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家属信息需求,并根据信息需求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方法对6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家属进行信息需求调查,并对其健康教育前后了解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复治肺结核患者家属信息需求前十项为:家庭消毒隔离知识,患者心理疏导与沟通,患者的病情,药物服用疗程与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疾病的转归预后,饮食要点,活动与休息,定期复查随诊要点,治疗费用;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重视复治肺结核患者家属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家属提供帮助,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以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缩短疗程和减少耐多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对脑卒中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160例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0例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诊疗计划、电话咨询、出院指导、预防措施等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率均超过87.0%。结论:卒中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健康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葛玉芳 《吉林医学》2011,32(16):3325-3327
目的:了解ICU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50名ICU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家属希望获得的相关信息、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程度。结果:在患者入院阶段,ICU患者家属最希望获得的信息是有关患者的病情情况和医疗、护理技术等。在住院期间最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治疗方案、病情有关知识、护理措施、医疗费用等。最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与医护人员交谈和科普手册。结论: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了解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并实施科学、有效地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地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张莹君 《吉林医学》2013,34(5):963-96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前的实施效果。方法:对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的应用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诊留观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急诊留观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找出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以及在现有模式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主管护士选择的健康教育内容有差异,患者及家属对急救的相关知识缺乏,更渴望得到相关信息;病人认为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与护士执行健康教育的时间相一致,均是入院后1-2小时;病人愿意接受的方法与主管护士所采用的方法一致;接受健康教育后,90%的患者满意,10%的患者认为收效不大.结论 采取原有的健康教育方式有效,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待于改进,对今后的健康教育采取针对性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将疾病的急救知识以及各种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告知患者,以满足患者身心的需求,让患者真正收益.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家属健康教育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期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在患者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家属在健康教育内容上最关心的是如何预防疾病复发以及今后的婚育、工作、生活等问题,设立热线电话是在患者出院后遇到问题时家属最希望的咨询方式;同时对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和途径选择上应具有多样性。结论现有的健康教育模式应不断改进,提供更多样性的服务,以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5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64.6%的患者家属知道疾病的诊断,53.25%的家属清楚该病的临床症状,说明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护理技巧,92.45%的家属希望与医护人员直接交谈和学习健康教育知识,86.45%的家属希望护士教授常用的基本护理技巧.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指导,帮助家属掌握护理要点,以利于患者康复,开展家庭健康护理,保障患者的有效护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龋病患儿家属的健康需求,探讨龋病的最佳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问卷与面谈的方法,调查60例龋病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结果:被调查对象缺乏龋病的相关知识及口腔保健知识,对龋病防治及口腔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相对较多,多选择与医护人员面对面直接交谈的教育方法。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龋病及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家属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佳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普外科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表,对100例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性化的特点。结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均较高且一致,需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开展阶段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8例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例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诊疗计划、电话咨询、出院指导、康复指导、预防措施等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率均超过80.0%。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有强烈的求知欲,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成年人贲门异物梗阻很容易在胃镜下确诊,但是对于婴儿来说胃镜使用十分有限,极易误诊.现报告1例发病为8个月的婴儿贲门异物梗阻1例.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胰胆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管炎为常见并发症[1],一般表现为轻型,常为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13.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由于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并且具有丰富的多态性、高度的稳定性及分型技术简单、快速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法医学中最主要的遗传标记。miniSTR基因座分析技术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引物设计的尽可能靠近重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T管经剑突下戳孔引出1例。拔除T管后形成戳孔疝,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1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个月,加重伴发热3 d入院。查体,体温38.5℃,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Muphy征阳性。B超及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多发结石。完善术前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用痴呆大鼠模型研究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及葛根素对其干预效应.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痴呆组、治疗组,用HE染色、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现象及葛根素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 分析,研究其分子机制是否涉及凋亡基因Bax、Bcl-2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时,对照组海马凋亡神经元少见;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海马凋亡细胞率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的凋亡细胞率处于较低水平,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痴呆组比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相比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可为葛根素治疗痴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黏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homing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 6,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OPN和CD44v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和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 3%、61.2%,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P<0.01).OPN和CD44v6组织分化Ⅲ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OPN和CD44v6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其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OPN与CD44v6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HC患者60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健康成人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凝血酶原-ECV一步法检测APT,采用化学免疫发光的方法检测甲种胎儿球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肝癌组内对比APT与AFP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2组APT检测水平.结果 肝癌组APT检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内AP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FP(P<0.01).结论 PHC患者AP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可用于PHC的筛查;在PHC患者中APT阳性率检出率显著高于AFP,对于AFP浓度较低或表现为阴性的PHC患者,APT可作为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应用于PHC诊断.在临床应用中若能将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例1,双胞胎之姐,社会性别女性,22岁,主因真两性畸形行一侧附件切除术后8年,要求阴道成形,于2011年12月入院.患者出生时父母即发现其外生殖器异常,12岁月经初潮,3~4d/30~50d,经量少,轻微痛经.14岁时第1次住院查体:身高150cm,双乳发育4cm×4cm.肛查:阴毛呈倒三角,阴阜下方有一长约3cm阴蒂,阴唇融合成皮肤皱褶,阴蒂下2cm处可见尿生殖窦开口,棉签向下探入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