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样本,分为2型糖尿病组、年轻对照组和同频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法(DEXA)测量其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腰椎BMD显低于年轻对照组,腰椎和髋部BMD显低于同龄对照组,而同龄对照组与年轻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无显差异。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易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骨代谢的改变和机制,以了解2型糖尿病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7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与糖尿病组比较,骨密度及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D、BG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T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易患骨质疏松,其骨改变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骨质量的改变不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钙调激素甲状旁腺素(PTH)和维生素D的变化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6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检测血清中骨代谢及血糖相关的指标,并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6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减少组(32例)、骨质疏松组(12例)、正常组(16例),测定3组的血清PTH和25羟维生素D3,分析其与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依据患者腰椎或髋部的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20.0%(12/60),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53.3%(32/60).3组的血清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P=0.043),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PTH水平明显上升[(44.87±10.62)、(50.24±20.32)μg/L与(36.96±12.36)μg/L,P均<0.05].但25羟维生素D3浓度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TH水平与髋部骨矿面密度(BMD)呈显著负相关(r=-0.224,P <0.05),与腰椎BMD无显著相关性(r=-0.187,P>0.05).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髋部BMD与血清PTH浓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探讨其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38例老年2型DM患者和26例老年健康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并测定2型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及体重指数(BM I)。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男、女W ard`s区、男性腰椎、女性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男性股骨颈、女性腰椎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DM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比较两组的血Ins水平和BM I,发现非OP组空腹及餐后2 h Ins水平和BM I明显高于OP组(P<0.05)。结论①老年2型DM患者较易发生OP。②肥胖和血中高胰岛素水平对骨密度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85例糖尿痛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结果男性糖尿病组L2~L4,Ward三角区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大转子区BMD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女性糖尿病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可致骨密度降低,除积极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1)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各部位BMD均在20~29岁年龄组最高,29岁之后随增龄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无显著差异.(2)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他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两组之间的sNTX无显著差异.(3)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7.
李舜 《新医学》2005,36(10):576-577
目的:探讨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仪测量56例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观察组)及60名同龄绝经期妇女(对照组)的全身(总体)、腰椎(L1~L4)、股骨上段(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腰椎骨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的骨密度比同龄妇女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故应定期测定骨密度,以便及时对骨质疏松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8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男性糖尿病组L2~L4,Ward三角区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大转子区BMD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女性糖尿病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可致骨密度降低,除积极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素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护骨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24例,T2DM实验组33例,实验组降糖方案中联合吡格列酮(30 mg/d),疗程3个月;正常对照3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骨密度、血清护骨素(OP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血清护骨素(OP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T2DM实验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OPG水平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对照组治疗前后OPG无显著变化;③T2DM实验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髋部及腰椎BMD均有所下降,而T2DM对照组治疗前后髋部及腰椎BMD无显著变化。结论吡格列酮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不利影响因素可能超过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胡继红  成金罗  叶新华  凌琰 《临床荟萃》2012,27(5):379-381,385
目的 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aibetes,T2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2 215例T2DM患者(男1 142例,女1 073例)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nter),髋部总体(Htot)和华氏三角(Wa rd) BMD.结果 ①中老年T2DM患者L1~4、Neck、Troch、Inter、Htot和Ward BMD在3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测量部位中Ward区BMD绝对值最低,是BMD变化的敏感的区域.②女性各测量部位BMD均低于男性(P<0.01).男女L1~4、Inter、Htot、Neck、Troch、和Ward区BMD分别为0.88(0.10) vs 0.78(0.22)、1.12(0.19) vs 1.00(0.23)、0.96(0.16) vs0.83(0.15)、0.82(0.15) vs 0.73(0.18)、0.69(0.14) vs 0.57、0.60(0.18) vs 0.52(0.22).③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4组后比较BMD,随着BMI值的增加,各测量部位BMD呈上升趋势.结论 中老年T2DM患者BMD骨峰值出现在30~40岁.T2DM患者女性BMD值在各个测量部位均低于男性.各部位BMD随BMI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PCR-RFLP检测ER基因多态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PP型的BMD与Pp型相比,在L2,L3,L4及L2~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45,0.021,0.019和0.019);与pp型相比,在L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37)。Pp型与pp型相比,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ER基因型分布频率为PP型0.128,pp型0.333,Pp型0.539,PP型腰椎BMD明显低于Pp型与pp型。结论2型糖尿病易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ER基因PP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低BM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与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瘦素(Leptin,LP)与骨量关系,探讨LP对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老年患者40例,分为4组:男性糖尿病13例(M1组);男性非糖尿病13例(M2组);女性糖尿病7例(F1组);女性非糖尿病7例(F2组)。所有病人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LP、血糖、骨密度。结果:男性血清LP显著低于女性(P<0.05)。除M1组WARD区的BMD较M2组显著降低(P=0.023)外,其它部位男女性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LP与BMI显著相关(P<0.05),而与血糖浓度无显著相关。M1组:LP与WARD区BMD显著负相关(P<0.05)。M2组:LP与NECK、TROCH的BMD显著正相关(P<0.05)。F1及F2各组LP与各处BMD显著正相关(P<0.5)。结论:男、女性LP与BMI呈正相关;女性LP高于男性;女性不论是否糖尿病,LP与BMD呈正相关,而男性则否;男性糖尿病患者BMD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睾酮(T)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60~90岁老年男性111例,分为MS组(61例)和非MS组(50例)。测定T、N-MID骨钙素(N-MID-OC)、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血清β-胶原特殊系列(β-CTX)水平,同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前臂、左髋部及腰椎的BMD,分析血清T水平与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S组的T、N-MID-OC、PINP、腰椎、髋骨及桡骨BMD水平均低于非MS组(P<0.05),β-CTX高于非MS组(P<0.05),且随着MS组分的增加,血T、N-MID-OC、PINP水平及腰椎、髋部、桡骨BMD平逐渐下降,β-CTX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T与N-MID-OC、PINP及腰椎、髋部、桡骨BMD呈正相关,与β-CTX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MS患者中血T水平与BMD及骨转换指标密切相关,低T水平可作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老年患者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 ,为指导EH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护理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2 5 6例EH老年患者和 16 2例正常健康老年体检者的腰椎 (L2~L4 )、股骨上L端的骨密度 (BMD) ,并按 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男性 6 0岁~ 6 9岁EH组和 70岁~ 79岁EH组腰椎及股骨上端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80岁EH组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女性 3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男性患者 3组比较骨质增龄性无改变 (P >0 0 5 )。女性患者骨质减少 ,后二组明显高于 6 0岁~ 6 9岁组 (P <0 0 1)。 6 0岁~ 6 9岁EH组和男女两组间骨质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70岁~ 70岁EH组和≥ 80岁EH ,女性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男性患者 (P <0 0 1)。男性EH患者以骨量减少检出率为高 ,女性EH患者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高。结论 EH患者存在骨密度降低 ,女性患者存在增龄性降低 ,且女性高龄组较男性组有同龄性降低。女性患者骨密度改变较男性明显。提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骨密度的变化 ,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尿肌酐(uCr)和尿吡啶酚(uPYD)的影响。方法:PMOP患者5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给予肌注降钙素治疗,干预组加用运动、饮食和日光浴等健康教育干预治疗。干预前后检测血BGP、uPYD、uCr;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腰椎、髋部BMD。结果:干预组腰椎、髋部BMD较治疗前增加,血清BGP、uPYD/Cr均下降(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BMD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绝经妇女患者及早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PM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DM)中21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21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42例DM患者以及42名正常对照者(NC)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DM-OP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低于DM-NOP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BMD与血清C肽水平和体重呈正相关(r=0.318、P=0.040和r=0.457、P=0.002),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312、P=0.044)。DM-OP组BM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别、体重减轻、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 (DM )患者骨密度 (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73例2型DM患者及 2 8例健康者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的BMD ,并对其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几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L2~ 4BMD与对照组无差异 ,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BMD均较对照组降低。老年男性DM患者年龄与BMD呈负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容易合并骨质疏松 ,所以 2型DM人群应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来看待并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2 4例正常人和 6 2例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骨型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甲状旁腺素 (PTH)、血钙、血磷和血浆白蛋白。根据病程将糖尿病分为Ⅰ组 :病程 <5年 ,31例 ;Ⅱ组 :病程 5~ 10年 ,2 0例 ;Ⅲ组 :病程 >10年 ,11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K组 )比较 ,Ⅰ组和Ⅱ组患者BMD、BGP、BAP、PTH和NTx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Ⅲ组糖尿病BMD明显下降 ,P <0 0 5 ;BGP、BAP、NTx和PTH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病程 (大于 10年 )是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标志物和骨密度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oche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的骨钙素(OC)、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8-CTX),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患者正位腰椎(L1-L4)及一侧股骨近段股骨颈的骨密度(BMD)。结果男性和女性患者的骨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患者BMD均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的骨标志物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40-49岁最低,50岁以后显著升高,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腰椎(L-Lt)的密度在50岁以后显著降低,股骨颈的密度在60岁以后也显著下降,OC与股骨颈密度负相关,tPINP和β—CTX与腰椎和股骨颈密度均呈负相关。男性患者的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均无相关性,各年龄段骨标志物均无明显变化,腰椎骨密度也无明显改变,仅股骨颈密度60岁以后显著降低。结论骨标志物OC、tPINP和8-CTX是反映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的敏感和较特异的指标,能较好地预测BMD,50岁以后女性患者BMD降低与高骨转换水平有关;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无相关性,骨标志物和骨密度是骨强度的独立指标,互相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CT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BMD)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27例50~82岁T2DM患者及89名50~83岁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L1~3椎体行BMD定量CT(QCT)测定。按年龄和病程分组对两组腰椎BMD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将腰椎BMD与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女性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T2DM患者腰椎BMD及OP患病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男性T2DM不同病程腰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病程10年以上者L2椎体BMD显著低于5年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2DM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将年龄作为控制因子,T2DM患者腰椎BMD与病程无相关。④将年龄作为控制因子,女性T2DM患者腰椎BMD与绝经年限呈显著性偏相关(r=-0.216,P<0.05),与绝经年龄无相关。结论 ①T2DM患者腰椎BMD和OP患病率均与正常人基本相似。②随着年龄增长、BMI的减低,T2DM患者腰椎BMD呈下降趋势。③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女性T2DM患者腰椎BMD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