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班氏丝虫病病人分为3组:(1)周期型或亚周期型无症状微丝蚴血症者(MF);(2)慢性淋巴阻塞性病变如象皮肿或鞘膜积液,伴有反复发作淋巴管腺炎(CP);(3)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PE)。对照组是在流行区的有明显的抗丝虫免疫反应的正常人(EC)、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非丝虫性蠕虫感染(钩虫、粪类圆线虫、蛔虫、鞭虫)及血和皮肤中查见微丝蚴的盘尾丝虫、罗阿丝虫、常现丝虫等其它丝虫病患者。对象于白天采血置肝素中抗凝收集,含有微丝蚴的血浆立即通过0.45μm滤膜除去微丝蚴,防止假性降解和微丝蚴释放抗原,标本贮于液氮或  相似文献   

2.
作者比较了三组不同临床特征的丝虫病人在接受海群生(DEC)长期治疗前后对丝虫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对象选自印度尼西亚的马来丝虫流行区,经寄生虫学和临床检查后分为微丝蚴血症组(17例);无症状无微丝蚴血症组(13例);象皮肿病人组(13例)。全部病例用DEC(100mg/wk)治疗一年。治疗前后采集每个病人的血清,用Ficoll-Iso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置液氮中冷冻保存。应用ELISA测定血清中抗丝虫IgG_4含量。观察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0例经过3—4个疗程海群生(DEC)治疗后微丝蚴血症复现者用单剂量伊维菌素和标准疗程DEC的疗效比较。用随机抽样,双盲法进行实验。两种治疗组病人均出现完全而短暂的清除微丝蚴血症的作用。一年后,采用伊维菌素治疗组中7例复现微丝蚴血症,DEC组为5例,疗前微丝蚴密度高的患者,疗后一年微丝蚴血症复现也多。两治疗组的副作用均轻微,伊维菌素组常出现发热反应,DEC组则常出现淋巴丝虫病的局部反应。 我们认为伊维菌素是一种有效而实用、可替代DEC治疗班氏丝虫病微丝蚴血症复现者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淋巴丝虫病列为要在2 0 2 0年消灭的疾病。在印度尼西亚NusaTenggara省的Alor岛,由帝汶丝虫和班氏丝虫引起的丝虫病严重危害着居民的健康,在水稻种植区,帝汶丝虫病患病率在5 %~2 5 % ,在沿海地区班氏丝虫病患病率可高达2 0 %。为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Supali等在两个不同的村庄Mainang(帝汶丝虫高发区)和Wolwal(班氏丝虫高发区)分别选择30名和2 7名无症状的微丝蚴(mf)携带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新方案疗效及副作用的比较观察。实验分为帝汶丝虫组和班氏丝虫组,两组丝虫病携带者的年龄、体重和微丝蚴密度在统计学上均…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丝虫感染不同感染期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作者在孟买附近的丝虫病流行区观察了37名受检者,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年龄,居住在流行区的时间,病史和体检结果,夜间涂血片检查,并作微丝蚴计数。将受检组分成三组,第1组12例为无任何丝虫感染症状的正常人,第2组9例为曾有微丝蚴血症的丝虫感染者,检查时发现其中经海群生治疗的5例(2a组)中4例无微丝蚴(mf),1例仍有9mf/20μl,未经治疗的4例(2b组)微丝蚴密度为1—4mf/20μl,第3组为16例四肢象皮肿病人。另设对照组9人,远离流行区而很少有感染的机会。取班氏丝虫病病人的微丝蚴作抗原,夜间取血经肝素处理,核孔薄膜过滤,冲洗,然后将mf混悬在pH7.4的PBS中;彭亨丝虫微丝蚴取自感染的多乳鼠的血,经Percoll梯度分离后混悬于PBS中,成虫也取自上述动物,洗净后制成匀浆。以上三种抗原再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不少学者探索检测病人循环抗原诊断丝虫病.本实验应用抗牛丝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淋巴丝虫病人的循环抗原,评价其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血清 34份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采自安徽潜山县,46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及5份微丝蚴阴性而有鞘膜积液、乳糜尿或象皮肿的晚期病人血清采自安徽阜阳县。68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7.
在蟹蚋(Simuliumneavei)为传播媒介的盘尾丝虫病高发地区,为评估结节触诊率作为快速判断盘尾丝虫病患病率指标的可行性,在乌干达西部Kigoyera区的1 3个村检查了32 6 8个居民。检查包括临床评估,WHO拟订的结节触诊检查法检查结节阳性率,皮片检查盘尾丝虫微丝蚴阳性率及微丝蚴感染强度(CMFL ,mf/皮片)。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数据之间关系并评价结节触诊法的有效性。结节触诊法的敏感性判断是:如果以微丝蚴阳性率为选择标准,则计算微丝蚴阳性率>6 0 % ,且1个或多个结节发生率≥4 0 %的村庄;如果以CMFL为选择标准,则计算CMFL >2 0mf/皮片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1.25%、IgG322.5%、IgG46.25%.结论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对马来丝虫成早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线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Dot-ELISA检测丝虫病人抗丝虫抗体的初步结果。62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6.8%,49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5.7%,50例和39例非流行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4.0%和5.1%,与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者的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显示,Dot—ELISA检测微丝蚴血症者抗丝虫抗体具有敏感性高,且方法简便,可望用于丝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盘尾丝虫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地区。一些学者观察到非洲和美洲盘尾丝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认为是两大洲媒介-寄生虫复杂关系的差异导致了盘尾丝虫生物学上的差别。Tada(1981)用醋酸-地衣红压片技术计算体核数可以鉴定不同种的微丝蚴,本文用该技术比较了尼日利亚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盘尾丝虫微丝蚴核的数目。从尼日利亚3例盘尾丝虫病人摘除的结节中获取微丝蚴,用冰醋酸-无水酒精(1:2)溶液固定,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青霉素酶结合物的酶联技术,以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检测班氏丝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特异性抗体。收集象皮肿、鞘膜积液和丝虫性水肿的病人血清19份,班氏丝虫流行区正常人血清16份,非流行区健康者血清9份,加0.1%叠氮钠为防腐剂,贮于-20℃备用。用薄膜过滤法收集班氏丝虫微丝蚴,置  相似文献   

13.
在蟹蚋(Simulium neavei)为传播媒介的盘尾丝虫病高发地区,为评估结节触诊率作为快速判断盘尾丝虫病患病率指标的可行性,在乌干达西部Kigoyera区的13个村检查了3268个居民。检查包括临床评估,WHO拟订的结节触诊检查法检查结节阳性率,皮片检查盘尾丝虫微丝蚴阳性率及微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40/50),丝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5.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 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 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 1.25%,IgG322.5%,IgG46.25%。结论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采自皮下结节的盘尾丝虫的雌雄成虫及采自库蚊体内的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作冰冻切片后固定于玻片上作为抗原,进行间接萤光抗体试验。呈现明显萤光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在1:64或以上者作为阳性标准。105例经确诊的盘尾丝虫病人的血清对同种抗原呈阳性反应的有102例(97%),对班氏丝虫抗原的阳性率为86%(19/22)。44例班氏丝虫病人对同种抗原有33例(75%)呈阳性反应。其中有急性症状的8例,不论血中有无微丝蚴,反应均为阳性;28例有慢性症状(象皮肿或淋巴水肿)而无微丝蚴血症者有22例(79%)阳性;无症状而有微丝血症的8例中仅3例阳性,该类病例的特异性抗体最  相似文献   

17.
已有报道,印度很多马来丝虫病老流行区的丝虫病流行率呈下降趋势。作者于1979年/1980年对5个老马来丝虫病流行区进行了调查,并将人群微丝蚴阳性率的调查结果与本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调查结果作了比较。五个地区原来两种丝虫微丝蚴阳性率为:1,丹达(中央邦)——马来丝虫13.3%;班氏丝虫0%。2,拉坦普(中央邦)——马来丝虫16.2%;班氏丝虫0%。3,帕特纳加尔(奥里萨邦)——马来丝虫17.8%;班氏丝虫0%。4,埃尔尼(泰米尔纳德邦)——马来丝虫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 ,山东省泰安市为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据 195 7年调查 ,全市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7.85 % ,微丝蚴阳性者中发生淋巴管 (结 )炎者约占 5 0 %。经多年防治 ,各流行县市区于1983年通过了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验收。经过近 2 0年的连续监测 ,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 ,蚊媒解剖无人体幼丝虫感染。本文仅就减少单纯淋巴管 (结 )炎病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做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分析资料来自泰安市卫生防疫站丝虫病防治资料 ,按文献[1]方法进行分析。2 费用2 .1 人员差旅、补助费用 专业人员平均血检费用为 0 .10元/人次 ;非专业人员 (…  相似文献   

19.
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太平洋亚周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塔希提等地,经过多年的乙胺嗪防治,人群微丝蚴率和密度均已降至低水平。但终止防治措施后,微丝蚴率和密度逐年回升。关于回升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当地班氏丝虫媒介波利尼西亚伊蚊吸血摄入微丝蚴有浓集作用和幼丝虫在该蚊体内发育成熟率增高有关。我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大部分县、市人群微丝蚴  相似文献   

20.
作者等在新加坡应用马来丝虫微丝蚴超声粉碎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微丝蚴血症阴性的疑似丝虫病患者血清中丝虫抗体。抗原制备及IFA分别参照Singh(1977)和Kane(1971)方法进行。以微丝蚴碎片边缘及表膜上出现黄绿色荧光为阳性反应。在324份有各种丝虫病症状体征而无微丝蚴血症患者的血清中仅28%(90/324)为IFA阳性。抗体滴度自1:4至1:4096。绝大部分血清滴度在1:4至1:256之间,其中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