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中药离子导入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试验组)与常规中医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连续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7、14 d后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3、7、14 d后的腰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静息痛和活动痛的疼痛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62.27%(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皮疹、水泡、烫伤等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显著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腰椎活动功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垫枕过伸卧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时间短,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9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组49例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嘱伤员尽早后开始腰背部肌锻炼,8-16周后骨折基本愈合,第二个月可座位,并渐渐增加座位角度,第3个月内可以下地少许活动,3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地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中药熏蒸治疗并护理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并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2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中药熏蒸治疗并护理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痛型中药封包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术后进行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单纯术后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痛型中药封包能明显减轻腰椎术后患者腰腿痛,且能缩短疼痛时间,促进康复,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已成为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脊柱损伤[1]。笔者检索文献发现,随着治疗方式的增多,尤其是近年来相对于后路撑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即刻强化、早期活动、创伤小等优点的新兴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药舒筋通络汤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筋伤 6 0例 ,结果痊愈率 90 % ,总有效率 10 0 % ,与单纯使用中华跌打丸外敷 4 0例对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1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2例(66.67%),好转18例(28.57%),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治愈27例(42.86%),好转17例(26.98%),总有效率为69.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显著,是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功能不全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经过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8% 对照组32例经过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2.5%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功能不全损伤,互相取长补短,方法独特,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 PKP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PKP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s角及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伤椎高度丢失百分数及Cobb’s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1年 VAS评分、Cobb’s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治疗痊愈率60%,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内服加外用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痹症”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加外用双管齐下治疗,分析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0例各种“痹症”患者有效率均在85%以上。结论: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加外用双管齐下治疗“痹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冰片50g+芒硝50g搅拌均匀后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应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划分及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局部止痛、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7.954,P=0.005)。结论:中药冰片加芒硝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疗效观察。方法:30例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冶疗组,观察其两组疗效。结果:本组30例均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腧埋线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肾腧埋线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对照组进行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骨密度值有所增加,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腧埋线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可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其他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效果。方法:79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瘿康胶囊。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预防复发具有较好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情况下运用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出现腹胀便秘的患者104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结果:试验组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配合手法治疗,药物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对两组病人疗程前后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比分析,均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2%,药物组为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药物组,且治疗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变化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亦优于药物组。结论:刃针配合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