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多年来从事中医妇科临床 ,应用大黄治疗瘀热证有独到见解 ,并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到如下。1 临床表现妇科瘀热证包括 :湿热蕴结、湿热下注、瘀血化热等。其临床表现 :瘀热在上有倒经、经行头痛、瘀血神志异常 ;瘀热在中 ,症见胸乳胀痛有块 ,烦躁易怒 ,以经前为甚 ;瘀热在  相似文献   

2.
姚东坡 《江苏中医药》2009,41(12):66-67
茵陈蒿汤主治热重于湿之阳黄.而综合文献发现其亦有清利瘀热的功效,血瘀是茵陈蒿汤证之潜证。茵陈蒿汤可以治疗肝胆瘀热证、肌肤瘀热证、脾胃瘀热证、膀胱瘀热证,但见阳明病瘀热在里即可。  相似文献   

3.
大黄性寒趋下,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由于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变化,大黄用于妇科临床又有其特殊性。临床用大黄主要取其通瘀泄浊的功效,用于妇科的血瘀证和瘀热证。仲景大黄(庶虫)虫丸是用于妇人血瘀闭经的名方,开大黄妇科临床运用的先河。临床妇科血瘀或瘀热证用大黄的适应范围:瘀热在上,症见倒经、经行头痛、瘀血神志异常;瘀  相似文献   

4.
试论内伤瘀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内伤瘀热证济宁医学院(272113)赵建宏指导周仲瑛关键词内伤瘀热证,内伤杂病,凉血化瘀法1内伤瘀热证的提出和概念瘀热属中医病机概念,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128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  相似文献   

5.
李申 《光明中医》2013,(12):2684-2685
近年来,"瘀热"学说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其中瘀热证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瘀热"学说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就目前瘀热证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现状进行简要阐述,也希望为瘀热互搏型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及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向宇 《新中医》2021,53(18):189-192
从宣畅气机以引热外达、去除障碍以截断病程阐释了透热转气的基本理论,同时从来源,瘀与热轻重、互结,以及在外感、内伤中的出现等介绍了瘀热证,认为透热转气治疗瘀热证旨在顺势而为、借势而用和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江素茵教授治疗崩漏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福建中医学院老教授江素茵对妇科崩漏的中医治疗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病因多由于热、虚、瘀三方面,以热证和虚证为多见。认为临床辨证最要紧,止血少用炭剂涩药,善用本草类止血药,血止之后重视月经周期调理。  相似文献   

8.
治疗危重性脓毒血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并以两则医案具体说明瘀热证是中医比较特殊的证候之一,虽然由当代学者周仲瑛教授首先提出,但其类似的内容在《内经》中就可以窥见;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出的太阳蓄血证,阳明蓄血证,肠痈证,阳毒证,瘀热黄疸证都是典型的瘀热证,其中的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皮汤,升麻鳖甲汤均为治疗瘀热证的代表方;明清温病学派的兴起,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确立,使瘀热证的诊断治疗达到高峰;瘀热证为脓毒血症的中医治疗提高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难治病,瘀热互结是其发病全程的基本病机,临证治疗应始终不忘从瘀热论治。犀角地黄汤自古以来即为治疗瘀热证的代表方,故应作为治疗银屑病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慢性肝病231例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慢性肝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等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证的发病情况及其与中医痰瘀热互结证型关系,应用活血、化痰、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并观察其对慢性肝病IETM痰瘀热互结型的疗效。结果为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证总发病为113例(48.94%),其中,慢性肝炎轻中重分别为11例(20.75%),21例(34.42%),22例(48.88%),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42例(92.35%),慢性重症肝炎17例(94.44%),与报道一致。在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证中符合痰瘀热证的比率为80.53%,血清内毒素水平与痰瘀热证积分成正相关(r=0.522;0.378;0.490),说明痰瘀热证为其主要证型,并随肝病损伤程度加重,血清内毒素水平越升高,痰瘀热互结型表现越明显。应用清热、活血、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对慢性肝病删痰瘀热互结型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94%,可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及痰瘀热互结证积分水平,并优于乳果糖及一般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凉血散瘀汤加味治疗瘀热阻络证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112眼初诊N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65眼)和对照组32例(47眼),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凉血散瘀汤,疗程3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5%、59.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值、低切值及血浆黏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散瘀汤可以明显改善眼底微循环,是治疗瘀热阻络证型NPDR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2.
周仲瑛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具有丰富的经验,认为黄疸的病机重点应因人而异,同是湿热,既有或热重或湿重和在气在血的不同,又有兼瘀、兼毒、兼水之异,还有瘀热、瘀毒、寒瘀、伤阴之变,属当灵活对待。本文介绍其治疗黄疸清热祛湿、清热解毒、通泄、凉血化瘀利水、开闭防脱等六法经验,并选取验案一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盈  龚一萍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62+64-62,64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肝郁气滞、肝经郁热、气滞血瘀等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且常并发多种相关证候。故治宜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并兼顾多种并发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应用清浊安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数字方式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联合清浊安中汤。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治疗前后溃疡面积、血清指标变化与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复发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次症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证候积分、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溃疡面积、血清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溃疡面积、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的复发率、Hp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浊安中汤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减轻胃部灼热感、胃脘疼痛等,同时缩小溃疡面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与Hp再感染率,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便秘的病因多元化,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老年便秘的病位、病因和病机,并基于此将其分为气阴两虚、肾阳亏虚、瘀热互结3个证型,相应地在治疗上采取益气养阴法、温补贤阳法、泄热逐瘀法三法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诊治的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OV)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TCD)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相关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较对照组的81.40%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ESOV评分分别为(22.18±2.47)分、(25.13±2.56)分,高于对照组的(20.45±2.29)分、(22.76±2.35)分(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20.15±2.17)cm/s、(19.75±1.98)cm/s、(20.49±2.1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18.96±1.93)cm/s、(16.82±1.67)cm/s、(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清热祛浊胶囊对痰湿郁热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初诊的痰湿郁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清热祛浊胶囊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个体情况给予糖尿病饮食处方控制、健康教育及个体化运动指导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清热祛浊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浊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变化情况,超声测定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评价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有下降趋势,糖脂代谢、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均有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ET-1水平均有下降趋势,而NO、FMD则有所上升,以清热祛浊胶囊组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结论:清热祛浊胶囊利于减轻痰湿郁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起到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具有透解郁热、疏肝解郁理脾之效。近代伤寒宗师刘渡舟善用四逆散合方治疗肝郁之病,曰:"阳经之枢机,在于少阳;阴经之枢机,在于少阴。少阳者,用小柴胡汤加味以疏达之;少阴者,宜四逆散畅通少阴之枢以达其阳"。笔者受此启发,采用本方加味治疗因肝郁而致的顽固性失眠、冠心病、慢性胆囊炎等疾病,紧扣肝郁气滞之机,行疏肝理气,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食管瘅的致病因素及张正元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经验。方法:以分型诊治为线索,分别于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痰气郁阻证、痰气郁阻证五角度研究了配方,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张正元主任医师的辨证体会。结果:四逆散为治疗食管瘅的良方,而治疗关键在于胃气调降。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调整其气血阴阳。结论:治疗食管瘅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以疏肝降逆为主,随证加减,或补虚、或清热、或解郁,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中医证型分布方面的差异。将感染Hp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比较其中药辨证论治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9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Hp感染415例,感染率为42.56%;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Barrett食管发病率较低与无Hp感染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分布较多,中虚气逆证分布较少,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未根除组烧心的表现少于Hp根除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组有效率为98.19%,未根除组为94.4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无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较多,中虚气逆证较少。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是否根除H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