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2 2例 ,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研究 2 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颌骨关系正常 ,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好 ,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 ,疗效满意。结论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一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衣He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旨在排齐牙列,去代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合]曲线,建立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后正畸进一步排齐牙列,精细调整[牙合]关系。治疗前、后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0例患者术后面形改善,上、下牙弓协调。咬合关系良好。测量数据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矫治时机及矫治原则。方法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10例,采用扩弓和牵引的方法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矢状方向上,下颌骨位置(SNB)前移,下颌磨牙位置(L6-Ptm)前移明显;垂直方向上,上下颌后牙齿槽骨高度(U6-PP,L6-MP)增大,尤以L6-MP增大明显;上下切牙明显唇倾,U1-L1明显减小。结论青少年Ⅱ类2分类错非拔牙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正畸医生在治疗此类患者的同时都会用尽各种方法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本综述将从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功能矫治器治疗以及正颌治疗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软组织侧貌的疗效进行探讨,并分析生长发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现对治疗效果的预测,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硬组织变化,总结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面部外形都较治疗前明显改观,咬合及功能改善。尽管头影测量结果显示骨面型:面角、颌凸角等变化明显,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并不完全,上颌牙齿的代偿依然存在。术后的正畸主要是稳定手术后的颌骨关系和精细调整咬合,类似于综合性的正畸治疗。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效果的日臻完善需要正畸正颌治疗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前突患者,以期取得面貌及咬合关系的改善。方法选择10例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建立良好的上下颌咬合关系,面型改善;SNA、SNB显著减小。结论成人Ⅰ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快速地、有效地获得满意的咬(牙合)功能及侧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缩短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时间。方法 采用小平牙合板与固定矫治器同时使用。结果 11 名患者打开咬牙合时间为1 ~6 个月,平均2 .8 个月少于对照组(12 .6 个月) 。结论 小平牙合板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彩色照片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探讨非手术正畸治疗对这类患者面部容貌造成的影响。方法①选定评分参照照片:从我院就诊的正畸患者中随机挑选男女各40例,由评分小组对每位患者的一组照片给出视觉模拟评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均数与中位数最接近且标准差较小的男女各1例患者的照片作为参照照片。②对成年AngleⅡ1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随机挑选20例已治疗结束的成年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将每位患者矫治前或治疗后的相片及同性别的参照照片作为1个单位同时显示,顺序随机排列,由评分小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①选出了男女各1例患者的照片作为评分参照照片;②成年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评分值低于普通人群,治疗后评分值与普通人群无差别;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 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明显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非手术的正畸治疗也可以明显的改善成年患者的面部容貌。  相似文献   

12.
Yi S  Lin XP  Hu RD  Ni ZY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1):88-93
目的:通过研究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彩色照片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探讨正畸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面部容貌的影响。方法:从本院就诊正畸患者中随机挑选男女各40例,由评分小组对每例患者的一组照片给出视觉模拟评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均数与中位数最接近且标准差较小的男女各1例的照片作为参照照片。然后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2组照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随机挑选40例治疗结束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将每位患者矫治前或治疗后的相片及同性别的参照照片作为一个单位同时显示,按顺序随机排列,由评分小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对治疗前、后的评分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单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选出了男女各1例患者的照片作为参照照片;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总体均数为43.839,治疗后总体均数为48.328。假设人群中评分值总体均数为50,将所有患者治疗前评分做单样本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值做单样本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的总体均数进行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安氏Ⅱ1类错畸形明显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正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的面部容貌,使之达到普通人群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牙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 类 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片段弓技术对 7例安氏 类 1分类患者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 ,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 ,纠正磨牙 类错牙合关系。结果 :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 ,控制下面部高度 ,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 ,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 ,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 :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 类 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的亲子间相似性 ,初步探讨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遗传特征 ,并分析其对临床矫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t检验 ,比较 6 1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与 10 0例正常牙合人的颅面结构 ,找出特征性指标 ,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① 10 4个测量项目中有 43项的正常牙合与错牙合间有显著性差异 ,且在颅面部不同部位中 ,这些指标的比例不同 ,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占 5 0 %以上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 (5 3% ) ,牙槽部 (5 7% )及上下颌间关系 (10 0 % ) ;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 ,筛选出 12个判别函数 ,回代后错判率为 8.5 4% ;③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①本组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主要由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的畸形造成 ;②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 ,而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的 ;③上颌牙齿 (包括切牙和磨牙 )是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治疗指征和适应证。方法收集临床疗效满意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8例,分成两组,其中单颌拔牙组32例(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26例(拔除上下颌4颗第一前磨牙)。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利用Steiner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和牙颌模型分析法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单颌拔牙矫治后U1-SN角度减少,U1-L1角度增加,Z角增加(P〈0.01),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增加(P〈0.05),Bolton指数中全牙比增加(P〈0.01)。结论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时采用单颌拔牙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在选择时要综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牙颌模型分析等多种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17.
正颌外科矫治骨性Ⅲ类错He中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第一次矫治失败的原因,寻求第二次矫治成功的方法与措施。方法利用口外弓及种植支抗使已前移的磨牙向远中移位,并行磨牙控根和磨牙正轴等方法,对矫治失败的8例成年患者进行第二次矫治。结果8例患者经第二次矫治均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对磨牙支抗控制不利是第一次矫治失败的主要原因,口外弓及种植支抗的灵活运用,可使丧失的磨牙支抗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稳定性。方法24例骨性Ⅲ类错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前(T0)和手术3个月后(T1)、矫治结束时(T2)、矫治结束2年后(T3)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4个阶段17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矢状向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与矫治前除鼻部软组织点外,其余各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几个阶段的比较,上颌标志点基本保持稳定(P>0.05),而下颌不及上颌稳定。T3与T1比较,下颌颏前点(Po)、颏顶点(Gn)和颏下点(Me)以及软组织颏前点(Pos)的变化比较明显(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侧貌改善明显。长期观察,上颌骨比较稳定,下颌有一定的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要求以及效果。方法将近5年来完成的安氏Ⅲ类错的34例成人患者的年龄、求治动机、矫治方法及满意度分别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矫治动机以改善美观为主(70.59%),矫治方法以不拔牙矫治占多数(55.88%),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基本一致。结论成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应根据成人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况制定矫治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