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 方法 对门诊诊治的17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岁左右,病程2 ~ 5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会阴、臀部出现疼痛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瘘管窦道形成,反复发作。10例患者有家族史,7例为散发病例。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维A酸类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较严重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结论 反常性痤疮患者以顶泌汗腺部位出现脓肿、窦道、瘢痕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总结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2014年该科就诊的13例AI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归纳出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评估异维A酸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腋窝、臀部和头皮的炎性丘疹、结节及脓肿,伴瘘管窦道及挛缩瘢痕形成等多种皮损同时存在,并见具有诊断价值的双头粉刺和多头囊肿。8例患者(61.5%)有严重痤疮家族史。9例患者(69.3%)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借助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破坏或残留的毛囊及皮脂腺组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采用异维A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痊愈9例(72.7%),好转2例(18.2%),1例复发(9.1%)。结论:不典型AI患者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及遗传家族史,排除其他疾病等方可诊断。异维A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3.
报告综合治疗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1例。患者男,20岁。因头面部、躯干及会阴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胸部及背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绿豆大褐色色素沉着;腰骶部、双臀部、腹股沟及右侧阴囊可见散在分布花生米大的红色结节、囊肿、脓肿及溃疡,部分融合成片,伴有窦道形成,溃疡面可见脓、血性分泌物。诊断: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患者经过长时间内科治疗及外科换药,病情控制不佳,并出现低蛋白血症及中度贫血,后经外科行皮肤和皮下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联合局部皮瓣移植术及窦道切除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顶泌汗腺丰富及皱褶部位特殊的化脓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疼痛性皮下结节、脓肿、溃疡、窦道及瘢痕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临床上将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及头皮穿掘性蜂窝组织炎共同归结为毛囊闭锁三联症。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因其病因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反常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痤疮为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的常见多发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白头和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部分患者愈后留下色素沉着、萎缩或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2月采用红光治疗寻常性痤疮并加强对症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维A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肿性痤疮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主要原因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口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过度的免疫反应等有关。一般的治疗方法疗效不甚理想。近来我们采用阿维A(商品名:方希)治疗46例结节及囊肿性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和方法1.1病例:91例结节及囊肿性痤疮患者,男57例,女34例。年龄18~36岁,平均25岁。平均病程2年(3个月~6年)。91例患者大多接受过抗生素、中药以及外用硫磺、角质溶解性药物,疗效均不佳。皮疹分布于面部68例,胸背上部20例,面加胸背2例,臀部1例。根据文献[1]的痤疮分级标准:除有白头粉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例面部持久性坚实性水肿,其病因可能是继发于先有的寻常痤疮。病例报告:例1.21岁女性患者,因面、背部囊肿性痤疮5年就诊。体检:两颊部、额部有红斑性坚实的水肿性斑块,伴眼睑水肿。额、颊部还有坚硬的深在结节。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及胸透均正常。印象是结节囊肿性痤疮,伴面部显著水肿。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热水注射浸润区。伤寒菌苗发热疗法以及对水肿试用放疗,6个月后,水肿明  相似文献   

8.
正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命名,是指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存在于同一例患者身上,曾称之为毛囊闭锁三联征。本病与寻常痤疮发病过程相同,包括毛囊角化过度、毛囊漏斗部扩张导致破裂以及继发细菌感染,毛囊角化异常是上述疾病的共同特点,但是发病部位和临床特点与寻常痤疮不同,通常以腋窝、腹股沟、肛周和外阴等大汗腺分布丰富的部位为主,因此,称为反常性痤疮。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由毛囊闭锁、遗传因素、感染、激素水平变化及外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反常性痤疮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入院时皮损均有瘢痕、脓性分泌物和不同程度的疼痛,6例出现高热.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6 ~ 30岁,平均17岁.7例患者无家族史.由于该病多病灶的特点,选择局部或系统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异维A酸和糖皮质激素,也可选择使用抗雄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手术扩大切除用于治疗严重的HurleyⅢ级.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为8~47d,平均27.75 d.4例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3 ~ 123 d,平均46.5 d.4例患者出院后病情反复;1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5年后于肛周新发脓肿、结节;3例失访.结论 反常性痤疮的发病可以有家族性也可散发.以抗生素、异维A酸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为常用.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瘢痕束和引流脓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反常性痤疮(AI)一家系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该家系中三代4人发病,提取4例患者、9名健康亲属以及10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致病变异;而后通过Sanger测序在全部患者、健康亲属及健康对照中进行验证。结果:家族中先证者及其他患者均存在位于NCSTN基因的一个剪接位点突变c.85+2T>C,9名健康亲属和100名健康志愿者未发现该突变,突变与AI疾病符合共分离。结论:本家系中NCSTN突变位点(c.85+2T>C)与反常性痤疮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