVs与SDNN、昼间平均SBP与SDNN、夜间平均DBP与SDNN以及24hSDNN与QTv均呈正相关,而夜间平均DBP与HFnorm呈负相关。结论:(1)EH患者血压变异增大,昼夜波动节律消失,心率变异性降低,QT变异度昼夜无显著差异。(2)EH伴LVH者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心率变异与QT变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3)β受体阻滞剂可一定程度增加心率变异、降低血压变异,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增大且与靶器官损伤有正比关系 ,是个独立的临床指标。降低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抗高血压治疗时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应考虑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王艳  许军  顾国荣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1):62-62,64
目的 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24h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49~6.15,P〈0.05)。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在诊断自主神经病变(ANP)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31例糖尿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的StGeorge指数和24h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心率差及平均心率等有关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①糖尿病患者HR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患者年龄与StGeorge指数呈负相关;②伴临床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HRV下降更明显,与无合并症者比较差异显著;③糖尿病患者在发现临床合并症之前HRV即有异常改变,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HRV分析是诊断糖尿病患者ANP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7.
60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分类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 HRV) 的特点。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左心室构型分为正常构型组、左心室重构组和左心室肥厚组3 组, 每组各20 例; 对照组30 例, 对比分析其HRV 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重构组HRV 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 P< 0-01) , 正常构型组中仅有HF 和LF/HF 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 高血压病各组间HRV 比较, 左心室重构组与正常构型组间仅频域指标有差异( P< 0-05 , P< 0-01) , 其余各组间HRV 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P< 0-01) 。结论: 按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的差异分组研究HRV 很有价值。依左心室不同构型HRV 的变化, 评估高血压病早期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有望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ffeSwt6 Obetif Etudier le rythme ciedien de la twon arlerielle che les mathe atteints d' hy-petenson arterielle. arebo Enregistrer la mrtation ciedienne de la twon artheelle che 80 nad' hyperWon artdrelle edire et 80 cas d' hypetenson artdrislle ecticlle, la -rtitbe de l' dge et duwr dtant similaire pour mpttre la cmpraison. holfots In courhe du groupe d' hypeboonartdrielle boire et celle du groupe d' hypeteILSon artdrielle nsntielle se SUpempnt pewhnt ta jOurhae etse diwrient netbent pend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二种局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种植手术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的安全使用。方法选择98例血压控制在160/100mrn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2%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二组的麻醉显效时间和注射前、注射后即刻以及注射后5min、开始手术和手术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二种麻醉药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病例在种植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完成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注射即刻与注射前、注射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的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与注射前、注射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的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化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显效时间阿替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种植手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心率控制在100次/min的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阿替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对心率和血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症脑卒中早期心率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后心率变异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建立HRV对脑功能损伤的评价标准.方法:大脑半球部位脑卒中患者30例,根据GCS评分分为急性重症组GCS≤8分15例和非重症组GCS>8分15例.所有患者发病5 d内进行Holter连续记录.结果:动态观察发现SDNN≤60 ms、TF≤1500 ms2/Hz、HF≤600 ms2/Hz、LF≤1000 ms2/Hz是预测预后的界限值;这些指标低于界限值提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高于界限值预示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预后良好,其动态变化早于传统的GCS评分.结论:动态监测HRV不仅可以反映植物神经平衡破坏情况,而且可以判断脑功能损伤程度及了解病情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