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对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 ASIA标准评分、Bathel 指数以及FIM 量表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以及FI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了病人进行进一步治疗的信心,减轻抑郁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物理治疗肌力训练、步行功能、并发症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对70例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应用改良Barthe指数(MBI)、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后,MBI和FIM评分有显著提高,治疗后MBI、FIM评定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23例患者恢复步行能力,47例患者回归家庭,6例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6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药及针灸治疗,并进行推拿按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ASIA评分无太大变化,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FIM评分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优化方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8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接受中医康复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以3个月为治疗观察周期,治疗前后均采用标准化评定方法测量2组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感觉功能=0.045,P运动功能=0.038、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0.025)。结论:该研究表明综合性及规范化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新洲 《河南中医》2014,(12):2445-2446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5例,均给予运动训练、心理治疗等多种康复手段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明显好转,Barthel指数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及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触觉、痛觉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平均92天.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ore ) 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下肢的综合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以及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康复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及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运动、触觉、痛觉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28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创伤后继发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观察组JOA、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SEP、MEP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电针督脉治疗,对照组予普通电针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dlel指数(Mm)、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MBI、FIM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