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目的:观察腹针和体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腹针治疗,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积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提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腹针疗法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血不足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体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配至腹针配合体针组和药物组各30例,3个月经周期为一观察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的各种症状均有改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1),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病程越短,病情越轻,疗效越好。结论:腹针配合体针对原发性痛经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的各种临床症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项针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针结合腹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项针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铍针结合蜡疗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铍针结合蜡疗治疗4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另设48例采用封闭治疗。随访3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尺(VAS)评分,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铍针蜡疗组总有效率与封闭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铍针蜡疗组愈显率优于封闭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3月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铍针蜡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封闭治疗组。治疗前2组患者VAS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2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自身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3月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铍针结合蜡疗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肯定、易于在临床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黄槐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If缶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复方黄槐灌肠液保留灌肠(由大黄、槐花、积雪草等组成)。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和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8%,对照组65.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Scr、Bun、UA均见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Scr、Bun、uA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复方黄槐灌肠液具有改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CRF患者Scr、Bun、UA水平,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进程。  相似文献   

7.
孙玉萍  李良平  陈武 《河北中医》2011,33(11):1682-1683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传统毫针针剌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传统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平衡针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定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ASC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结合传统毫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祭以腹针为主结合俸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腹针为主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体针治疗。两组治疗均采用相同的疗程,即每天一次,治疗6天休息1天,2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坚持完成Ⅰ、Ⅱ疗程人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自愿接受腹针组与体针组人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针为主与普通体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均有良效,但腹针针刺的无痛性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长期坚持,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陈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3,(21):38-38,40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性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与腹针治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腹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经治疗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腹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针与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患者中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6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肌电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面肌电图能有效评价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肌肉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玉玄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30例普通针法作为对照组,30例玉玄针法治疗作为治疗组。结果:经10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69.7%(P〈0.01);且疗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玉玄针法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I陆床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差值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87.5%,C组为83.3%,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耳穴沿皮透刺结合体针疗法与单纯体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沿皮透刺加体针组(干预组)和体针组(对照组),每组30例,进行相应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疼痛积分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耳穴沿皮透刺结合体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巨刺灵骨、大白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灵骨、大白)和对照组(针刺夹脊穴)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1次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巨刺灵骨、大白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治疗组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巨刺灵骨、大白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8.
温针治疗肾虚型颈椎病的远红外热断层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远红外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IM)观察温针关元与’肾俞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针刺取穴大椎、风池、肩井、相应病变夹脊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温针关元与肾俞穴,一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愈显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TM显示颈部温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肾区与下腹部温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治疗颈椎病不但应局部取位,还应加用温肾治疗,标本兼治,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的临床预期。方法:临床组患者在脊柱微调疗法基础上辅以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参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临床组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寰枢关节位移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优化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安全性好,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以及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2例按随机的方式分为针推配合物理疗法的综合组61例以及单纯采用推拿和针灸方式治疗的针推组61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疼痛量表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综合组神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推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属于神经根型的患者治疗时采用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的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