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4.77 D( 3.50~ 6.7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39 D( 3.25~ 6.75 D),平均裸眼远视力:0.12(0.04~0.3),平均裸眼近视力:0.23(0.05~0.8),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23(0.05~1.0),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41(0.05~1.2).术后12个月,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0.47 D( 0.00~ 1.2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0.27 D( 0.00~ 1.00 D),平均裸眼远视力:0.48(0.1~1.0),平均裸眼近视力:0.78(0.4~1.5),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66(0.4~1.2),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91(0.5~1.5).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 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散瞳后屈光检查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远视性学龄前儿童检影验光的屈光差异。方法视力不良的远视性儿童分别使用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采用检影验光法作静态验光,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80.75%的远视性儿童眼复方托吡卡胺为睫状肌麻痹剂后静态检影验光屈光度比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低,低幅为0.25-1.50D,平均每眼低0.75D;7.69%的远视性儿童眼复方托吡卡胺为睫状肌麻痹剂后静态检影验光屈光度比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高,高幅为0.25~0.50D,平均高0.27D;相等者占10.71%。结论学龄前远视性儿童使用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屈光差异不大,可用复方托吡卡胺代替阿托品,减轻幼儿的种种不适,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度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16只眼)中度远视患者行LASIK。术前远视度数为 3.50~ 6.00D,平均为( 5.18±1.00)D。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见视力下降超过1行以上者。术后3个月时,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年时,平均远视度数为( 1.52±1.23)D,屈光度在0~ 1.00D者占68.7%(11/16);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5±0.23,其中≥0.5者15只眼(93.7%)。结论LASIK对于中度远视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疗效不及近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再治疗矫治残余近视度数的患者23例(41只眼),按首次手术方式分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组4例(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8例(15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11例(18只眼),观察各组LASIK再治疗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结果三组患者LASIK再治疗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稳定,各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行LASIK再治疗的41只眼中,术后3、6、12个月裸眼视力1〉0.5者分别占总眼数的92.7%、92.7%和90.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者40只眼(97.6%)。各组患眼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结论对于RK、PRK或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患者LASIK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正确选择再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机抽取术前屈光度-6.00~-14.00D、治疗量相当的PRK和LASIK病例各69眼,比较术后6个月以上屈光回退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屈光率相当的PRK和LASIK手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RK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PR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明显比LASIK差,对于-6.00D以上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应选择LASIK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26例(84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55眼(-1.00--6.00D)、B组254眼(-6.25-10.00 D)和C组138眼(-10.25-18.00 D),行LASIK矫正近视,随访8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8年三组屈光度数分别为(-0.47±0.27)D、(-0.86±0.64)D、(-1.24±1.15)D;平均裸眼视力为(1.07±0.15)、(1.01±0.23)、(0.83±0.37);屈光回退〉-0.5 D患者为10.76%、14.96%和38.41%。术前角膜校薄、术中激光切削直径较小、术中切削深度越深、术后曲率与预期相差越大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回退。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00--18.00 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切削深度深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托吡卡胺滴眼散瞳与小瞳下电脑验光对成年人屈光不正的影响。方法:对95例190度屈光不正的成年人先在小瞳下电脑验光再用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比较屈光度变化。结果:成年人近视球面镜度数和柱镜度数在小瞳下电脑验光结果比托吡卡胺略高,远视球面镜度数和柱镜度数小瞳下比托吡卡胺滴眼后验光度数低。结论:小瞳验光再加严格主观试镜完全可取代托吡卡胺散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者行二次手术的最佳方案。方法,对在我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行LASIK应用0.95mm光斑高速飞点切削术后产生屈光回退者24例(36眼)各时间段散瞳后的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得出二次手术的最佳方案。结果术前屈光度在-1.00~-6.00D者二次手术时间为术后6个月,屈光度在-6.25~-12.00D者二次手术应适当推迟,最好为术后12个月分。结论。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者行二次手术要根据患者第一次手术前的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地形图情况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2006年7月该科接受LASIK治疗的等效球镜>-10.0D的近视患者158例284眼,术后随访6个月~3a,对其并发症及不同时间段的裸眼视力,剩余屈光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1个月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趋向稳定,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度屈光度差值在±1.0D范围内达85.2%。实际最佳矫正视力与预期最佳矫正视力符合率达92.3%。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但其屈光回退率较高、中及低度近视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老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38眼)有老视症状者,平均年龄(50.4±4.2)岁,应用LASIK远视切削模式,通过术后形成Monovision方式矫治老视,即主视眼完全矫正至正视,非主视眼过矫形成近视.检测项目:远近视力、屈光度、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眼压、泪膜等.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双眼裸眼远、近视力均获得明显提高,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双眼裸眼远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17);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双眼裸眼近视力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2,P<0.01);术后6个月89%的患者双眼裸眼远视力达0.8,近视力达0.33(J4)或更好,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个月,14/19(74%)的术眼与目标屈光度相差±0.50 D.术眼的屈光度和目标屈光度的差值术后1个月时为(0.19±0.50)D,6个月时为(0.47±0.54)D,术后各时间点的屈光度和目标屈光度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1,P=0.079).角膜中央3 mm直径平均屈光力术前为(43.82±1.60)D,术后6个月为(44.80±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术后1个月91%的患者对疗效比较满意.结论 LASIK治疗伴远视的老视效果肯定,术后近视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按术前近视屈光度数-6.00D~-15.00D和-15.25D~-25.00D将147例(271只眼)近视患者分为A、B2组,均行LASIK治疗。LASIK术后的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1.00D者,A组227只眼,B组20只眼;裸眼视力≥0.8者,A组231只眼,B组3只眼,3只眼因屈光回退或欠矫再次行LASIK。结论LASIK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手术方法和调整手术参数,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与传统的LASIK 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5例患者 110 眼分为2组,分别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topography-guided customized ablation treatment,T-CAT)引导的LASIK(25例50眼)和传统LASIK(30例60 眼).比较2组术后视力变化、屈光度变化、偏中心切削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回退,T-CAT引导的LASIK组与传统LASIK组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更好,6个月时屈光度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T引导的LASIK组术后偏中心切削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AT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远视预测性和术后视力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一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疑似瘢痕体质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对14例(28只眼)疑似瘢痕体质并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LASIK术后的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4个月.结果 术后24只眼屈光度数<1.00D;28眼裸眼视力均大于1.0,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膜瘢痕形成.结论 瘢痕体质对LASIK术后角膜瘢痕形成及视力、屈光状态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机抽取术前屈光度-6.00-14.00D,治疗量相当的PRK和LASIK病例各69眼,比较术后6个月以上屈光回退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屈光率相当的PRK和LASIK手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RK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PR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明显比LASIK差,对于-6.00D以上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应选择LASIK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41例患儿(6~14 岁)42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术后各阶段的平均裸眼远视力和平均矫正远视力都明显好于术前;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术后第1 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50 D和8.25 D,术后3 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在术后3~6 个月仍见部分回退,在6~12个月才趋于稳定;Sim k 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在成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变化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梅  张永 《当代医学》2008,(15):64-6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VISX 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行LASEK治疗80例(17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0,随访12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混浊程度情况.结果 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59眼占90.91%,手术后12个月角膜haze:0级141眼,0.5级32眼,1级3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操作简单,适合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某些特殊职业者,其拓宽了准分子激光的适应证.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偶尔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